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179173e+09
1705179173
1705179174 但是玩笑归玩笑,东坡还是叫朝云把早已备好的丰盛饭菜摆上桌,请他入席。刘贡父饭饱酒足,尽兴而归。
1705179175
1705179176 这段文人之间的韵事,被比东坡年小约五十岁的朱弁听说后,记载进了他的《曲洧旧闻》一书,从而成为后世文人茶余饭后妙语解颐的谈资。
1705179177
1705179178 朱弁说:“世俗呼无为模,又语讹模为毛。”(《曲洧旧闻》卷6)由于历史的演进,这个词汇被官话淘汰后,却在方言中保留下来,成了当时的一个四川方言词汇。李实《蜀语》称“谓无曰耗。耗莫褒切”,“乡语谓无为毛,然毛非义,以耗字为是”。这个方言词汇现在在四川基本已没有使用了,倒是在今日的粤语中还广为使用。
1705179179
1705179180 除了诗里使用四川方言词汇,苏东坡还以四川的方音入诗。唐作藩先生称自己在20世纪80年代初读苏诗时,“发觉它的用韵不仅往往异于《广韵》同用独用的规定,而且与‘平水韵’亦颇有出入。特别是以入声字为韵的时候,其独特之处尤使人注意”。唐作藩:《苏轼诗韵考》,《王力先生纪念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91页。为此他写了《苏轼诗韵考》,来研究苏诗的特殊韵字。这些和《广韵》、“平水韵”有出入的韵,便是因苏东坡用四川乡音入诗的缘故。
1705179181
1705179182 “蛇”在《广韵》中有三个读音,分属麻、支、歌三部。麻部的食遮切是最常见的读音,支部的弋支切就是虚与委蛇的“蛇”的读音。而歌部的沃何切,至今仍在四川方言里保留。蛇在四川方言里称为“梭梭”“老梭”“梭二爷”“梭老二”。“梭”便是蛇字(读沃何切)的同音借字。这个字音在苏东坡诗歌里用得很多,现任选一首如下:
1705179183
1705179184 百步洪(其二)
1705179185
1705179186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1705179187
1705179188 轻舟弄水买一笑,醉中荡桨肩相磨。
1705179189
1705179190 不似长安闾里侠,貂裘夜走胭脂坡。
1705179191
1705179192 独将诗句拟鲍谢,涉江共采秋江荷。
1705179193
1705179194 不知诗中道何语,但觉两颊生微涡。
1705179195
1705179196 我时羽服黄楼上,坐见织女初斜河。
1705179197
1705179198 归来笛声满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罗。
1705179199
1705179200 奈何舍我入尘土,扰扰毛群欺卧驼。
1705179201
1705179202 不念空斋老病叟,退食谁与同委蛇。
1705179203
1705179204 时来洪上看遗迹,忍见屐齿青苔窠。
1705179205
1705179206 诗成不觉双泪下,悲吟相对惟羊何。
1705179207
1705179208 欲遣佳人寄锦字,夜寒手冷无人呵。
1705179209
1705179210 诗里的韵脚为“波、梭、磨、坡、荷、涡、河、罗、驼、蛇、窠、何、呵”,其中韵字“蛇”,读音便来自于歌部。此外,如他的《五禽言》之三:
1705179211
1705179212 去年麦不熟,挟弹规我肉。
1705179213
1705179214 今年麦上场,处处有残粟。
1705179215
1705179216 丰年无象何处寻,听取林间快活吟。
1705179217
1705179218 诗前序“土人谓布谷为脱却破袴”中的“袴”与前两段“熟”“肉”“粟”押韵,而后一段“寻”与“吟”单独押韵。“寻”与“吟”同为侵韵字,寻为徐林切,今天四川方言中还将“寻”读为qin2或xin2。而“肉”与“袴”“熟”“粟”也是押韵的,在今日的四川方言里,还有肉(rou4)读为ru2的现象。
1705179219
1705179220 在诗歌里使用方言词汇,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诗歌里使用方言语音却是隐晦难明的,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1705179221
1705179222
[ 上一页 ]  [ :1.70517917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