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882728e+09
1704882728 〔19〕Anthong Giddens, Beyond Left and Right,Cambridge; Polity,1995, p. 19.转引自张理海《社会评价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2页。
1704882729
1704882730 〔20〕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0页。
1704882731
1704882732 〔21〕王子杰:《民主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3页。
1704882733
1704882734 〔22〕《陈云文集》(1956~1985),人民出版社出版,第154页。
1704882735
1704882736 〔23〕李德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81页。
1704882737
1704882738 〔24〕《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8页。
1704882739
1704882740 〔25〕穆勒:《功用主义》,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17页。
1704882741
1704882742 〔26〕戈尔丁:《法律哲学》,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36页。
1704882743
1704882744 〔27〕何怀宏:《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1704882745
1704882746 〔28〕[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25页。
1704882747
1704882748 〔29〕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340页。
1704882749
1704882750 〔30〕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92页。
1704882751
1704882752 〔31〕转引自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74页。
1704882753
1704882754 〔32〕图加林诺夫:《论生活和文化的价值》,三联书店1964年版,第69页。
1704882755
1704882756 〔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4页。
1704882757
1704882758 〔34〕转引自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25页。
1704882759
1704882760
1704882761
1704882762
1704882763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1704881290]
1704882764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第五章 中西方舆论监督的比较
1704882765
1704882766 当代新闻学理论把舆论监督视为新闻媒介的普遍功能之一。在新闻实践中,舆论监督不仅见诸西方媒体,也越来越多地为我国新闻界所运用。但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体制等各方面的不同,中西方的舆论监督存在许多差异。通过比较,有助于我们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破除“西方中心论”的迷信。
1704882767
1704882768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1704881291]
1704882769 第一节 中西方舆论监督思想的比较
1704882770
1704882771 对中西方舆论监督思想的比较,实际上也就是对中西方文化传统的比较。关于人性论的基本假设、关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的认识这样一些基本原则对中西方的舆论监督思想起着有力的塑造作用。
1704882772
1704882773 一、舆论监督思想的理论基础
1704882774
1704882775 美国传播学者赛伯特认为:“关于公众通讯工具与其所属的有组织的社会之间的任何理论,是被人与国家之间关系某些哲学原则所决定的。……这些原则包括:(1)人的性质;(2)社会与国家的性质;(3)人对国家的关系;(4)基本哲学问题,知识与真理的性质。”〔1〕我们关于舆论监督思想的比较基本上也是按照上述思路进行的。
1704882776
1704882777 1.人性论
[ 上一页 ]  [ :1.70488272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