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762923e+09
1704762923
1704762924 这个问题就比上面一个问题显然有了更丰富的思考。
1704762925
1704762926 之所以我们的提问水平不高,和很多同学并不知道有不同类型的提问有关,问题有三种类型。
1704762927
1704762928 第一种是基于事实的问题,比如:蒙古是哪一年灭宋的?地球属于太阳系吗?这类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704762929
1704762930 第二种是基于偏好的问题,比如:你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觉得红色好看还是黄色好看?这种问题很主观,不同的人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没有必要强求一致。
1704762931
1704762932 第三种是基于判断的问题,比如:你认为大学里谈恋爱好吗?这样的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更好或者更坏一些的答案,我们需要在各种答案中,比较他们的论证是否充分,寻求一个最佳的答案,或者你自己最认可的答案。
1704762933
1704762934 我们中国学生思考问题往往是三种:
1704762935
1704762936 1.习惯了基于事实问题的填鸭式教育,结果遇到偏好或者判断型问题,也习惯寻求一个标准答案。比如很多人问:什么是好的爱情?好的爱情对不同的人完全可以拥有完全不同的答案,你们真的希望自己的爱情和别人完全一样,都是一种符合定义的好的爱情?
1704762937
1704762938 2.我们常常把偏好性问题和判断性问题,特别是道德判断混淆在一起,比如A问:你们结婚准备生几个小孩?B答:我觉得养小孩很麻烦,我将来结婚不想要孩子。A心里也许会说:你怎么可以这样自私呢?就顾着自己享受。
1704762939
1704762940 刚才这个问题就是把偏好性的问题交流变成了一种价值判断,看起来是批判性思维,其实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假设,所有的人应该拥有一种好的偏好。问题是什么是好的偏好呢?谁来定义呢?为什么他的定义值得遵守呢?
1704762941
1704762942 3.对于需要进行论证的判断性问题,往往看到一个相对好的论证,就容易全盘接受论证者的看法。但实际上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判断性问题,都有多种观察的维度,有不同的论证路径,甚至是不同的论证结论。
1704762943
1704762944 比方在心理学领域,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运动,已成为当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但很多人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很多都是谬误和缺乏实证的,对于这样的争议,恰恰是提出好问题的时机,我们借助这样的思考:
1704762945
1704762946 这个问题是存在唯一正确答案的事实型问题吗?我能自己搜到答案吗?
1704762947
1704762948 如果不是,那这个问题是一个主观看法和个人意见吗?我需要自己的答案得到别人的附和吗?
1704762949
1704762950 如果不是,那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答角度吗?这些解答我更认同谁的论证?为什么?
1704762951
1704762952 如果你能够在提问时提醒自己注意三种问题的区别,并加以仔细地思考,你的提问水平和思考水平都会更进一步。
1704762953
1704762954 这些看起来简单的提问,其实就是你练习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
1704762955
1704762956 本文互动作业
1704762957
1704762958 你和他是一见钟情吗?你相信有一见钟情的爱情吗?你觉得一见钟情的爱情靠谱吗?
1704762959
1704762960 请问: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提问?你过去会仔细区分这些问题的差异吗?通过这三个问题,你看到如何从一个事实性问题里面更进一步提问寻求你和别人的偏好不同了吗?你看到如何通过偏好不同,提出一个寻求别人偏好来由的判断性问题了吗?也请你就一个话题提出三个问题,分别是事实性问题,偏好性问题,还有判断性问题。
1704762961
1704762962 交作业 BY@死宅在上铺
1704762963
1704762964 1.你和他是一见钟情吗?这是一个基于事实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纯客观的问题。
1704762965
1704762966 2.你相信有一见钟情的爱情吗?这是基于判断的问题,因为在回答相不相信上表达的是一种个人的看法,根本没有对错之分。
1704762967
1704762968 3.你觉得一见钟情的爱情靠谱吗?这是基于偏好的问题,题眼在“觉得”,谈的是感受,也就是说我觉得靠谱就靠谱,不靠谱就不靠谱的意思。
1704762969
1704762970 接下来我想解析一下这三个题目:
1704762971
1704762972 第一个没什么说的,这是个很客观的问题,只需要个很客观的答案,所以是基于事实的,也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上一页 ]  [ :1.70476292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