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882678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耳熟能详的诗歌明确了自由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自由是人性最深刻的需要,它甚至关系到人的生存。汤因比说:“没有一种最低限度的自由,人就无法生存,这正如没有最低限度的安全、正义和食物,他便不能生存一样。”〔31〕自由也是人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根本条件,是人类社会进步、历史前进的必备因素。而社会正义归根结底是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达到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自由是社会正义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之一。
1704882679
1704882680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追求自由的历史。罗尔斯认为人在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人才是心灵”,而“自由是心灵的最高的定性”。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英雄豪杰都在不懈地追求自由、颂扬自由、捍卫自由,那么到底什么是自由呢?对这个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当代美国自由理论大师柏林统计,对自由的界定竟有二百余种。就“自由”的词源本意上说,是指人或社会在其活动及其结果的关系中所表现的一种由于克服外在事物、外在力量的束缚、限制而获得的自觉、自主、自为的状态。新自由主义大师罗尔斯认为:“当个人摆脱某些限制而做(或不做)某事,并同时受到保护而免受其他人的侵犯时,我们就可以说他们是自由地做(或不做)某事的。”图加林诺夫指出:“从最一般的意义来说,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自己的目的来行动,而不是按照外界的强制或限制来行动,就叫做自由。”〔32〕恩格斯则更深刻地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33〕当然,恩格斯说的规律包括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因此说,自由是人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按照真善美的尺度做他愿意做的事情,从而变外在的必然为内在的必然,达到主客体的和谐统一。自由不是摆脱外部必然性的主观随意性,而是把外部必然化为自我目的、自我支配现实的能力。
1704882681
1704882682
自由作为人的最起码的价值追求,作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重要标志,是一项应完全平等分配的基本权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与限制相辅相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当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和目的行事时,不能侵犯到别人的自由权利,这就是对自由的一种限制。自由不仅意味着个人拥有选择的机会并承受选择的重负,而且还意味着他必须承担其行动的后果,接受对其行动的赞扬或谴责。罗尔斯认为国家和法律是两种限制方式,是实现政治自由的必要条件。“每个人在涉及他人自由的时候,务必限制自己的自由;国家是这种相互限制的一种必要条件,而法律本身就是限制。”〔34〕自由既要摆脱限制,又离不开限制。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限制就没有自由,每一种自由同时就是一种限制,每一种限制也同时就是一种自由。限制分为积极限制和消极限制两种。积极限制是自由的条件,消极限制是自由的桎梏。世界上没有毫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我们追求自由,同时也不能抛弃法律、道德的约束。当然,法律和道德只是手段,自由才是目的,自由是法律和道德的核心观念、最高意旨,法律和道德的目的是保护和扩大自由,而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离开了自由,它们就失去了意义,成为压迫者的工具。
1704882683
1704882684
在现实的社会评价中,自由要作为一个根本标准来加以贯彻,用自由和正义来衡量社会价值关系。监狱的囚犯被剥夺了一定的自由权利,是对自由的限制,但它是一种正义的限制,是对此人曾经侵犯过别人自由权利的惩罚,本身是对自由的一种倡导和肯定,为的是杀一儆百,维护社会治安,捍卫社会正义。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部分或隐或显的限制,而在社会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只能是限制得了书面、影视,限制不了网络;限制得了公开,限制不了匿名。久而久之,这种限制就有可能成为影响人的自由发展的消极限制,许多不能得到表达的声音就被歪曲或幻化为其他的不良因素而存在。这一点,我们是有过深刻教训的。因此,社会媒体的自由度应该再放宽一些,对舆论监督应该再多些宽容和理解、支持和配合。只要不是针对国家政权,影响到国家的稳定或安全的言论,都可以任其发表,当然,这种自由也应该与他们事后对后果的负责相联系。
1704882685
1704882686
总之,自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自由王国的本质特征在于人的全身心的彻底解放,人的能力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真正实现。自由是人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达到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状态。它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应该人人平等地享有,因而也需要一定的限制。
1704882687
1704882688
自由与平等正如一母双生的两胎儿,互相联系、互相区别,又难以区别、难以取舍。如果没有自由,人们甚至无法提出平等的要求。而使要求平等者得到平等,不是个平等问题,而是自由问题,因为这涉及到要求平等地摆脱外在压制问题。因此说,自由是平等的前提和保证。反过来,平等也可以促进自由,有一种平等就是任何一种自由都必不可少的平等,这就是在法律上和道德上,所有的人都应当享有平等的待遇,这是自由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在社会评价过程中,应该将这两个标准结合起来,二者不一致时,应在正义的框架里进行取舍。
1704882689
1704882690
社会正义是当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主题,它既在根本上指涉人类发展的基本方向,也在总体上规定对现实问题解决的途径与可能结果,而社会正义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科学化的社会评价体系必将为社会正义的实现、为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契机!
1704882691
1704882692
〔1〕袁贵仁:《价值学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07页。
1704882693
1704882694
〔2〕陈新汉:《评价论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1704882695
1704882696
〔3〕转引自刘建明《基础舆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2页。
1704882697
1704882698
〔4〕转引自张学洪《舆论传播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82页。
1704882699
1704882700
〔5〕李德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44页。
1704882701
1704882702
〔6〕转引自廖永亮《舆论调控学》,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1704882703
1704882704
〔7〕http://www.people.com.cn。
1704882705
1704882706
〔8〕转引自廖永亮《舆论调控学》,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1704882707
1704882708
〔9〕转引自刘建明《基础舆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7页。
1704882709
1704882710
〔10〕《阿奎那政治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33页。
1704882711
1704882712
〔11〕http://www.gdass.gov.cn/CIC/llzt1074.htm。
1704882713
1704882714
〔12〕http://www.gdass.gov.cn/CIC/llzt1074.htm。
1704882715
1704882716
〔13〕 《华声报》和网易共同合办的“新闻周评”栏目和网上交流活动,时间为2001年9月3日22点13分。
1704882717
1704882718
〔14〕李德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30页。
1704882719
1704882720
〔15〕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97页。
1704882721
1704882722
〔16〕《邓小平文选》(1975~1982),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35页。
1704882723
1704882724
〔17〕[日]谷口安平:《程序公正》,载于《程序、正义与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76页。
1704882725
1704882726
〔18〕转引自张理海《社会评价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0页。
1704882727
[
上一页 ]
[ :1.70488267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