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865806
美国政府为美国大学确定的一个总目标,就是要优先发展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因为社会成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将决定美国的生活质量乃至整个世界的未来”[6]。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索诺玛分校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性批评中心所长保尔(R.Paul)则断言:“批判性思维应当构成21世纪教育的本质性基础。”[7]中国学者多将批判性思维视为“创新思维”的一种,认为其本质是“怀疑的、分析的和批判的”。[8]
1704865807
1704865808
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港台地区,一般是通过媒介教育(media education)来实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媒介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大众传媒时代,它被赋予了更好地实现言论自由和维系民主的重任。早在1999年4月,33个国家的41位受邀代表在维也纳举行会谈,并制订了下列声明与建议:“为了言论自由、知悉权利、促进建立及维系民主,媒介教育是全球每个国家的每个公民的权利。”维也纳会议陈述的媒介教育的重要性还有:“确保人们学到如何:分析、批判地反省和创建媒介文本;识别媒介文本来源,它们的政治、社会、经济/或文化倾向及背景;了解媒介传达的信息及价值观;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个人信息传递并影响预设受众”等等。[9]
1704865809
1704865810
在台湾,媒介教育主要是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的教育,又称“媒体识读教育”。笔者在2005年10-11月访台期间,曾对十数所台湾的新闻院系进行走访,发现台湾各大专院校一般均设有与传媒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大众传媒批判、电视与暴力、大众文化、媒体研究等;同时也有相关的硕士(如台湾大学)和博士课程(如政治大学)。有学者认为,媒介素养在台湾高校“是人们在现代社会所必须学习和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认知、认识和批判能力的启蒙”。[10]
1704865811
1704865812
如果说媒介教育旨在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启蒙,那么媒介批评课程的目的就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运用。作为一门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技能为主的综合性课程,媒介批评与媒介教育(或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以低年级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通识课程,旨在帮助新生认识媒介和辨析媒介内容;但媒介批评课程却是一门开给包括研究生在内的高年级学生,重在教会学生运用传播批判理论来分析媒介现象、媒介行为和媒介文化。
1704865813
1704865814
鉴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运用需要一定的认知基础,因此在学生选修媒介批评课程时,教师一般都会提出对媒介素养通识课或新闻学和传播学基础课程的选修要求。例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媒介批评课程的选修要求是:“课程侧重辩证思维的培养,要求选修新闻传播课程,对媒介素养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能够对媒介现象、媒介产品和运作方式进行批判性解读”[11]。
1704865815
1704865816
从授课宗旨上看,媒介批评课程贯穿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运用。例如:
1704865817
1704865818
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即新泽西州立大学)新闻系的媒介批评课程宗旨是“提供一套批评的概念和理论体系……以促进学生对媒体如何形成文化与社会的机理达致深刻的理解”,“帮助你成为一个批判性的大众媒介产品的消费者”。[12]
1704865819
1704865820
华盛顿州立大学(WSU)的媒介批评课程强调:“这门课程的宗旨在于培养批判性思维,促进学术或业务领域的原创批评和研究技巧……我们将阅读各种批判性的文本,研究批判性的方法,讨论它们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13]
1704865821
1704865822
美国查尔斯顿大学(College of Charleston)的媒介批评课程说明写道:“媒介批评的宗旨是提高了解、分析和评价媒体文本的能力。在本课上,你将广泛接触媒介批评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尤其是影视文本的批判方法。在课程结束时,您应该:
1704865823
1704865824
拥有足够的知识和技巧,做一个批判性的媒体消费者;
1704865825
1704865826
对媒介研究的基础和目前的趋势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1704865827
1704865828
通过具体案例,对媒介批评方法的了解更深更广;
1704865829
1704865830
能够从事自己的研究,并对媒介文本进行批判性的质询。[14]
1704865831
1704865832
阿德菲大学(Adelphi University):“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论是居家,工作,或者只是走在街上,我们都饱受大众媒体和流行文化的轰炸。由于媒体弥漫我们的视野,使得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并了解其对我们文化的影响。在本课上,我们将对媒体和流行文化之间的双向回馈关系予以评判。”[15]
1704865833
1704865834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研究生院(Virginia Tech.)的课程说明是:该课“用不同的方法、诠释和观点去批判大众媒体的信息(侧重于电视和广告)。尤其侧重意识形态、媒体信息与社会权力之间的联系。”并说明本课程的宗旨和目标是:
1704865835
1704865836
批判地看待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上的角色;
1704865837
1704865838
从伦理、文化、政治、经济和教育的角度检视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1704865839
1704865840
为促进社会的发展而建设性地使用媒介。[16]
1704865841
1704865842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媒介批评课程是一门开给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其宗旨是:“《媒介文化与批评》课程是一门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技能为主的综合性课程。旨在通过一个学期的讲授,使本科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的理论审视媒介现象,评析新闻与传播作品。”[17]
1704865843
1704865844
从以上媒介批评课程的授课宗旨可以看出:尽管它们对培养和运用批判性思维强调的角度不同,但都将其作为媒介批评课程的授课目标,并强调学以致用,即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和评判媒介现象。
1704865845
1704865846
二、教学方法:重在促进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1704865847
1704865848
媒介批评课程综合了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文学、政治经济学等各种学科知识,在理论架构上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与探索色彩;授课教师除讲授有关的基本知识外,每讲还应留出不少于一节的课时,让学生做分组展示(presentation)和组织课堂讨论(seminar)。例如,罗格斯大学的授课方式就是由“教师讲授、小组讨论、新闻片段和教育性录像放映、小组展示”4个环节组成[18],在媒介批评课程的授课方式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704865849
1704865850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媒介批评课程充分利用了清华大学开发的“网络学堂”等在线资源,教师在课后及时上网回答学生的问题,实现教与学的网络互动。具体来说,该课程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培养和应用批判性思维这一教学目标的:
1704865851
1704865852
1.了解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
1704865853
1704865854
尽管媒介批评课程有选修要求,但是因为选课学生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也多有不同,因此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应对其批判性思维的现状进行大致的了解。
1704865855
[
上一页 ]
[ :1.7048658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