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204898e+09
1705204898
1705204899 女人容易妒嫉。“女”在“户”外,表示是女人妒嫉男人家外的女人,也意为男人因女人、女色、女姿而生妒心,因女人身在户外,心不系家而生妒心。“妬”从女,从石。“石”为石头、石块,以示妒火中烧的人顽固执着,失去了理智。妒是一种不自信的心态。
1705204900
1705204901 据《太平御览》上记载:武阳一女子,因怕自己的容貌在桃花面前逊色,便命人砍去桃树,由此被称为“妒花女”。相传晋代刘伯玉夫人段氏,只因丈夫赞美《洛神赋》中的洛神,说了句“娶妇如此,无憾矣”,便妒性大发,投水自尽。战国时张仪为推行合纵抗秦的主张,带着门客去游说楚国。楚怀王却不屑一顾。时间一长,费用都花得差不多了,张仪去王宫向楚王辞行,楚怀王这才召见他,说了一番客套话,就要把他打发走。张仪道:“大王对我等如此厚爱,此恩臣无以为报。只是此去途经燕赵,闻听燕赵多美女,愿为大王寻求几位绝色佳丽,以献大王。”楚怀王马上赏赐他黄金千镒。张仪谢恩回来,门客怨他一事未了又揽一事,莫非真的要干为楚王收罗美女的勾当?张仪笑道:“非但不必,还有人自动送钱来。”果然,楚怀王的宠姬郑袖马上召见张仪,也送他一千镒黄金,嘱咐他为楚王选美时照看着点,张仪慨然允诺。还没走出宫门,张仪又被王后召去,也是如此这般。这样一来,张仪共得了三千镒黄金,众门客喜则喜矣,只是如何向这三人交差呢?张仪胸有成竹,带众人去宫中面辞楚王。席间,张仪道:“闻悉大王王后与爱妃乃世间少见国色天姿,微臣斗胆,敢请大王请出王后与郑妃,让臣等一睹尊容。”楚怀王心里一高兴,就命王后与郑袖出来。张仪一见,大惊失色,扑翻在地,叩头谢罪,连称臣罪该万死。楚王问其故,张仪战战兢兢道:“臣不知王后、郑妃这等绝色,还夸言为大王去燕赵搜求美女,这世间哪还有女子比得上大王身边这两位呢?”楚怀王听他夸赞王后、郑妃,心里非常高兴,说:“寡人也认为再也没有人比得上她们俩。”于是厚赏张仪,并送他们出境。张仪正是抓住了这些女子的心理,专门在这个“妒”字上大做文章,所以才能狠狠地发了一笔财。
1705204902
1705204903 “妒”而不止,妒的外延就会不断扩大,直至妒功、妒才、妒财、妒能。“妒”是一种被扭曲了的羡慕之情,会让人心不平,气不顺,损性伤情。古人很早就意识到妒忌对身心健康的损害。《太上老君养生诀·养生真诀》:“且夫善摄生者,要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侫妄,六者去妒忌。”“妒”包含羡慕、眼红、忿恨、醋心、沮丧等多种情绪,能使大脑功能失调,抗病能力减弱,出现胃痛、恶心、背痛、头痛、郁闷、心悸等现象,重者可导致周期性偏头痛、高血压、冠心病、过敏性结肠炎、早衰等,甚至还会出现偏执型妒忌妄想症,是精神分裂症中的一种。因此,襟怀宽广,心胸开朗,战胜嫉妒,才能成为心康体健之人,养生六害说,值得我们借鉴。
1705204904
1705204905
1705204906
1705204907
1705204908
1705204909
1705204910
1705204911
1705204912 土生说字 [:1705201909]
1705204913 土生说字 狭小
1705204914
1705204915 宽是一种视野,容是一种胸怀。
1705204916
1705204917
1705204918
1705204919 【狹陿】
1705204920
1705204921 xiá
1705204922
1705204923 “狭”,繁体为“狹”,异体为“陿”。形声字,从犬,夹声。
1705204924
1705204925 “犬”的本义为狗,古时特指大狗;“夹”指从左右两方相持,从两旁限制。故“犬”“夹”为“狭”,既表明狗被夹住,也可表示被大狗从两旁挟持,活动范围窄小。《说文》:“狭,隘也。”《广韵·洽韵》:“狭,隘狭。”“狭”的本义为窄,与“宽”、“广”相对。
1705204926
1705204927 异体字“陿”,从“阜”,从“匚”,从“夹”。“阜”为高,“匚”为区域、范围;“夹”在“匚”中,会意被限制在某一范围中。三者合而为“陿”,意为高大之物被夹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出不来或动弹不得,故有狭窄、窄小之意。
1705204928
1705204929 《吴子·料敌》:“险道狭路,可击。”意思是道路险峻而狭窄,可以出击。《管子·山至数》:“国之广狭,壤之肥硗,有数。”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其中“狭”皆为狭窄的意思。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刘岱引一队残军,夺路而走,正撞见张飞,狭路相逢,急难回避,交马只一合,早被张飞生擒过去。”“狭路相逢”指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汉乐府诗《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狭缝”指窄而长的孔或开口;“狭迫”指窄小局促;“狭邪”也说“狭斜”,指小街曲巷,旧时也指娼妓居住的地方;“狭庐”指狭小简陋的房屋。
1705204930
1705204931 “狭”在有些时候还指少。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我见其拿出去的少,而想要回的多,所以才笑。《新唐书·食货志》:“田多可以足其人者为宽乡,少者为狭乡。狭乡授田,减宽乡之半。”《农书》:“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狭韵”指韵书中字数少的韵部。“束广就狭”指把丰富的内容概括为极少的文字。宋代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荆公旧有诗云:‘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他人欲隐括此意,非累数十言不可,而公以二十八字尽之,真得束广就狭体。”
1705204932
1705204933 “狭”由空间的狭引申,还指见识或胸怀不宽广。“狭促”指心胸、见识狭隘。“直性狭中”指性格直爽,但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容事。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唐代沈亚之《答冯兄书》:“小人狭薄,尚为激然之气,战燎于胸中。”“狭学”指浅学寡闻之人;“狭中”指心胸狭窄;“狭窄”本指狭小、宽度小,也指心胸、见识等不宏大宽广;“狭隘”指狭窄,也指气量、见识等狭小。
1705204934
1705204935 “狭邪小说”是中国近代小说流派,以妓女生活为题材。早在唐代、明代就有此类小说,近代更多。近代狭邪小说受明清长篇通俗小说的影响,由短篇发展到长篇,作者对妓女的态度和倾向上,是非褒贬,非常鲜明。从文学流派来说,狭邪小说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末流。
1705204936
1705204937 小 xiǎo
1705204938
1705204939
1705204940 “小”,象形字。
1705204941
1705204942 “小”的甲骨文字形像细碎沙粒,表示微小。小篆讹为从“丨”,从“八”,会意字。“丨”位于“八”字中间,“丨”为“一”,是最小的数字;“八”本义是将物分开,为分解、分散之意。“一”已是数之极小,分开则更显微小。因此,“小”字有细微、微小之意,多指事物体积、面积或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说文·小部》:“小,物之微也。从八,丨见而分之。”“小”字亦可视为从“丨”,从“人”。“人”由一撇一捺构成。“丨”将“人”的一撇一捺分开,则不成“人”字形。卑鄙无耻之人是小人,因枉为人而为非人,故“小”又表示低微、品质不好,进而含小看、小瞧、轻视之意。
1705204943
1705204944 “小”的本义指细碎的尘沙微粒,由此引申,“小”指形体时表示细微;指数量时表示不多。一个字的字义太多难以掌握,所以,古人把“小”字稍变形写作“少”,表示数量不多;加义符“氵”写作“沙”表示沙粒。“小”字表义任务大大减轻,专门表示细微。《大戴礼记保傅》:“简闻小诵。”俞樾平议:“小当作‘少’。简闻者,闻之简而不详也;少诵者,诵之少而不多也。古字‘少’、‘小’通用。”
1705204945
1705204946 《诗·小雅·楚茨》:“既醉既饱,小大稽首。”郑玄注:“小大犹长幼也。”意思是吃得肚饱饱,喝得醉醺醺,老老少少来叩头。此处“小”指年幼。《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谦虚好问就渊博多知,刚愎自用则狭隘无知。此处“小”即狭隘无知。《孟子·万章下》:“不辞小官。”此处“小”即低微。《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群小”指品质卑鄙下流之人。《世说新语·容止》:“庾长仁与诸弟入吴,欲往亭中宿。诸弟先上,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庾长仁和几个弟弟进入吴地,想在客舍中住宿。几个弟弟先进去了,看见满屋的平民百姓,完全没有回避的意思。此处的“群小”指地位低微之平民百姓。古时“小”也指妾、小老婆。明代汤显祖《牡丹亭·忆女》:“你可知老相公年来因少男儿,常有娶小之意?”
1705204947
[ 上一页 ]  [ :1.7052048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