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865756
1704865757
Wallerstein,Immanuel,Globalization or the Age of transition:A Long-Term View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World-System.(华勒斯坦2001年10月3日于世新大学演讲)
1704865758
1704865759
Wilkins,Karin Gwinn(ed.),Redeveloping Communication for Social Change
:Theory,Practice and Power,New York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0.
1704865760
1704865761
Wright,Will,Six Guns and Society
:A Structural Study of the Western,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5.
1704865762
1704865763
李永炽译:《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台北时报出版社,1993年版。
1704865764
1704865765
李明璁:《这里想象,那里实践:“日剧场景之旅”与台湾年轻人跨文化认同》,《媒介拟想》No.2,April,2003,台北远流出版公司。
1704865766
1704865767
江丽美译:《媒体操控》,台北麦田出版公司,2003年版。
1704865768
1704865769
余阳洲:《“媒体素养”的素描与想象》,成露茜、罗晓南编:《批判的媒体识读》,台北正中出版社2005年版,第3-19页。
1704865770
1704865771
吴翠珍、陈世敏:《媒体素养教育》,台北巨流出版社,2007年版。
1704865772
1704865773
孙治本译:《全球化危机》,台湾商务出版社,1999年版。
1704865774
1704865775
黄新生:《侦探与间谍叙事:从小说到电影》,台北五南出版社,2008年版。
1704865776
1704865777
黄新生:《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台北五南出版社,1990年版。
1704865778
1704865779
黄新生:《依附理论与台湾的经济、电视发展》,马起华编:《主义与传播》,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86年版,第143-168页。
1704865780
1704865781
黄瑞祺:《现代与后现代》,台北巨流出版公司,2002年版。
1704865782
1704865783
单世联:《因为现状可以改变 从现代化到全球化》,《粤港信息日报》2001年1月1日。
1704865784
1704865785
张宏源:《媒体识读:如何成为新世纪优质阅听人》,台北亚太图书,2001年版。
1704865786
1704865787
雷跃捷:《媒介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04865788
1704865789
阎纪宇译:《遮蔽的伊斯兰:西方媒体眼中的穆斯兰世界》,台北立绪出版社,2000年版。
1704865790
1704865791
谢静:《建构权威,协商规范:美国新闻媒介批评解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04865792
1704865793
大众传播与媒介批评(首届两岸三地媒介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1704863516]
1704865794
媒介批评课程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学案例
1704865795
1704865796
王君超[2]
1704865797
1704865798
摘要 媒介批评是一门以培养和运用批判性思维与技能为主要宗旨的综合性课程。考察中美媒介批评课程的授课宗旨和教学手段可以发现:综合运用媒介素养测试、学生课堂展示、当前媒介事件讨论、媒介批评文章写作、评报等手段,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判媒介事件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批判素质的提高。
1704865799
1704865800
一、授课宗旨:培养批判性思维
1704865801
17048658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通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明确提出:“必须教育大学生成为学识渊博且有远大抱负的公民,能够以批判精神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3]这种“以批判精神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的能力,就是美国哲学家杜威(J.Dewey)1933年提出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1704865803
1704865804
美国学者M.斯柯雷(M.Scriven)与R.玻尔(R.Paul)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智力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积极、灵活地应用、分析、综合或评估由观察、实验、反省、推理、交流中所获得的信息,并用其指导信念和行动……可以认为,批判性思维包含两种成分:其一,一组产生信念和处理信息的技巧。其二,一种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使用这些技巧来指导行动的习惯。”[4]R.H.约翰逊(R.H.Johnson)和J.A.布莱尔(J.A.Blair)曾为批判性思维下了一个更为简洁的定义,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反思的倾向和技巧”。[5]
1704865805
[
上一页 ]
[ :1.70486575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