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179272e+09
1705179272 转致水中央,岂无双钓舟。顽根易滋蔓,敢使依旧丘。
1705179273
1705179274 自兹藩篱旷,更觉松竹幽。芟夷不可阙,疾恶信如雠。
1705179275
1705179276 《离骚》常用善鸟香草来比配忠贞,用恶禽臭物来比配奸邪。杜甫这首诗也是如此。杜甫借除草为名,呼吁朝廷铲奸除恶!诗中他将恶草比喻为奸佞。恶草“其多弥道周”张綖注称:“此草遍于道周,比恶人充满当路也。”,让“蕙叶亦难留”;奸佞遍布朝野,让忠臣遭到排挤。所以对他们“芟夷不可阙”,不可手软。
1705179277
1705179278 从《除草》的诗题注看来,杜甫所要除的恶草叫“草”,是四川乡间常常可见到的一种恶草。今日人们称它为“蠚麻”。李实《蜀语》称:“草曰麻,苗似苧麻,芒刺人,痛不可忍,又名蠚麻。”
1705179279
1705179280 蠚麻茎叶上长有白色透明的芒刺,人畜碰上,皮肤会肿痛而略带麻痒。虽不至于像《墨庄漫录》说的“其枝叶拂入肌肉,即成疮泡,浸淫溃烂”,但至少也要两天才能消肿止痛。因此川西俗语称欺软怕恶为“惹不起蠚麻惹蒿蒿”。因“蠚麻”之毒有甚于蛇蝎,所以北方人叫它“蝎子草”。
1705179281
1705179282 铲除恶草,多植佳木。这是铲除奸恶、培植善类的心态。因此杜甫既要除去草,又要种植佳木。蜀中的佳木是桤树(川西叫桤木树),所以杜甫在百花潭北、万里桥边营建草堂时,便在房前屋后种上了桤树。《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诗写道:
1705179283
1705179284 草堂堑西无树林,非子谁复见幽心。
1705179285
1705179286 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
1705179287
1705179288 桤木今日川西乡间多有种植,因为它生长周期短,成材较快,三五年便可砍伐。但是它木质疏松,做家具大多都不用它。
1705179289
1705179290 房屋已建好,竹木已栽上,这年春末,草堂算正式落成了。杜甫兴奋地写道:
1705179291
1705179292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1705179293
1705179294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1705179295
1705179296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1705179297
1705179298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1705179299
1705179300 诗以“堂成”为题,诗里有一个很容易忽略掉的蜀语词“笼竹”。蔡梦弼在注解这句诗时,说“蜀有竹名笼籦”(《杜诗详注》卷9),笼竹便是“笼籦”,是一类竹子的名称。
1705179301
1705179302 “背郭堂成荫白茅”,尽管后来茅屋被秋风所破,但杜甫种植的桤林笼竹却成林了。房屋、丛林构成了富有四川乡间特色的“林盘”。
1705179303
1705179304 杜甫寓居浣花溪草堂,闲暇时间,游览了成都周边的风景。
1705179305
1705179306 梅雨
1705179307
1705179308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1705179309
1705179310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1705179311
1705179312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1705179313
1705179314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1705179315
1705179316 诗最后一句,有个蜀语词汇——盘涡。“盘涡”即是漩涡。杨慎说“盘”字蜀音读旋。(《杜诗详注》卷9)今日四川人还把盘涡称为“回水沱”或“漩水涡”。诗里的“南京”,不是别处,正是成都。唐至德二年(757),因安史之乱玄宗曾避难入蜀郡(历史上称为“幸蜀驻跸”),唐肃宗设置南京成都府(今日的南京,命名于明代初期),与西京凤翔,中京长安并列为三。
1705179317
1705179318 杜甫诗里常用到“盘涡”,如另一首诗《覆舟二首》(其一),“巫峡盘涡晓”。尽管“盘涡”“旋涡”读音相同,但明代以来,蜀人却很少再用盘涡二字,而改用漩涡。《蜀语》记载:“漩水曰漩涡。涡音倭。三峡水其深无底,故其流不成波,成漩。船底如鱼肚,乃可漩。”其实杜甫在诗里也偶尔用到“漩”字。杜诗《最能行》“撇漩捎濆无险阻。”(《杜诗详注》卷15)李实《蜀语》说:“今川语,漩、濆皆去声。”对于何为濆,何为漩,蜀中有谚语说:“濆起如屋,漩下而井。”濆像房屋一样,是高耸而中空的;漩就像古井一样,是旋转而深陷的。对于长江上掌舵的“长年三老”们来说,濆尽管涌起很高,气势骇人,但是并不可怕,只要用艄拨开就可以渡过。而危险的是“漩”,“长年三老”只有撇开它才行。
1705179319
1705179320 “长年三老”是杜诗“长年三老遥怜汝”(《拨闷》)里用到的蜀语词汇。后来到四川任职的宋祁和陆游都不约而同提到了“长年三老”。《宋景文公笔记》卷下:“蜀人谓柂舵师为长年三老。”《入蜀记》称:“长年三老,梢工是也。”
1705179321
[ 上一页 ]  [ :1.70517927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