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903873
1704903874
[360]威廉·林(William Linn):《总统选举中的危险因素》(Serious Considerations on the Election of a President,纽约,1800年)。
1704903875
1704903876
[361]《康涅狄格报》(Connecticut Courant),1800年7月12日,引文来自勒奇:前揭,第475页。
1704903877
1704903878
[362]《值美国总统和副总统选举临近之时,致南卡罗来纳州公民》(Address to the Citizens of South Carolina on the Approaching Election of a President and Vice-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查尔斯顿,1800年),第9,10,15页。
1704903879
1704903880
[363]阿姆斯是联邦党人领袖。——译注
1704903881
1704903882
[364]赛斯·阿姆斯(Seth Ames)编:《费希尔·阿姆斯的生平和作品》(The Life and Works of Fisher Ames,波士顿,1854年),第II卷,第134页。
1704903883
1704903884
[365]《平信徒布道师》(The Lay Preacher,米尔顿·艾利斯编,纽约,1943年),第174页;此文原刊于《公文夹》(Port Folio),第I卷(1801年)。
1704903885
1704903886
[366]Benjamin Banneker(1731—1806),非裔美国天文学家、测绘家、博物学家,是美国第一个担任公职的黑人。他与杰斐逊多有往来。美国首都华盛顿就是班纳克设计的。这里提到的年历是班纳克测算的天文历法和美国地理书,每年一本,共计六册。丹尼这段话有明显的种族歧视倾向,将班纳克、非洲人、动物并列。——译注
1704903887
1704903888
[367]《旧约·约伯记》31:40,这是约伯发的恶誓。——译注
1704903889
1704903890
[368]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一封信,收入J. C.汉密尔顿编:《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著作集》(The Works of Alexander Hamilton,纽约,1850—1851年),第VI卷,第434—435页。汉密尔顿本人认为,杰斐逊并非彻底的教条者,相反,他是一个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的政治家。
1704903891
1704903892
[369]关于这个同盟的性质以及最终破裂的结局,见西德尼·E.米德的观点深刻的论文,《革命时期的美国新教》(“American Protestantism during the Revolutionary Epoch”),《教会史》,第XII卷(1953年12月),第279—297页。
1704903893
1704903894
[370]乔纳森·艾略特(Jonathan Elliot):《争论》(Debates,费城,1863年),第II卷,第102页。
1704903895
1704903896
[371]萨缪尔·艾略特·莫里森编:《自由的关键》(The Key of Libberty,比勒利卡,马萨诸塞,1922年)。这部作品重刊于《威廉和玛丽季刊》,第3辑,第XIII卷(1956年4月),第202—254页;下面几段引文见于第221,222,226,231—232页。
1704903897
1704903898
[372]美国18—19世纪形成的阶层,可以理解为自耕农、小地主、不受雇用的农场主。杰斐逊是这个阶层的代言人。——译注
1704903899
1704903900
[373]汉密尔顿学院的致辞,1844年1月23日,引自摩尔·科蒂:《美国的吊诡》(新布伦斯维克,1956年),第20页;参见第19—24页。
1704903901
1704903902
[374]《著作集》(Writings),A. E.伯格编,第VI卷(华盛顿,1907年),第257—258页,1787年8月10日。杰斐逊是对外甥的教育行为提出了建议。他首要关心的就是证明这一点:大部分道德哲学研究都是“浪费时间”。他指出,如果道德行为是科学的事务,而非健全的冲动,那么,几百万没有受过正式教育的人,就会比少数受过这种教育的人更没有道德了。显然,上帝不会放任没有道德感的人存在。只有少量理性或常识是必需的,可以用来实现道德感。这当然是我们很熟悉的理论了。可以认为,杰斐逊是受凯姆斯勋爵(Lord Kames)的影响而得出这种理论的。但是,人们也许想知道:如果道德哲学研究百无一用,那为什么杰斐逊还要大量阅读这个领域的作品呢?关于这种理论在他的思想中引起的种种问题,参见阿德里安·科赫(Adrienne Koch):《托马斯·杰斐逊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Thomas Jefferson,纽约,1943年),第3章。
1704903903
1704903904
[375]杰斐逊之后,过了一个世纪,威廉·詹宁斯·布莱恩说得最明白:“重大的政治问题,归根到底是重大的道德问题。”帕克斯顿·西本(Paxton Hibben):《无与伦比的领袖》(The Peerless Leader,纽约,1929年),第194页。
1704903905
1704903906
[376]关于杰克逊式民主与知识分子的关系,见小阿瑟·施莱辛格:《杰克逊时代》(The Age of Jackson,波士顿,1945年),尤见第29章。
1704903907
1704903908
[377]美国第十四任总统,民主党,是霍桑的至交。这里提到的学院是鲍登学院。——译注
1704903909
1704903910
[378]1824年美国大选,杰克逊在普选和选举人中票数更高,但未过半,后由众议院裁决,总统授予亚当斯(约翰·亚当斯长子)。1828年美国大选,杰克逊大胜。——译注
1704903911
1704903912
[379]美国第五任总统。——译注
1704903913
1704903914
[380]美国路易斯安那购地之后,总统杰斐逊就派遣两人率领远征军,进行探险、开发活动。——译注
1704903915
1704903916
[381]Henry Clay(1777—1852),约翰·昆西·亚当斯任总统期间,担任国务卿。——译注
1704903917
1704903918
[382]对于亚当斯的计划,见J. R.理查德森(Richardson):《历任总统咨文和论文》(Messages and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纽约,1897年),第II卷,第865—883页。也见A.亨特·杜普雷(A. Hunter Dupree):《联邦政府的科学》(Science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剑桥,1957年),第39—43页;参见萨缪尔·弗拉格·贝米斯(Samuel Flagg Bemis):《约翰·昆西·亚当斯与合众国》(John Quincy Adams and the Union,纽约,1956年),第65—70页。
1704903919
1704903920
[383]指1815年美英新奥尔良战役,领导者就是杰克逊,这一仗奠定了他的声望。——译注
1704903921
1704903922
[384]引文来自杰克逊派的文献,录自约翰·威廉·沃德(John William Ward):《安德鲁·杰克逊:时代的象征》(Andrew Jackson: Symbol for an Age,纽约,1955年),第31,49,52,53,68页。沃德教授对杰克逊形象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
[
上一页 ]
[ :1.70490387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