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762873
1704762874
问:我也说不清到底想怎样,就是觉得同在一个宿舍要是老死不相往来会很别扭,而我自己又不是很喜欢和别人说话的人。
1704762875
1704762876
答:那你现在对自己和舍友间的关系定位是什么呢?
1704762877
1704762878
问:挺平淡的,我觉得还蛮好。
1704762879
1704762880
答:那你在担心什么呢?
1704762881
1704762882
问:就是别人都说舍友间要很铁,所以……
1704762883
1704762884
答:那你喜欢这种交往模式吗?
1704762885
1704762886
问:不喜欢……
1704762887
1704762888
答:既然不喜欢为什么要强求呢?还是说你和舍友间的交往模式让舍友感到不适?
1704762889
1704762890
问:也没有,她们也都说我这样挺好的。我明白了,室友间的交往模式就是每个人都不侵犯他人的爱好,可以亲近可以疏离,只要不烦恼到他人就好。
1704762891
1704762892
这个提问我觉得只有苏格拉底的形式,但是有些提问过于强势了,缺乏足够的引导,实际上还是用自己的思考去替换别人的思考。
1704762893
1704762894
1704762895
1704762896
1704762898
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 事实?偏好?判断?原来问题有三种!
1704762899
1704762900
一个不善于提问的人是不会成为优秀的批判性思维者的,答案不能推动思维的发展,真正能推动思维发展的是问题。
1704762901
1704762902
不过大部分同学提出的问题都不是能刺激大脑思考的问题,而是反映了他的大脑充满惰性的问题。他们提问只是需要一个“一针见血”的答案,而不是好的思考过程,比如我微信后台的经典提问“你相信大学里有真爱吗?”
1704762903
1704762904
那这样的问题有思考吗?我们来看看在后台有朋友提出这样的问题:
1704762905
1704762906
我喜欢一个女生,和她分分合合两年多,到高考结束后,她还是向我提出了分手,我们就分手了。后来我不想再联系了,可是每当她发QQ消息,或者短信给我时,我又迫不及待地回复。“秋夜青语”这个号也是她让我加的,我想问,我该如何处理这方面感情,求回复?
1704762907
1704762908
这个问题对事实有比较多的描述,但是还属于一个很浅的问题,因为你只是描述了自己的现象,还没有进入真正的思考。
1704762909
1704762910
如果你能深入思考更多的问题,也许你困惑的问题就能自己找到答案:
1704762911
1704762912
比如我可能会问自己:
1704762913
1704762914
1.我内心到底希望和怎样的女孩在一起?她现在和过去相比是更符合我的条件还是依然不符合?
1704762915
1704762916
2.她为什么要我加“秋夜青语”这个微信号?我是不是该看看近期的历史文章?这里面会不会有一些线索?
1704762917
1704762918
3.我已经不想联系她了,但是她联系我,我又表现得很主动,是因为我还喜欢她,还是因为我喜欢她忘不了我的感觉?
1704762919
1704762920
呆板的问题说明你思考的惰性,如果能够像这位同学的提问一样,就说明对于一个问题,你的大脑在展开思考,你从一个现象中看到一些更深的问题,你在优化你自己的思维。
1704762921
1704762922
比如这样的提问:“作为大学老师的人同时也有多重身份,人脉很广,那你有没有很优秀的学生让你想帮忙推荐一下实习或者工作呢?其实我是想问如何让老师记住自己,以后有机会让他们给自己做下推荐,因为发现很多专业课老师之前都是有工作经验的。在那个平台如果帮忙推荐一下,对我们学生而言应该是很有帮助的吧。但是要怎样让老师愿意推荐呢,足够的优秀,又该怎样体现,专业课成绩好,还是多和老师交流,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呢?”
[
上一页 ]
[ :1.70476287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