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782517e+09
1704782517 德行类:论道德,论仁爱,论孝友(一、论孝;二、论友),论修养(一、自省;二、远怨;三、论君子;四、论君子与小人;五、论好恶;六、论刚毅;七、论士)。
1704782518
1704782519 言语类:论法语(一、时言;二、善良言;三、言行),论人(一、论古时之人;二、记孔子;三、孔子自述;四、时人评孔子;五、孔子论弟子)。
1704782520
1704782521 政事类:论政治,论礼乐。
1704782522
1704782523 文学类:论为学(一、学习科目;二、治学方法;三、学习态度;四、教学精神),论学,论诗。
1704782524
1704782525 分类清晰,组合有序,显然有意识地参考了梁启超的分类,又进一步加以细化,使得义理相近的章句,相互贯通,阐发孔子学说的精髓。为了观其细处,随便取论语中一句,看看大陆语文出版社《〈论语〉选读》与台湾《国学基本教材》的不同处理:
1704782526
1704782527
1704782528
1704782529
1704782530
1704782531
1704782532
1704782533 大陆版与台湾版的对比
1704782534
1704782535 对照表格,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1704782536
1704782537 一、从分类看,将此句归于“孔子自述”略胜过归于“君子之风”。
1704782538
1704782539 二、单元导语和章旨的指引,便于整体的把握与理解。语文出版社《〈论语〉选读》缺失了这两部分内容。
1704782540
1704782541 三、台湾《国学基本教材》没有给出参考译文,也许是有意的不为,因为弗罗斯特说过:“诗歌是在翻译中丢失的东西(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文言亦是如此。与其强做翻译,不如注出要点。
1704782542
1704782543 四、析论重在阐幽发微,指点精要,语文出版社《〈论语〉选读》没有。
1704782544
1704782545 五、语文出版社《〈论语〉选读》的课文解读,侧重对原文的理解;这部分内容,台湾《国学基本教材》已在单元导语、章旨、析论中完成了,于是它的问题与探讨,直接追问“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生活乐趣。一方面促使学生思考孔子的生活追求,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态度,结合读者个体的生命体验,显然要求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1704782546
1704782547 也难怪,语文出版社《〈论语〉选读》定稿于2007年6月,而台湾地区自1967年始,便要求各中学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课程,《国学基本教材》是在原来教材上,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精心打磨而成。
1704782548
1704782549 写到这里,想起诗人北岛的一句话:“人年轻时候读什么书,往往没道理,余生却被其左右。”〔21〕而19世纪唯美主义者马拉美说,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为了在一本书里终结——远离了孔孟等中国文化原典的大陆的孩子们,又将在哪一本书里终结呢?
1704782550
1704782551
1704782552
1704782553
1704782554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1704781490]
1704782555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古书绝对的不可读,倘若是强迫的令读
1704782556
1704782557 此前写了篇《尴尬的孔孟——大陆现行中小学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原典》,意在介绍新华出版社引进台湾版的《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与《国学基本教材·孟子 大学 中庸卷》,并以台湾版的严谨深厚,对比《〈论语〉选读》〔22〕的混乱粗糙。
1704782558
1704782559 事后再看,却发现自己的文章,似乎有鼓吹读古书的嫌疑。于是觉得,有另作一文,表明自己立场的必要。
1704782560
1704782561 傅斯年写于1924年的《论学校读经》,常常被人引用,他的两点反对理由是:一、“排不下”(为了中小学儿童身体健全发育,功课不能过多,课程中排不下这门深奥功课);二、“教不成”(“经”太难读,教材漏洞百出,教师自欺欺人,强作解事,浑沌混过)。“少年学生上此课者,如做梦一般”,傅斯年是真了解教育者。
1704782562
1704782563 隔了一年之后,周作人的《古书可读否的问题》,说得更加清晰明朗,极为透彻:
1704782564
1704782565 我以为古书绝对的可读,只要读的人是“通”的。
1704782566
[ 上一页 ]  [ :1.70478251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