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045699e+09
1705045699 不要因为食品标明低脂肪,而敞开食用。
1705045700
1705045701 原句写得精彩、诙谐,主要体现在label和license两个词的使用。这两个词,活泼形象,前呼后应、幽默风趣,更兼有Alliteration(头韵)之美。再读原译,发觉原句文采顿失!首先,口吻也与原句大相径庭,使人联想到一副板着面孔教训人的形象。这是因为原译未能品出其中的幽默美,而将label和license这两个全句的中心、最具神韵的词弄丢了。灵感思维,让译者思路顿活。如译:
1705045702
1705045703 别把标有“低脂肪”的标签看成是可“敞开食用”的许可证哟。
1705045704
1705045705 当然,改译也有遗憾,比如,原句中的精彩头韵(low-fat / label / license)实在无法译出。
1705045706
1705045707 But what he and his colleagues call “sleep debt” accumulates and must be paid back. For adults, sleep debt is how much sleep you don’t get based on a need for one hour of sleep for every two hours awake, on average.
1705045708
1705045709 a.但是,他和同事们称之为日积月累的“睡眠债务”必须得到偿还。
1705045710
1705045711 对成人来说,睡眠缺乏就是,你缺乏睡眠的数量是以每两小时的苏醒,平均就有一小时的睡眠来计算的。
1705045712
1705045713 b.但是,他和同事们所谓的“睡债”日积月累,必须得到偿还。对成人来说,“睡债”的计算方法是,你所缺乏睡眠量是以平均每两小时不眠的时间就应有一小时睡眠来计算的。
1705045714
1705045715 原句里的“sleep debt”是作者的创新用词,读者可从引号得知。细加辨析,“sleep debt”似乎含有些许幽默的口吻,被译成汉语“睡眠债务”,措辞就显得有些一本正经了。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省略来获得一种随意、一种诙谐?如译:睡债。此外,原译中的“苏醒”二字也用得欠当。
1705045716
1705045717 2.2.9 灵感,溢出“形象美”
1705045718
1705045719 So long, chicken. Hello! Tofu. Tofu and a host of other products made from the mighty soybean are pushing aside meat, milk and even ice cream on grocery store shelves these days as scientists rave about the health benefits of soy.
1705045720
1705045721 a.再见,鸡肉。你好,豆腐!科学家们对大豆有益健康的赞扬,使得如今杂货店的货架上,豆腐和其他很多用大豆制成的食品正逐步取代肉类、牛奶甚至冰淇淋。
1705045722
1705045723 原句表达生动极了。语言活泼,色彩丰富,措辞幽默。句中动词短语rave about是“狂热赞扬,极力夸张”的意思。而译文仅将此短语译成“赞扬”,显然是undertranslated(翻译没有到位)。更需一提的是,句中的pushing aside有一种形象美。而原译以平淡如水的“取代”译之,则形象去矣。灵机一动,是否能译:
1705045724
1705045725 再见,鸡肉。你好,豆腐!因科学家们对大豆有益健康的事实摇旗呐喊,而使得如今杂货店的货架上的豆腐和其他豆制品正在把肉类、牛奶甚至冰淇淋挤到了一旁。
1705045726
1705045727 Instead, to this quick-witted youth, the whole noble science of the law was contained in a nutshell.
1705045728
1705045729 in a nutshell是一个英语成语,《金山词霸》的注释是:简单地,简约地。若要细究nutshell的含义,那就“有戏”了,nutshell者,“坚果壳”也。一个坚果壳中能contain(容纳)多少东西呢?因此,in a nutshell的含义,即使不查词典,不点击《金山词霸》,也可猜可想。人们在翻译这个英语成语时,常常直接使用词典所提供的释义,而置其形象于不顾。如译:
1705045730
1705045731 相反,对于这个机敏的年轻人来说,法律这门高深科学的全部,其实是很简单的。
1705045732
1705045733 下译不仅译出了原句所含形象,而且能被汉语接受。如:
1705045734
1705045735 相反,对于这个机敏的年轻人来说,法律这门高深科学的全部,好像存在于一只坚果硬壳之中,三言两语便可阐明。
1705045736
1705045737 就灵感思维与翻译的关系而言,借用许渊冲先生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来界定灵感思维译品是一种比较现实且有效的方法。这从上面四个译例中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种妙手偶得的译品就是灵感思维的产物。这种译品带给人的感受几可用《老残游记》中所言来形容:“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三万六千多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处不畅快。”虽有些夸张,但也能说明一定的问题,那就是,灵感思维译品往往带给人一种艺术享受。灵感和直觉有一定的关系,但又是两个概念。直觉思维产生的时间往往很短促,而灵感思维则需要经过一番时间的顽强搜索。由于灵感显现常被认为是一种“开塞”现象,因此有人认为凡是处于“信”、“达”境界的译品都可称作灵感思维的产物。其实不然,作为灵感思维的译品,相对原文而言,“信”、“达”是必备条件,“雅”是总体要求。除此以外,译文一方面应最大限度地保持原作的神韵,同时还应尽可能体现语言科学的最简洁、最和谐、最优化规律。这具体可从音义双关、音韵再现、音义合璧、吐字炼字、句法妙用等方面体现出来。
1705045738
1705045739 2.3 灵感思维对译者的要求
1705045740
1705045741 肯定翻译过程中灵感思维的意义,无疑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综观对灵感思维研究现有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发现灵感思维似乎对译者有如下要求:
1705045742
1705045743 2.3.1 灵感思维与百科知识
1705045744
1705045745 人在思维过程中,不断输入信息、贮藏信息、输出信息。信息与信息之间,不断进行交流,或重叠、或参差,或交融、或互渗。那些相同、相近、相似的信息,往往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相对集中的信息块(信息单元),这就是“相似块”。它平常被集存在意识的仓库中,而处于安静状态,但在思维过程中,如果受到外在相似信息的诱发、刺激,这种原来酣眠着的相似块,就会苏醒过来,并释放出一股力量,向新的相似信息靠拢,并与之契合,从而使原有的相似块的体积逐渐增厚,及至成为新的相似块。一般认为,欲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必须积累与该学科有关的五万个知识单位,即相似块。灵感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即外界刺激,触景生情。或因外界某一刺激而受到原型启发,或者由于某种联想而触类旁通。
1705045746
1705045747 翻译是一门“杂学”,成功的译者应该是“杂家”。“书到用时方恨少”,一些生活常识,看起来微不足道,有时却能使人茅塞顿开。这些百科知识,往往闪烁于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最佳结合处。如:
1705045748
[ 上一页 ]  [ :1.7050456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