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131075
5 建议对不同外语水平的同学,分阶段用不同方式来培养内语。在初级阶段采用听有趣的故事和T.P.R互动活动;中级阶段仍然是听力和T.P.R活动,但活动的内容和复杂程度增加,鼓励学生讨论和分享他们各自的自语和内语经历,但这种讨论需要用母语进行。鼓励学生跟着老师的读音示范,自己在头脑中大声默读单词和句子;最后阶段是深度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猜测和预估后面将要出现的文字,以及对阅读内容进行表演、读后感分享和写作等活动。
1705131076
1705131077
培养英语内语最核心的手段,当然就是听英语。
1705131078
1705131079
6 如果有机会置身于真实的场景对话中,就会接触到对话中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是有利于学生外语内语的发展的。维果茨基认为内语在很多方面和真实对话非常相似,所以在能够听懂某种程度的真实场景外语交流时,把自己置身于这种交流场景中,对内语增长非常有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需要我们先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听力水平,即在能够听懂自然语言环境下某种程度的对话时才适合进行,而且即便能够听懂不少内容,我们也要尽量做聆听者而不要乱开口。
1705131080
1705131081
培养英语内语最核心的手段,当然就是听英语。有很多在学外语的同学都会有这种经历:在开始认真进行英语听力学习后不久的时间内,头脑中会不时跳出某个人说英语的声音,可能是说的一两个词汇,甚至可以是几句话,就连这个人当时说话的语调都会在头脑中回响,真是“余音绕头,三日不绝”的感觉。而且有时这些声音还可能会反复跳出来在头脑中不断回放而无法压制。这些感觉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种现象曾经被克拉申博士描绘为”din in the head”(头脑中的喧闹声),是实现外语思维和流利交流初期非常自然的一个过程。很多人都有在连续几天听了很多英语后,梦境中的情景都变成了在用英语对话的经历。
1705131082
1705131083
大家在听到一个外语单词的声音后,不要马上出声模仿,而要用“默想”的方式,让这个声音在“耳中”多次回响。在说外语之前使用外语内语进行准备和“预演”,是提高口语能力最有效的训练方式之一。
1705131084
1705131085
著名的英语语音教学专家Adrian Underhill认为,学生要充分利用头脑中出现的外语声音,为培养外语内语服务。他建议,大家在听到一个外语单词的声音后,不要马上出声模仿,而要用“默想”的方式,让这个声音在“耳中”多次回响。默想的时候可以使用刚说外语那个人的声音,也可以使用你熟悉的某个人物的声音,比如朋友、教师、电影演员的说话声,来进行这种在头脑中出声的回响。这种做法不但有助于培养外语内语能力,而且能锻炼我们对外语声音的短期记忆力,使我们能即时记忆相对较长的一串外语声音,同时能使其在大脑的声音回路(phonological loop)中保留更长的时间。语言学家早就发现,在短期记忆的声音回路中能够保持外语声音的能力的强弱,跟最终的外语能力高低非常相关。
1705131086
1705131087
所以如果说有些人比别人更有“外语天赋”的话,其实是他们在头脑中保持外语声音的能力比别人强,且善于使用这种能力在头脑中进行外语声音的内语练习,利于形成外语的声音记忆(Baddeley et al.,1998)。根据Underhill的建议进行这种内语练习,能够让自己形成这种外语学习的“天赋”。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这个建议逐渐提高自己听英语的能力,你会发现听到的很长一串英语会在头脑中印象深刻,回想起来感觉每个单词都非常清晰,同时英语听力也会得到提升。
1705131088
1705131089
在说外语之前使用外语内语进行准备和“预演”,是提高口语能力最有效的训练方式之一。但是这种有明确意图和动机的内语预演,需要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来预备将要说出的话,包括组织材料,检查正确性,搜寻合适的词汇和词汇组合,精确含义和调整表达形式。这个过程是必须给予足够时间才能完成的。所以在逐渐提高这种能力的学习过程中,不能给学生正常对话条件下的那种时间压力。在用外语内语准备说话的过程中,我们会从头脑中搜索相关词汇或词汇搭配的声音。这些声音是以前听到过的在头脑中留下的声音印象,此时调取出来放在短期思维中备用。
1705131090
1705131091
举例来说,如果你以前听到过“请恕我直言”这个说法”with all due respect…”,此时想表达这个概念,就有可能会想起这个短语的英语声音,甚至是最初听到说这句话的人的声音和语调,内语的声音自然就能引导你说出这个句子了;但如果这个声音印象不够深刻,虽然再次听到这个说法可能听得懂,但自己此时却无法主动回想出这种说法的完整声音,最有可能的是开头和结尾的词汇声音还有印象(recency effect或batktub effect),中间的几个词汇却印象模糊。比如可能会想到的是”with…什么什么…respect”,或者不能确定是”with all due respect”还是”with due all respect”了。这种情况下继续在记忆中搜寻,查看参考资料,或者去问一下别人得到答案,就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内语能力;即便是一点都想不起来了,也会因为当初听过这种说法,知道这个概念有个特定的用法,此时去寻找答案或问老师,效果也会非常好。
1705131092
1705131093
用外语内语准备说话的另一个功能和作用,是通过在头脑中用内语清晰化一些词汇的声音后,会因此激活一系列与其搭配或相联系的相关词汇。也就是说,需要通过先想起前面一个词的声音,与其联用的其他词汇也就会因此被陆续想起。这个“点头知尾”的现象无论母语还是外语大家都很熟悉。但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也是因为以前听到过整个词汇组合的声音,在头脑中有声音印象,此时用内语在头脑中显现出来,自然也就能顺利说出来了。
1705131094
1705131095
比如经常听到的组合traffic jam, food allergy, car accident, clinical trial, business proposal, presidential election, horror movi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rreconcilable differences等等,测试发现对于母语是英语的人来说,听到两个词中的第一个词,头脑中经常就会自然冒出第二个词,或者是很快就反应出第二个词。而对外语学习者的测试发现,即使是知道这个单词组合的人,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反应出这种搭配中的第二个词。测试还发现外语水平越高的人,对这种联系的反应速度越快,联系出来的搭配词汇数量越多。所以这种能力直接体现出一个学生外语内语能力的高低。
1705131096
1705131097
用外语内语准备说话的另一个功能和作用,是通过在头脑中用内语清晰化一些词汇的声音后,会因此激活一系列与其搭配或相联系的相关词汇。
1705131098
1705131099
用外语说话的外语内语准备过程,再次证明如果希望外语说得正确、说得流利,最关键的是通过听力在头脑中留下大量声音印象,开始尝试说出来之前要少说慢说,给予充分的时间用外语内语进行准备,这个过程随着内语能力的不断提高,会逐渐变得快速和自如,最终变成内语与说话几乎同步的自动语言输出过程。
1705131100
1705131101
如果希望外语说得正确、说得流利,最关键的是通过听力在头脑中留下大量声音印象,开始尝试说出来之前要少说慢说,给予充分的时间用外语内语进行准备。这个过程随着内语能力的不断提高,会逐渐变得快速和自如,最终变成内语与说话几乎同步的自动语言输出过程。
1705131102
1705131103
1705131104
1705131105
1705131107
词行天下: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 举三百返一
1705131108
1705131109
既然在说出外语之前使用外语内语进行准备和预演的过程,就是利用充裕的时间对想要说出来的话进行“组织材料、检查正确性、搜寻合适的词汇和词汇组合、精确化含义和调整表达形式”,这不就是应用正确的语法知识,把适当的词汇组织起来的“英语造句”过程吗?完全不是!这一点必须非常明确。
1705131110
1705131111
学英语不是学数学,不能举一反三。
1705131112
1705131113
用英语语法规律对单词进行组织并以此来造句,是个非常不现实的做法。对此很多同学和教师都不理解,这也正是为什么英语教学中浪费大量时间进行语法讲解和做语法练习题的原因之一。因为很多同学和老师认为,既然语言内容是变化无穷的,不可能总是说跟以前完全一样的句子,那么要说新的句子的时候,难道不该用语法规则来组织词汇造新句子吗?老师也是经常鼓励我们学英语要学会举一反三,用学过的语法规律或参考以前学过的例句,创造出新句子来,这还有错吗?是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用这个方法来学外语会出问题。学外语是不应该像学数学那样举一反三的。对这个问题没有理解,让中国同学的外语学习走了非常大的弯路,Chinglish也是因此大量产生。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同学们在外语学习上举一反三造成的各种困境吧。
1705131114
1705131115
案例一
1705131116
1705131117
下面的课堂教学实录原文,摘自以高考成绩出色而闻名的浙江某地区举办的教学经验交流会:
1705131118
1705131119
……在英语学习中,其训练方式是教师在充分把握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变化、发展和创造的眼光去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例如:“我们是两年前开始学英语的。”这句话学了,过去时可以这样翻译:We began to learn English two years ago.而到了初二,学了“现在完成时”后,有位学生立刻将“我们是两年前开始学英语的”这句话表达成:“We have learned English for two years.“老师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能将新知识学以致用,灵活地运用了“现在完成时”来表达。此时,老师来了个顺水推舟,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马上向学生追问:“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表达形式来翻译这个句子吗?”学生们沉思片刻,又用了其他三种新的表达形式:“We have learned English since two years ago.““lt is two years since we began to learn English.““Two years has passed since we began to learn English.“通过一句多译、发散联想式训练,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旧知识得到了巩固,新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理解……
1705131120
1705131121
看着没问题啊?哪里不对呀?实际上是除了原始例句,后面的句子全都是错的。用语法举一反三给反出事了!
1705131122
1705131123
“We have learned English for two years.“这种表达方式是符合语法规则的,但这句话如果翻译成汉语是:“我们学会英语已经两年了。”意思是我们两年前就已经学会英语了,所以现在不用学了。这是个很雷人的说法,肯定不是说话人想表达的意思,所以是个错误的句子。
1705131124
[
上一页 ]
[ :1.70513107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