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234934e+09
1705234934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之外,我们发现很多其他的语言学方法都利用了解释性隐喻。结构主义的“分布”和“直接成分”概念都建立在(+ELEMENTS DISTRIBUTED ARE OBJECTS SPREAD OUT+(+分布成分是分散的物体+),+IMMIDIATE CONSTTUENTS ARE OBJECTS CLOSE TOGETHER+(+直接成分是紧邻的物体+))这些空间隐喻的基础之上;转换语法的隐喻概念有嵌入、套置、转换,等等;配价语法借用了先是适合于化学的隐喻,即+THE VALENCY OF AN ELEMENT IS THE STRENGTH OF AN OBJECT+(+一个成分的价是一个物体的浓度+)这一隐喻。正如我们认知语言学的例子一样,这些隐喻包含的解释还可以是另一种、通常也是更抽象的方法。
1705234935
1705234936 当我们转到可能被认为是源自语言描写的最强有力的隐喻,即+PREDICATE+(+谓语+)隐喻时,这一点就再也不确定了。这个隐喻将一个古老的源概念(predicate意思是“它是对主语进行的陈述”,《牛津英语辞典》)从语法描述转移到逻辑和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这个隐喻以最简单的方式利用了这样的事实,即在一个像Peter is working 这样的句子中,谓语is working是对主语Peter的陈述。PREDICATE(谓语)和SUBJECT(主语)这两个概念及其关系是众所周知的,当然可以把它们看成是语法的朴素民间模型的组成部分,就像在学校里教的那样。PREDICATE和SUBJECT之间为人熟知而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这两个概念有可能充当源概念,来描写逻辑领域中假定存在于(逻辑)PREDICATE(谓词)和(逻辑)ARGUMENT(主目)这两个目标概念之间的更为抽象的关系。这时隐喻的模糊性和开放性可能非常有用,因为逻辑谓词不一定是动词,而逻辑主目不一定是名词短语,但是二者代表着一种观察语言的更为抽象的方法。
1705234937
1705234938 正是由于这种抽象性,事实上就可能很难给逻辑谓词及其主目之间的关系找到另一种解释,而这种解释又能和+PREDICATE+(+谓语+)这一隐喻提供的信息具有同等的解释力。因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认识阶段,在这里,隐喻不仅仅是把一个抽象概念变得更具体,隐喻实际上似乎还构成了抽象概念。或者,像哲学家Boyd所说的,我们得出了一个观点,隐喻“构成了它所表达的理论,而不仅仅是注释性的”。(Boyd 1993:486)
1705234939
1705234940 科学中的隐喻:解释性的还是结构性的?
1705234941
1705234942 正如Boyd和其他人揭示的(16),隐喻在科学中无处不在。其中很多主要是出于注释性(即解释性)目的而引入的。计算机科学中使用的大多数隐喻看起来尤其如此。很多人性化的程序都提供了一个显示屏,它和概念OFFICE(办公室)建立了隐喻关系。屏幕是可以被清理干净的桌面,有文件归档用的文件夹,可以暂时保存文件的写字板,窗口可以打开和关闭,多余文件可以扔进垃圾桶。只有把程序功能的这些简单然而丰富的解释跟那些非隐喻的、常常用于专家程序里的缩写指令(例如CLS表示“clear screen”(清屏),MD表示“make directory”(建立目录),Rd表示“remove directory”(删除目录))相比较以后,+COMPUTER WORK IS OFFICE WORK+(+计算机工作是办公室工作+)这一隐喻的教学价值才变得真正明显起来。
1705234943
1705234944 除了建立在办公室语境基础上的隐喻,程序还利用动物和疾病隐喻。COMPUTER MOUSE(计算机鼠标)这个概念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该隐喻绝妙地把动物的外表和可能的活动都映射到跟踪球工具(它原先的名字)这一概念上,而实际上并没有解释它背后的抽象原理。
1705234945
1705234946 隐喻解释的另一领域是计算机程序故障。在这一方面最早的隐喻可能是+BUG+(+臭虫+)隐喻,当程序出错时我们很自然地就会使用这个隐喻。更为复杂,也更为骇人的是+VIRUS+(+病毒+)隐喻,它跟+WORM+(+蠕虫+)一起加入了计算机词汇。就+VIRUS+而言,人们把计算机出现故障与在人或动物体内引起感染的神秘的而看不见的病毒扩散联系起来。尽管普通的语言使用者对这种叫病毒的生物知之不多,但是他们对它于人或动物的可恶的影响可能有丰富(哪怕是间接的)经验,而这个源概念被映射到计算机病毒这个目标概念上。这种结果和我们遇到的+FAMILY+(+家族+)隐喻(它构成了家族相似性原则的基础)相似。隐喻解释也许终究是模糊的,但是它似乎满足了一般计算机使用者的概念需求,因此对他们来说,这些隐喻不仅仅实现了解释功能,而且对计算机故障的概念化来说还是结构性的。
1705234947
1705234948 当然,计算机科学家会寻找更精确的解释,而遇到外行时,也会把+VIRUS+(+病毒+)隐喻当作有用的工具。因此对他们来说,计算机领域的+VIRUS+(+病毒+)隐喻和其他隐喻是注释性的,而不是像Boyd所说是结构性的。但是正如Kuhn(1993:538)所说的,在有的自然科学领域中,隐喻似乎不仅对通俗模型,而且对科学模型而言,也是结构性的。他的例证是物理学家Bohr提出的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轨道模型。通过把原子核、电子的排列与太阳、行星之间的互动进行比较,换句话说,也就是利用+THE ATOM IS A(MINIATURE)SOLAR SYSTEM+(+原子是(微型的)太阳系+)这一隐喻,起码可以很方便地解释这一模型。图3.14更详细地显示了隐喻对应。
1705234949
1705234950
1705234951
1705234952
1705234953 图3.14 解释为+THE ATOM IS A(MINIATURE)SOLAR SYSTEM+(+原子是(微型的)太阳系+)这一隐喻的原子结构
1705234954
1705234955 对外行来说,这种情况可能类似于计算机科学中的+VIRUS+(+病毒+)隐喻。
1705234956
1705234957 +SOLAR SYSTEM+(+太阳系+)隐喻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解释,
1705234958
1705234959 可能对原子模型的通俗理论有重要作用,因此对非专家来说,它曾(也许仍然)既是解释性的又是结构性的。
1705234960
1705234961 和通俗的解释相对照,Bohr对原子核和电子的科学定义借助了一些微小的带电的物质,它们被认为是在力学定律和电磁学原理之下相互作用。物理学家的任务是确定这些定律中的哪一个是适用的,并最终导致了量子理论的建立。但是,物理学家并不是非隐喻地工作;他们也利用了一个从根本上基于原子核、电子与小乒乓球或台球的类比的模型,因此这个模型看起来非常像图3.14呈现的那个模型。和外行的观点不同的是科学家不是把+NUCLEUS AND ELECTRONS ARE PINGPONG BALLS+(+原子核和电子是乒乓球+)这个质朴的隐喻用作对原子的一种解释。隐喻在这儿只是用作衡量原子核和电子特殊力学和电磁学表现的标准。就这个衡量功能而言,Kuhn的看法是,+PINGPONG BALL+(+乒乓球+)隐喻不仅是个解释的工具,而且对来个理论来说也是结构性的。根据Kuhn的说法,更近的关于复合原子和分子的数学描述仍然依靠这个整合了隐喻成分的模型。
1705234962
1705234963 总而言之,隐喻的解释功能和结构功能在通俗的科学理论中可能被认为理所当然,然而,还有一些证据显示概念隐喻在更具理论性的科学方法中也可能具有结构功能。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当今核心的科学问题,如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是否不包含隐喻成分,或者直白地说,大爆炸理论是否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我们拥有的EXPLOSION(爆炸)这个心智概念(17)。
1705234964
1705234965 Lakoff和Johnson(1999)是可能全心全意支持这种推测的两位认知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在他们雄心勃勃而发人深思的著作中,他们所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宣扬对许多传统哲学的隐喻解释,并描绘出代替这些传统哲学的“体现哲学”。对体现哲学来说,隐喻无疑是结构性的,隐喻和我们的基本经验一起,决定了我们的思维和哲学思想(18)。
1705234966
1705234967 政治中的概念隐喻
1705234968
1705234969 政治是一个我们预料到会使用隐喻表达方式的领域,比科学,甚至哲学领域用得更多。确实,政治演讲是传统修辞学认可的种类之一,隐喻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我们把Boyd关于解释性隐喻和结构性隐喻的区别从科学转移到政治时,要记住这种修辞学背景。
1705234970
1705234971 因为政治修辞的目的是说服,或者更直率地说,是操纵公众,所以,隐喻的解释能力常常不如隐喻的情感效果那么重要。为很多政治家所喜爱的那些隐喻确实把一个非常简单的解释和强烈的情感效果结合了起来。主要选择对象是与简单事件概念的隐喻联系,比如,WIND(风)这种自然力概念,这反映在大量的“wind-of-change”(变革的风)演讲中。另一个受欢迎的源概念是ILLNESS(疾病);+COUNTRY IS A PERSON THAT IS ILL+(+国家是一个病人+)这个隐喻,自从在莎士比亚的《理查德二世》中Gaunt的演讲里使用过以后,就成了政治家的惯用隐喻。过去数十年的例子是前劳动党领袖Neil Kinnock的演讲,他喜欢把+ILLNESS+(+疾病+)隐喻和+PART/WHOLE+(+部分/整体+)转喻结合起来,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结合奇怪地适合很多欧洲国家现在的情况:
1705234972
1705234973 Ailments in a country gradually stain the whole country.(国家的小毛病逐渐影响整个国家。)
1705234974
1705234975 If limbs are severely damaged the whole body is disabled.If regions are left to rot the whole country is weakened.(如果肢体严重损坏,整个身体就残废了。如果某些地区任其腐败,整个国家就被削弱了。)
1705234976
1705234977 Unemployment is a contagious disease.It doesn’t stop at the borders of economic regions.It infects the whole economic body.(失业是传染病。它不会在经济区的边界上止步。它传染整个经济体。)
1705234978
1705234979 There is no ...vaccine to inoculate the country against the spread of shut down.(没有……疫苗给国家接种,以阻止倒闭的扩散。)
1705234980
1705234981 正如收集了这些例子的Wilson(1990:128以次)所正确主张的那样,我们也许不会受到这些隐喻中的孤立的例子的特别影响,但是如果它们多次重复,我们最终会接受它们的寓意。用认知术语来说,这意味着政治受众和民众通常确实易于屈从+ILLNESS+(+疾病+)这类强有力的隐喻,过些时候,他们就会把这些隐喻当成他们概念框架中结构性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当他们面对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时候。换句话说,就像计算机用户一样,普通投票人常常满足于那种以丰富却相当模糊的隐喻为基础的理论。
1705234982
1705234983 但是“专家”,即政治家会怎么样呢?他们是否也相信他们自己的隐喻?是否像科学中的定理那样,严格区分解释性的隐喻和基于非隐喻的事实分析之上的理论?这个问题肯定不会有一个唯一的答案。如果冷冰冰的精明的宣传家并不只是一个虚构(没什么理由假设他是),那么我们必须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些为构造民众思想而设计的政治隐喻并不一定为它们的创造者所共有,在创造者的思维中也不充当结构性成分。
[ 上一页 ]  [ :1.70523493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