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215695
市中所进行的活动是买卖,由此“市”引申为买卖交易。《尔雅·释言》:“贸、买,市也。”卖东西、买东西,都称为市。宋代张俞《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这里的“市”是卖东西。《战国策·齐策》记载了冯谖为孟尝君经营三条退路的故事:孟尝君让冯谖去薛地收债。冯谖问道:“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即收完债后,买些什么回来呢?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吧。冯谖到了薛地,当着欠债的人把债券烧掉,并假称这是孟尝君所赏赐的,人们都齐声欢呼。冯谖回来见孟尝君,孟尝君奇怪他回来如此之快,便问他“以何市而反?”即你买了什么东西回来了?冯谖说:“窃为君市义。”即我为您买来了义。这里的“市”是买的意思,作动词。
1705215696
1705215697
凡是买卖的商品都有一定的价格,“市”又有价格之意。如行市指证券或商品的现时的出价、发价或价格。“市”也是我国已被停止使用的度量衡制单位。如衡量长度的单位为市尺,1市尺合1/3米;度量容积的单位为市升,1市升等于1升;度量重量的单位为市斤,1市斤相当于0.5公斤(500克)。市斤、市两、市尺等曾经是我国经济活动中最为常用的度量单位。
1705215698
1705215699
场【場塲】
1705215700
1705215701
cháng chǎng
1705215702
1705215703
1705215704
1705215705
1705215706
“场”,繁体为“場”,异体为“塲”。形声字,从土,昜声。
1705215707
1705215708
“土”为田地、土地;“昜”古同“阳”,意为太阳、晴天。“土”“昜”相合为“場”,意指阳光照射的开阔地。“場”是对农作物进行第一次加工的主要场所,读为“cháng”。在农业社会里,“場”是只有在晴天才可使用的土地,故从“昜”。
1705215709
1705215710
异体字“塲”上增“人”,强调了“塲”是人劳动的场所。“場”是为农作物加工而设的平阔土地,引申为能适应某种需要的较大的地方,如会场、广场等,读为“chǎng”。简化字“场”来自“場”的草书写法。
1705215711
1705215712
最早的“场”是为祭祀神灵而专门开辟出来的开阔平地。《说文·土部》:“场,祭神道也。”段玉裁注:“也,《广韵》作处。”《汉书·郊祀志》:“牺牲壇场。”注:“平地为场。”“场”创造之初,是与神灵祭祀有关,人们在开阔的场地中与先祖、神灵对话交流。“场”发展到后来才泛指场地、开阔的平地。在先秦文学中,人们也惯把兔子栖息的地方称为“窟”,把鹿栖息的地方称为“场”。《诗·豳风·东山》:“町疃鹿场,熠燿宵行。”房前屋后鹿出没,萤火虫儿闪闪亮。
1705215713
1705215714
“场”发“cháng”音,为平坦的空地,多用来收打庄稼,翻晒粮食,碾轧谷物。庄稼收割完毕就要运到特定的场地去晒干、脱粒等,这个特定的场地就称为“场”,在场上的一系列劳作称为“打场”。《聊斋志异·狼三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麦场”即晒麦子的地方。又如“禾场”、“摊场”、“晒场”。在方言中,人们称赶市集为“赶场”,也许就是因为集市场地比较广阔,而在集市上忙碌的人们正如打场的农人一样身影匆匆。古代边境贸易集中地称为榷场。“场”读“cháng”时,也用为量词,表示事情的经过,如“一场及时雨”、“空欢喜一场”。
1705215715
1705215716
“场”发“chǎng”音,指众人会聚进行某桩事情的处所,如“会场”是开会的地方;“市场”、“商场”是进行贸易往来的地方;“操场”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等。在处所里进行的表演或比赛的全过程为全场,开幕式代表着开场,闭幕式代表着终场,人们口语中说上场、下场等均与舞台表演有关。戏剧作品中故事情节的段落或表演的一个片段称为场次、分场。事情发生的地点通称为现场。“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也指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矮人观场”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清代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予观宋景文近体,无一字无来历,而对仗精确,非读万卷者不能,迥非南渡以后所及。今人耳食,誉者毁者,皆矮人观场,未之或知也。”“逢场作戏”原指旧时走江湖的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竿木随身,逢场作戏。”“打圆场”指调解纠纷,从中说和,使几方面都能接受,从而使僵局缓和下来。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亏得和尚打圆场,好容易才把那女人劝下的,所以同了他来。”“当场出彩”比喻当着众人的面败露秘密或显出丑态。旧戏表演杀伤时,用红色水涂沫,装作流血的样子,叫作出彩。明代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吾夫妇目下当受此杖,不如私下请牌头来,完了这业绩,省得当场出彩。”
1705215717
1705215718
“场”引申作量词,指段落、一出,用于有场次或有场地的文娱体育活动,如“看一场电影”、“一场比赛”、“一场雪”等。甚或生病也说“生了一场病”,是说处在生病的那个特定的时期。“一场春梦”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五代张泌《寄人》:“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
1705215719
1705215720
“场”的显著特征是有人聚集,故也可以把所从事的某一工作、某一领域称为“场”,如“名利场”、“是非场”等不一定要确切说是在哪一处所,而是某种活动的范围,与别的领域有明显的不同。“风月场”指男女情爱的场所。清代曾朴《孽海花》第十六回:“几句若远若近的话儿,加克虽然是风月场中的魔儿,也弄得没了话儿。”
1705215721
1705215722
物理学中物质相互作用的范围也称为“场”,它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可以按其相互作用的性质区分为各种类型,如电子场、电磁场等。也可指分布在空间区域内的物理量或数学函数,如温度场、速度场等。
1705215723
1705215724
1705215725
1705215726
1705215728
土生说字 需求
1705215729
1705215730
需求就是市场的脉搏,不会脉诊自然不会成功。
1705215731
1705215732
需xū
1705215733
1705215734
1705215735
1705215736
1705215737
“需”,会意字,从雨,从而。“需”的甲骨文从人,从水滴,像人沐浴之状。
1705215738
1705215739
金文演变为上“雨”下“人”,是以人立在雨下,会意遇雨不行。《说文》解“需”为“遇雨不进”,即遇到雨,无法前进,而停下等待。故而“需”的本义指遇雨而停在原地等待。
1705215740
1705215741
今体“需”从雨,从而。“雨”为雨水、雨露,用以润泽万物;“而”的甲骨文像草木繁盛的根须。故“需”字表示的意思是草木的根部需要雨水的滋润。由此,“需”有需要、需求等意。
1705215742
1705215743
“而”用做代词指你、你的。大地山川要有雨水的润泽、人要有雨水的沐浴、鸟兽牲畜要有雨水的滋养、草木禾稼要有雨水的灌溉、江河湖海要有雨水的充盈,天下万物离不开雨水。“雨”是万物不可缺少的物质,“需”有必需、急需等意。
1705215744
[
上一页 ]
[ :1.70521569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