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86779e+09
1704867790
1704867791 参考文献
1704867792
1704867793 1.杨小东译,C·赖特·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704867794
1704867795 2.杜维真译,美·阿尔文·古尔德纳著《新阶级与知识分子的未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
1704867796
1704867797 3.令狐磊:《让人惊奇的爆炸物》,载《杂志癖》,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1704867798
1704867799 大众传播与媒介批评(首届两岸三地媒介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704863532]
1704867800 整容真人秀:商业逻辑下的身体消费
1704867801
1704867802 曹 洵 罗 昕[82]
1704867803
1704867804 摘要 国内整容真人秀节目遭到禁播,其内在原因在于这种节目类型在商业主义逻辑力量的操纵下,不惜利用血腥、情色、隐私等元素来迎合和刺激大众的低俗口味,实现身体消费的资本权力。本文运用波德里亚有关“身体消费”理论,在厘清“身体消费”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节目流程的解剖,从选手选拔、环节设置、包装方式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整容真人秀类型节目是如何在挑选、改造、包装、展示的过程中,对女性身体的符号价值进行多重盘剥的。揭示了在资本权力操控下,女性的身体难逃被大众传媒利用,落入商业消费主义的槽模中,而整容真人秀节目只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1704867805
1704867806 一、国内整容真人秀:“美丽神话”的退场
1704867807
1704867808 2007年8月底,国家广电总局明令禁止了整容、变性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包括《美丽新约》在内的整容真人秀节目一时间受到停播处理。
1704867809
1704867810 整容真人秀类节目近几年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兴起,是选秀节目的一种最新细分类型。节目首先在普通人中选拔少数幸运者成为参赛选手,接着为选手进行免费整容手术、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再让选手通过竞赛互相淘汰,最终胜出的将获得再教育基金、签约演艺圈等优厚奖励。目前该类节目中比较成功的有美国广播公司的《改头换面》、MTV频道的《我想要张明星脸》以及福克斯电视网的《天鹅》。国内媒体也闻风而动,迫不及待地直接引进了这种节目形式,从2005年至今短短几年时间里,电视、报纸、网络各种大众传媒都积极参与其中,出现了华娱卫视《美丽起义》、湖南经视《天使爱美丽》、天津卫视《化蝶》、湖北电视台《花落谁家》之《看我72变》、新快报《天鹅PK秀》、新浪《百人变脸》活动,以及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美丽新约》等一批同类型节目。但国内的整容真人秀电视节目从理念、流程,到规则、内容各方面都基本沿用国外节目的套路,没有进行真正的本土化改造,不能算是成熟的节目形态,节目一播出便受到“画面血腥、恐怖、暴露,格调低下,活动组织奢华铺张,审查把关不严,片面追求收视率”等话语的批评,社会影响恶劣而最终遭到禁播。
1704867811
1704867812 二、整容真人秀节目的商业主义操纵
1704867813
1704867814 电视整容真人秀节目遭到封杀,就节目表象而言,确实难避血腥、庸俗的嫌疑。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节目从开始就并非立足受众高尚的文化趣味,不过是在商业力量、经济利益的驱动之下,以女性身体为卖点,迎合庸俗收视趣味的媚俗做法。尽管节目宣称“立足女性,关爱女性”,但无论是“爱护女性”的高调标榜,还是“慈善公益性活动”的美丽口号,都只是为掩饰商业目的而炒作的概念而已。活动举办初衷是整容机构市场营销的需要与电视台收视追求的契合与共谋,节目各个环节的设置也完全服务于电视制作的需要。节目流程始终贯穿商业主义意识形态的脉络。
1704867815
1704867816 首先,从选手故事、选手潜质来看,充分体现了满足眼球经济的特征。一是每位选手都有故事、有卖点,本身的经历和遭遇很具新闻的“悦读性”。选手中有的因容貌而遭丈夫、男友抛弃,有的在求职、工作中备受歧视或遭不公待遇。而节目将这些煽情的市井故事转化为观众的注意力,这是制造收视的第一步。二是每位选手都具备“蜕变”的潜质,符合最终走上灯光璀璨的选美舞台的条件,即选手本身已经具备了制造快感的可塑性。像有的选手是不得志的艺校学生,有一定的舞台功底;有的是高级主管、白领丽人,具备良好的职业气质。可以看出,以上这两个挑选选手,或者说挑选节目“演员”的出发点,都是基于商业逻辑的需要而非选手自身的需要,“爱护女性”、“慈善公益”的伪装黯然脱落。
1704867817
1704867818 第二,从节目环节设置看,充分体现了满足电视手段的特征:将一切可视化,满足受众的窥视欲望。其中的整容直播环节是最受争议和诟病的地方,也是使节目遭到禁播的重要原因之一。将血淋淋的手术场面、裸露的人体一并呈现在观众眼前,以极具刺激性的画面挑战着观众的忍受力极限,同时满足了对血腥、暴露的窥视欲望。而节目方却将这种畸形的迎合行径偷换成“整容知情权”的伪概念。因为,除非有整容意愿的人,对一般观众而言并没有了解整容过程的需要,观众从中收获的绝对是刺激多于医学知识,而且在法律上也不存在该概念。所谓“整容知情权”只不过是炒作需要而制造的伪概念而已。
1704867819
1704867820 第三,从选手花絮、评委身份看,都充分体现了满足大众娱乐的特征。康复期间是节目的“淡季”,对选手的表现更多只能通过生活花絮、花边新闻来填充,而这些节目、新闻中充斥着无聊、媚俗、反科学的“垃圾信息”,如《疯狂影迷一心变身大S 赴“美丽新约”圆梦》、《“美丽新约”选手暗恋帅气“乔峰”医师!》、《美人记花絮 豪华别墅大曝光》、《美人记花絮 十二星座与整容》。而所谓专家对选手的心理辅导的访谈节目(如《美丽新约》之《璇音解码》),难以避免对选手的私生活、曾经的遭遇和痛苦进行曝光。实际上,选手一旦与节目方签订合约,就等于同意出卖自己的隐私,这是参加节目的必然代价。而接下来的选手PK、终极盛会,以服装走秀、才艺展示为主(如《天使爱美丽》),完全按照选美比赛进行操作。评委团基本上是由娱乐领域相关人士组成,从网站娱乐频道总监到娱乐杂志主编。不难看出,选拔是以大众的娱乐趣味和时尚风向标作为最终的决定力量,而女性更值得提倡和讴歌的各种品质,如勤劳、包容、坚韧、独立自主等,丝毫无法体现。
1704867821
1704867822 由此可见,整容真人秀节目是商业逻辑与收视要求在市场利益这个节点上不谋而合的产物而已,所谓“立足女性,关爱女性”,“重塑美丽、自信的女性”等口号只是空洞的概念。在整个节目过程中,无论是哪个环节,都有着共同的指向,那就是身体,更确切地说,是女性的身体。
1704867823
1704867824 三、在身体消费中实现资本权力
1704867825
1704867826 1.“身体消费”的含义
1704867827
1704867828 身体的地位,从柏拉图的二元对立论,到中世纪宗教对肉身的禁锢,再到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技术理性,都被排斥在灵魂、意志、理性之外,在悠长的岁月里被囚禁在哲学和宗教为之制造的牢笼之中。直到尼采高呼“一切从身体出发”把身体带到了哲学话语的中心,人们得以重新审视生命根本的身体,自由地展示、摆弄、暴露……不少人因此高呼“身体解放”、“身体狂欢”的到来。然而,批判学派学者们严肃地告诉我们,真正把身体放置到聚光灯之下的,是消费主义的商业逻辑,而非哲学意识的觉醒,“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这便是身体。在广告、时尚、大众文化中的完全出场——人们给它套上的卫生保健、营养学、医疗学的光环,时时萦绕心头的对青春、美貌、阳刚/阴柔之气的追求,以及附带的护理、饮食制度、健身实践和包裹着它的快感神话——今天的一切都证明身体变成了救赎物品。在这心理和意识形态功能中它彻底取代了灵魂”(波德里亚)[83];身体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而是受到了“更为严格的操作、贩卖、收买、训练、规训、科学管理和监视”(福柯)[84]。身体深陷囹圄,被控制得更加牢固,人们却全然不觉,且甘之如饴。而身体控制最大的受害者无疑是女性,诚如苏珊·鲍德的评价:“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对女性身体的全面控制和约束,以至女性不仅在社会活动、职业工作和家庭生活中,也在休闲和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随时承受有形和无形的压力,迫使自身按照流行于社会中的各种消费和娱乐标准约束自己的身体。”[85]波德里亚进一步指出,美成为对女性的绝对命令,因为身体沦为资本的一种形式,由此引发了“身体消费”这一关键词。
1704867829
1704867830 “身体消费”一词被频频使用却缺乏严格的界定。从经济学角度,它被解释为“为维护自我的外在形象而进行的消费,如服装、饰物、化妆和美容、整容以及健身等活动”[86]。而大量的文化学者吸收了波德里亚等人的观点,将之理解为一种对身体的符号的系统化的操控活动。笔者认为,波德里亚在其著作《消费社会》中以《最美的消费品:身体》为题阐述了身体在消费社会的处境,这应该是“身体消费”这一术语最重要的理论由来。作为“消费社会”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对“身体消费”的解释无法离开这个语义框架。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广义的“身体消费”可以有两重含义,一是围绕(或者说为了)身体而进行的消费。这一层面上的“身体”是普通意义的肉身,作为人类思想、精神的物质载体,身体是一种生物性的物质结构。二是指身体本身进入消费领域,成为消费品的一部分,也即是说,是符号资本化的过程。这一层面的“身体”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符号象征物。而“消费”不是经济意义上的买卖、交换的物质实践那么简单,而是“一种话语权力系统”、“一种意识形态”[87],它“以话语权力的形式使人们自觉认同它所提供的‘美好生活’的概念”,“是一种确保符号调控和群体整合的系统”。[88]
1704867831
1704867832 第二层意义的“身体消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观赏性消费,指通过大众媒介以观看的方式“消费”他人身体,如观看明星表演;一种是自恋性消费,把自己的身体当做消费品,在传播过程中进行消费,如卫慧等人的“身体写作”,芙蓉姐姐、木子美式的自我炒作等。这两种消费形式的实现都要依靠大众传媒,身体有着明显的符号化特征。
1704867833
1704867834 对于整容真人秀节目而言,选手参与整容意在改变自己的身体以符合流行文化的审美标准,是第一层意义上的身体消费,只不过不需要自己“买单”而已。而观众通过大众媒介观看选手身体的变化过程,属于观赏性消费。由此可见,整容真人秀节目涵盖了两个层面意义的“身体消费”。整容真人秀节目正是通过选手的身体展示过程来实现身体消费的资本权力。
1704867835
1704867836 2.整容真人秀“身体消费”的实现
1704867837
1704867838 首先,入选的选手有着明显的类型化特征。她们集中代表了社会上某个群体的遭遇。正如《天使爱美丽》节目负责人所介绍:“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因为外形条件不好一直找不到工作的,一类是因为外形原因被男朋友或者丈夫抛弃的,一类是自小就因为外表原因被人歧视形成心理阴影的。”[89]另一档节目《美丽新约》的选手基本上包括以上类型,此外还有有意进军演艺圈的年轻人和小有影响的网络红人。在入选者中,有容貌缺陷的并不多,更多是容貌普通甚至不错的选手。而那些因生理缺陷或后天疾病真正需要进行整容手术的报名者却因种种原因被拒之门外,如患面瘤的女孩小洁。
1704867839
[ 上一页 ]  [ :1.7048677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