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131025e+09
1705131025
1705131026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培养英语内语伤害最为严重的行为,就是过早地开口说英语。
1705131027
1705131028 因为写作之前学生同样经过这种外语内语的组织预演程序,但却离尝试使用内语已经有了一段时间,所以此时的纠错不会让学生感到压力而放弃这种尝试。与此过程非常不同的是,在没有经过用内语准备的情况下乱开口才是会产生石化现象的,特别是在有时间压力而必须马上回答的真实交流条件下。学生为了应对这种存在时间压力的“输出”要求,就不采用经过内语思维形成正确语言的过程,而是采用低级的“编码”行为(Sokolov,1972),即应用一定的语法公式和把一些尚未全面了解的词汇进行拼凑组合,久而久之就压制了内语的形成,而逐渐依赖于套用语法公式和滥用词汇。没有经过外语内语准备就说外语的学生,他们说外语时就会出现大量的错误开头、更正、犹豫、重复、停顿和不完整等现象,而所说的外语也会是支吾、短小、简单、保守、肤浅和不恰当的(Steels,2003)。
1705131029
1705131030 在内语还没有培养起来的情况下就努力尝试出声说,很容易出现石化现象,即英语交流水平被固化在一个低级水平,今后无论通过教学、辅导、纠正,还是长期投身英语环境中,都无法再提高。
1705131031
1705131032 二是在对语言的内容和语言形式缺乏准备的情况下,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会对英语内语的形成产生伤害。
1705131033
1705131034 其实作为当前阶段的英语学习来说,即便是在对有重复内容和表达句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也只能是在没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放慢说话速度,做一些简单的模仿和复述,而不能进行交流。在内语还没有培养起来的情况下就努力尝试出声说,很容易出现石化现象,即英语交流水平被固化在一个低级水平,今后无论通过教学、辅导、纠正,还是长期投身英语环境中,都无法再提高交流水平。石化现象的出现,虽然表面上看主要是语法能力被固化在一个错误百出的状态而难以提高,而词汇量仍然可以继续增长,然而实际在出现石化的英语交流中,词汇的使用也是乱七八糟、言不达意的。从词汇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在词汇搭配没有掌握、在对每个词汇的掌握非常片面、不清楚这些词汇与其他词汇搭配使用的情况下就盲目地使用这些词汇与其他词汇进行胡乱搭配。很多Chinglish的出现,都跟这个原因有关。而这种胡乱搭配一旦被自己在交流中使用过,大脑就会认为这种使用方式有效,从而适应了这种搭配方式,造成今后一直都会使用这种方式而很难改正,交流能力也就从此很难再继续提高了。因为一旦外语学习者认为能够实现交流了,他们就会停止去学习更复杂的语言形式了(Ellis,1998)。
1705131035
1705131036 外语内语能够让我们在头脑中“聆听”自己所说的外语,发现外语输入时出现的模糊和遗漏之处,然后用清晰化的内容填补空缺,所以内语在外语习得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1705131037
1705131038 三是大声朗读或喊英语,不利于形成英语的内语能力。
1705131039
1705131040 外语内语能够让我们在头脑中“聆听”自己所说的外语,发现外语输入时出现的模糊和遗漏之处,然后用清晰化的内容填补上空缺,所以内语在外语习得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Steels,2003)。但是真正出声说外语时,不管是小声说还是大声喊,听到的自己说外语的声音本身,对我们的外语学习没有什么帮助。为什么呢?
1705131041
1705131042 学英语最忌讳胡乱开口,更不能狂喊乱吼。
1705131043
1705131044 我们在前一章里介绍了最近科学家发现了大脑中的“镜像脑神经系统”mirror neuron system,简称(MNS),该系统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帮助我们理解动作的意图和动作的因果。我们打算做出动作时,MNS系统会让大脑产生“伴随放电”(corollary discharge)现象,用来预估我们将要做出的动作和动作效果,并且确认做出的动作是否正确,但对做出的这些动作同时产生的相关信号却不进行输入。
1705131045
1705131046 我们思考准备要说的话的时候,大脑就会出现伴随放电现象,用来帮助我们产生内语,对即将说出的话进行预估。但与此同时,伴随放电也会屏蔽掉自己说话内容从外部的输入,以免大脑把自己发出的声音中的信息当成是外来的新鲜有用信息。
1705131047
1705131048 举个简单的例子,别人可以“咯吱”我们,把我们抓痒了,让我们忍不住发笑,但我们却没法“咯吱”自己。这是因为我们能预估到自己的动作,大脑对该信息输入进行了屏蔽,没有“咯吱”抓痒的效果。这跟我们说话有什么关系呢?
1705131049
1705131050 我们思考准备要说的话的时候,大脑就会出现伴随放电现象,用来帮助我们产生内语,对即将说出的话进行预估。但与此同时,伴随放电也会屏蔽掉自己说话内容从外部的输入,以免大脑把自己发出的声音中的信息当成是外来的新鲜有用信息(Scott,2013)。
1705131051
1705131052
1705131053
1705131054
1705131055 所以有人吹嘘大声读或喊外语的学习效果,说什么在喊英语的同时听到的自己英语声音有学习作用,这纯粹是胡扯。而刚好相反,在大声进行朗读时,大脑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朗读“任务”上,并没有信息输入的效果,只是起到增加噪音的作用(Pulvermuller,2002)。所以大声喊英语不但对外语没有什么帮助,反而是妨碍培养自己的外语内语。在大声朗读的时候,朗读者基本上是忽略所朗读内容的含义的,大脑只是在执行单一的将字形转为语音的处理工作,所以是在浪费精力(Coltherat et al.,2001)。
1705131056
1705131057
1705131058
1705131059
1705131060 词行天下: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 [:1705127954]
1705131061 词行天下: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 讷于言而敏于听
1705131062
1705131063 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如何来培养外语内语。近年来,对外语内语颇有研究的Tomlinson教授,对如何提高外语内语能力给出了以下的建议:
1705131064
1705131065 1 减少问答性质的外语练习,特别是以语法内容为核心的句式练习。因为问答性质的外语练习需要对提问迅速做出答复,并且会让学生的主要精力关注在外在语言的形式上,没有时间去思考和培养外语内语。
1705131066
1705131067 2 外语课鼓励使用母语。认识到语法翻译法的问题,并不等于教师上课的时候需要使用全英文授课,学生更不能使用全英文来回答问题。尤其是初学者,全英语的听与说的要求,会令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学习效果很差。应该是鼓励他们用母语对要学的外语内容进行多样性的全面衔接、组织和解说。这当然不是等同于使用母语进行翻译式的学习,而是让学生用母语帮助外语内语的形成,以及顺利经历一段母语内语和外语内语同时使用的过渡期,最终逐渐培养出主要使用外语内语的能力。
1705131068
1705131069 3 听但不重复(listen but not repeat)。给学生充分的外语学习“沉默期”,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听而不是说上。经过这段时期后,逐渐开始鼓励学生用自语的形式帮助他们解决外语问题,完成外语任务。教师对学生这种自语形式中的错误不要去更正,不要让他们感觉紧张。最后是辅导学生用练习在说外语之前,有意识地使用外语内语准备说话的内容和形式。
1705131070
1705131071 多听少说的处世哲学同样适于外语学习。
1705131072
1705131073 4 不要过早进入正式的外语阅读学习。需要先进行足够的听力学习并且有了足够的词汇量之后,学生在阅读时才有能力关注作者表达的内容而不是紧张地在那里分析语言结构,这时对阅读内容的自动语言处理才能开始有效地帮助培养外语内语。
1705131074
[ 上一页 ]  [ :1.7051310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