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167022
[495] 中世:中古时候。士大夫:古代对官僚阶层的称呼。
1705167023
1705167024
[496] 于:动词词头,无实义。
1705167025
1705167026
[497] 冠(ɡuàn贯):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
1705167027
1705167028
[498] 举于其乡:被乡里举荐参加进士考试。
1705167029
1705167030
[499] 《鹿鸣》:《诗经·小雅》的一篇,是宴飨宾客时所用的诗歌。唐代乡举考试后,州县长官宴请中举的人,宴会上歌《鹿鸣》之诗。
1705167031
1705167032
[500] 先人:祖先,先辈。
1705167033
1705167034
[501] 法:仿效。
1705167035
1705167036
[502] 乡先生:古时称辞官乡居或在乡任教的老年人。
1705167037
1705167038
[503] 没(mò末):通“殁”,死。社:土地神,这里指祭祀社神的地方。
1705167039
1705167040
[504] 斯人:此人,指杨巨源。欤:疑问语气词,表示推测、估计的语气。
1705167041
1705167042
[505] 石处士,名洪,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曾做过黄州录事参军,后回到河阳,隐居十年之久。乌重胤到河阳后,召他做幕僚,又奉诏为昭应尉、集贤校理。这篇序文就是在欢送石处士前往乌重胤处就职所写。序中韩愈道明原委,期望乌重胤与石洪能以道义为归依,同舟并济,并祝两人合作成功,兼寓箴规之意。全文以议论行叙事,层层转折,意义深刻。
1705167043
1705167044
[506] 河阳军:治所在今河南孟县南,因节度使的辖区也是军区,故称河阳军。节度:节度使的省称。御史大夫:官名,主管弹劾纠察和掌管图籍文书。乌公:即乌重胤。唐元和五年,升任河阳节度使、御史大夫。
1705167045
1705167046
[507] 士:古时指有节操、有学问的人。从事:古时由州府长官自行招募任免的僚属称“从事”。
1705167047
1705167048
[508] 嵩:山名,五岳之一,在今河南登封县北。邙(mánɡ忙):山名,在河南洛阳东北。瀍(chán蝉):水名,源出于河南洛阳市西北,流入洛水。谷:水名,源出河南陕县东部,在洛阳西南与洛水会合。
1705167049
1705167050
[509] 裘:用毛皮做的衣服。
1705167051
1705167052
[510] 葛:用葛织布做的衣服。
1705167053
1705167054
[511] 盂:一种圆口的器皿。
1705167055
1705167056
[512] 驷马:拉同一辆车的四匹马。
1705167057
1705167058
[513] 王良:春秋时晋国善于驾车的人。造父:周代善于驾车的人,曾为周穆王驾车。先后:如“左右”,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1705167059
1705167060
[514] 烛照:烛光照耀,比喻见事之明。数计:用蓍(shī尸)草计数算卦。龟卜:用龟甲占卜。
1705167061
1705167062
[515] 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某:乌公自称。
1705167063
1705167064
[516] 家:古时大夫所领属的称“家”。这里指乌公不是为自己谋利。
1705167065
1705167066
[517] 恒:指恒州,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属当时成德军。元和四年,成德节度使王士真死,其子王承宗反叛,第二年唐宪宗被迫任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
1705167067
1705167068
[518] 殚(dān丹):尽。亡(wú无):通“无”。
1705167069
1705167070
[519] 治法征谋:治乱的方法,惩判的谋略。征,通“惩”。
1705167071
[
上一页 ]
[ :1.70516702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