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810144
【实验二】 福利实验
1704810145
1704810146
一、实验目的
1704810147
1704810148
通过实验来了解福利待遇的变化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
1704810149
1704810150
二、实验过程
1704810151
1704810152
一般来说,福利待遇是员工工作中非常在意的一个因素。因此,研究者假设福利待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并通过实验来研究验证。实验从1927年持续到1932年。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一步步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诸如缩短工作时间、安排工间休息、调整工资支付办法等。结果产量明显提高。这与研究者的原始假设相一致。两个月后,实验者取消了这些福利措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结果发现,产量并没有如预期般下降,反而继续上升。这说明生产效率与福利待遇之间也没有直接的关联。
1704810153
1704810154
三、实验结论
1704810155
1704810156
实验结果显示,生产效率与工人的福利待遇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研究者发现,在实验中产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对工人态度的改善,且工人之间的关系也比较融洽。工人们在友好、轻松的气氛中工作,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此时福利待遇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1704810157
1704810158
【实验三】 谈话实验
1704810159
1704810160
一、实验目的
1704810161
1704810162
经过照明实验和福利实验后,研究者开始重视人的因素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因此,在霍桑工厂中开展了谈话实验,以了解工人对工厂的管理、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的想法。
1704810163
1704810164
二、实验过程
1704810165
1704810166
谈话实验初始时,研究者设计了一份谈话提纲,要求工人就提纲中所涉及的问题发表意见。可是实验开始以后,工人们就表示不愿意受提纲的限制,只谈自己喜欢和关注的问题。随后,研究者就调整了访谈计划,不再限制谈话内容,而让工人谈任何他想说的问题,每次谈话的时间也从半小时延长到一小时。在谈话过程中,研究者不作任何是非道德判断,也不劝说或提供建议,而仅仅是如实记录工人的谈话内容,耐心地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不满和意见。这项持续了两年多的实验并没有为工人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但却奇迹般地使工厂产量大幅提高。
1704810167
1704810168
三、实验结论
1704810169
1704810170
谈话实验的结果是令人意外的。对此研究者认为,是一直以来,工人在工作中的不满、愤怒没有宣泄的渠道,影响了工作积极性。而谈话实验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因此,尽管没有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但当工人的不满情绪发泄后,心情舒畅,工作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1704810171
1704810172
【实验四】 群体实验
1704810173
1704810174
一、实验目的
1704810175
1704810176
观察在群体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1704810177
1704810178
二、实验过程
1704810179
1704810180
研究者从车间挑选了14名男工安排在单独的房间里工作,其中9名是绕线工人,3名是焊接工人,2名是检验员,把他们组成一个群体,实行特殊的个人工作计件工资制。研究者预计,这套计酬办法能够激发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产量。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工人之间并没有出现你追我赶的局面,当产量达到额定数量时,他们就会松懈下来,始终将产量维持在中等水平。究其原因,研究者认为在工人群体中存在着一种团体压力,当某人的产量很高,超过额定数量时,团体压力会促使他慢下来,与其他人保持平衡,否则他就会受到团体其他成员的排斥、冷遇或打击。当某人的产量过低,完全达不到标准时,团体又会督促他努力工作,避免成为其他成员的累赘。
1704810181
1704810182
三、实验结论
1704810183
1704810184
群体实验的结果表明,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他们有自己特定的规范,可以为了内部团结牺牲部分物质利益,对人们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因此不能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1704810185
1704810186
1704810187
1704810188
1704810189
教育心理学 实验应用
1704810190
1704810191
梅奥总结了上述研究的结论,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提出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强调了关注、团体归属等因素对绩效的重要性。梅奥的霍桑实验虽然是在工厂中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但它对学校教育同样有着借鉴和学习的价值。提起学校教育与管理,我们往往会首先联想到硬件设施和教学条件,诸如,教室是否宽敞,教学设备是否齐备,体育娱乐设施条件如何等等。这些的确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作为教育者更不能忽视的是学校中人的因素,而其中教师的教育管理方式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成长、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著名心理学家勒温曾就教师对学生的领导方式做过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采用民主型领导方式的教师比采用放任型或专制型领导方式的教师所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人感受,让学生有表达、交流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机会,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习效果的提升是有积极效果的。
1704810192
1704810193
教学是什么?教育理论工作者与一线教师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渐达成一种共识——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达成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流,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应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与创造。而在我们的新课程中,更是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重视师生的民主平等交流。因此,教师不能仅仅是教教材,而应该与学生一同探索学生正在体验到的一切。教师与学生应该建立起真正的对话关系,超越自己个体的有限视界,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培养探究式的习惯。教师要学会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以合作者、组织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与合作交流来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能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意外收获。
[
上一页 ]
[ :1.7048101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