打字猴:1.704760421e+09
1704760421
1704760422 参考文献
1704760423
1704760424 1.刘旭.饮水思源再铸辉煌——浙江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创建50周年回顾,光明日报,2002-04-30.
1704760425
1704760426 2.黄振华.在高速摄影机参加核试验的日子里,光明日报,2002-04-30.
1704760427
1704760428 3.董太和.五十春花红如火——纪念光电系成立50周年,光明日报,2002-04-30.
1704760429
1704760430 4.王婷.投影机贴上“中国制造”标签,浙江日报,2005-06-01.
1704760431
1704760432 5.白瑜.从瑞典到西子湖畔——何赛灵独白,神州学人,2001-10-29.
1704760433
1704760434 6.徐蓉泉、徐璇.责任重于泰山——访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旭教授,浙江大学报,2001-11-21.
1704760435
1704760436 7.林棋.高速摄影——“两弹一星”研制的功臣,浙江大学报,1999-9-28.
1704760437
1704760438 8.陈健.天涯求知回报乡土——海外归国博士何赛灵教授,访谈何赛灵,浙江大学报,2001-11-09.
1704760439
1704760440
1704760441
1704760442
1704760443 经典浙大 [:1704757996]
1704760444 经典浙大 工程热物理学科 让能源得到最充分的清洁利用
1704760445
1704760446 【重点学科名片】
1704760447
1704760448 浙江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与环境。在燃烧理论与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洁净燃烧与气化的理论与技术、城市生活垃圾和产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及能源化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洁净利用、多相流及计算机辅助优化数值试验的理论与应用、强化燃烧及传热传质技术、能源环境的污染物控制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上的研究具有鲜明特色。
1704760449
1704760450 浙江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1981年被评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被评为国家首批重点学科,1991年建立国家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学科,也是“985”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再次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1704760451
1704760452 本学科主要依托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建有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燃烧技术研究所,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学科拥有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中青年人才,拥有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跨世纪和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国家百千万第一层次人选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中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1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151”人才梯队第一层次8人、第二层次3人。本学科研究团队入选2004年度教育部创新团队资助计划。
1704760453
1704760454 本学科历年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级奖励9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四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其中两项专利获全国专利优秀奖。出版专著教材25部,其中5部专著和教材曾获省部级或国家级奖励。教学成果方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与其他单位合作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1704760455
1704760456 在2001—2006年间,本学科承担了“863”计划项目8项,“973”二级课题6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36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6项,国际合作项目19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学术论文共计1039篇,其中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32篇,SCI检索论文89篇、EI检索论文314篇,ISTP检索会议论文27篇;SCI检索论文被正面它引次数合计达200余篇次。
1704760457
1704760458 2001—2006年间,本学科在科学研究上获国家级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10项。3项国家级奖励分别为:“工程气固两相流动中若干关键基础问题的研究”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生活垃圾循环流化床清洁焚烧发电集成技术”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可调煤粉浓淡低NOx燃烧及低负荷稳燃技术”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煤的优化配置、催化洁净燃烧及产业化应用”获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704760459
1704760460 本学科在国家教学组织及机构中担任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评议组召集人之一,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1704760461
1704760462 本学科在人才培养上积极研究和探索,“培养高水平工学博士的新机制”、“瞄准能源学科前沿,构建一流导师群体,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分别获1997年、2005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已培养出博士146名,硕士443名,其中3位博士生的博士学位论文分别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已有32位成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的教授。目前学科点在读博士研究生有147名,硕士生76名,博士后6名。
1704760463
1704760464 本学科国际交流和合作十分活跃,被国际会议邀请做大会特邀报告14次。共主办了9次国际学术会议,其中3次为国际重要的系列会议。
1704760465
1704760466 在“十一五”刚开始的2006年,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成果“生活垃圾循环流化床清洁焚烧发电集成技术”荣获了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新的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启动,总计本学科已有3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学科点又新承担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5年获批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开始启动,2006年新获批准的6项面上项目也于2007年启动;与欧盟、美国、日本等又新签署了4项国际合作项目合同;2006年度实际到款科研经费已突破4000万元,为本学科下一步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704760467
1704760468 让煤最充分地燃烧
1704760469
1704760470 “煤”和“燃烧”是浙江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的两个关键词,学科的发展一直以煤的清洁燃烧为主线,后来发展到能源的清洁利用,包括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源、环境的污染控制。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说:“我们所做的就是怎样让煤等能源最充分地燃烧,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对环境污染又最小。”
[ 上一页 ]  [ :1.70476042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