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262073e+09
1705262073 流传至今的中国最古老的铭文属殷代最后三四百年的青铜器时代。这一时期奴隶制和国家制度开始形成。绝大多数铭文是在河南省发现的,刻在兽骨和龟甲上。几乎所有这些铭文(正如卦爻一样)是用来占卜的。为此目的,铭文上刻有卜辞的甲骨,经过火烤,占卜的结果依据火烤后铭文上出现的裂纹的位置和形状而定(53)。
1705262074
1705262075 早在公元前的最后几百年内,就提到了有神秘符号的甲骨。但是,在这以前,象形字的形状有了很大的变化,以致殷代的铭文对于精通笔墨的中国人也不明不白,所以甲骨上刻的象形字被理解为神秘莫测的花纹,而所发现的甲骨或者被毁掉了,或者——在较晚期——变为粉末,被叫作“龙骨”用来制药。只是在1900年前后,大学问家王国维(按:当为王懿荣——译者)才对释读殷代铭文作了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到20世纪50年代初,根据另一位历史学家胡厚宣的统计,共发现了16万多片这种铭文,总数达150多万个象形字(平均每片十个)(54);这证明中国殷代的文字有了广泛的发展。殷代铭文中不同的象形字(见第27图)共有2500多个。大部分铭文已被释读(55)。
1705262076
1705262077
1705262078
1705262079
1705262080 第27图 中国殷代的铭文(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
1705262081
1705262082 1.畢(猎获禽兽的长柄网,又指用长柄网猎获禽兽);2.八;3.虎;4.允;5.畢;6.“隻”(获)的初文;7.麋;8.八十(合文);9.八;10.兕;11.一;12.豕;13.卅;14.又;15.二。此片残缺,文句不连贯,文意为:毕八虎……允毕获麋八十八,一,豕三十又二(56)
1705262083
1705262084 殷代甲骨文不同于晚期汉字者有如下四方面:(1)甲骨文中以图画形式和约定-象征形式(即“象形”和“指事”两类造字法——译注)的意词字为主,这些表词字在《说文解字》中称为“文”(57),即“要素”;但除了“要素”(58)以外,还有比较复杂的意词字,这是通过最古老的“要素”变形或组合的方法构成的会意字,也还有音词字(59);(2)殷代文字中很少见到定义符号(“偏旁”——参阅本章 第13节的注(84));(3)符号的总数(约2500个)(60)比以后时期的要少;(4)殷墟文字符号的形式还保留着图形的绘画性质(61)。
1705262085
1705262086 尽管殷代文字同较晚时期的汉字有这些重大区别,但它仍然是一种发达的表词文字体系,在所有古老的文字体系中,它始终一贯采用表词文字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每个表词字表示一个词。这种始终采用表词字的原则是由古汉语的如下特点所决定的:词的单音节结构和语法上不变化;这些特点很便于把词从言语中分出而且也便于只用字(表意字和表音字)来表示词。
1705262087
1705262088 中国古老铭文具有一贯的表词字的性质,成了那些单源论的支持者提出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公元前2000年代初汉字在苏美尔-阿卡德文字影响下(62)产生的假说的一个补充性根据。但是由于缺少殷代和殷代以前中国同前亚(63)联系的材料,所以这个结论不能成立。这个结论也不符合苏美尔-阿卡德文字同殷代汉字根本不同的性质: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公元前2000年代初,苏美尔-阿卡德文字基本上已成了音节文字,而且失去了图画形式,变为约定的楔形笔画的组合体。殷代的汉字在类型上是纯表词文字,在写法上是线条造型式的。上述结论还同证明汉字存在过前表词文字阶段的事实有矛盾。
1705262089
1705262090 И.M.鄂山阴写道:“中国人的象形文字是自成一体的。公元前十五世纪,殷代许多部落已经有发达的象形文字体系,这一事实表明它早已存在的漫长的发展时期。”他接着写道:“公元前15—前13世纪的宗教祭祀用的青铜器上的一些铭文使我们能够推测出,正如其他民族一样,中国的象形字是由复合的图画文字发展起来的。”(64)И.M.鄂山阴在学位论文中全面论述了汉字图画阶段的假说。为了论证这一假说,他提出了两类论据:分析公元前15—前13世纪中国青铜器上的铭文,同时分析某些象形字的结构(65)。
1705262091
1705262092 在研究汉字的古代文物时,甲骨文最受人们的关注。另外一类古代文物——祭祀用的铜器和钟鼎上的铭文——研究仍然不够;原因是这些文物数量较少,还因为大部分文物属于较晚期的周代(公元前1122—前249)。同时器物上的铭文是最墨守成规的;长时间内这些铭文中一直残存着古老的文字形状和式样。例如,在埃及,在所有其他领域中圣书字已被僧书体文字(圣书字的简体——译注)和民书体文字排挤出去的时候,但它还用在祭祀方面;再如,天主教的祈祷经书中至今还在使用中世纪的拉丁文字,东正教的经书中则使用着教会斯拉夫文字。
1705262093
1705262094 这种情况完全适用于中国文字。尽管青铜器上的铭文比甲骨文要晚,但它除了用象形字刻写的文句外还有表现一定情节的叙述性综合图画(经常是祭祀图)。这些图画(第28图)不同于中国绘画艺术的文物,它们极富于图示性,明显的是用于记事-交际的目的,而不是用于艺术创作;图画同其中含有的通常表达祭祀者姓名的象形字相结合,证明了上述事实(66)。这些图画的构成要素不可能理解为造型的象形字(尽管许多要素在形式上几乎同这样的象形字符合);这可以由下述事实证实:虽然试图按汉字读音的原则来读铜器上的铭文,但是仍然得不到意思连贯的文句。
1705262095
1705262096
1705262097
1705262098
1705262099 第28图 中国殷、周时代青铜祭器上的图画文字图像
1705262100
1705262101 因此,这些图画只能当作记事的图画字(其中含有原始的表词文字的要素)来理解和解读。
1705262102
1705262103
1705262104 对现代汉字的分析也证实了这个结论,即中国的表词文字是由残存在古代祭器上的图画文字发展起来的。很多象形字是比较复杂的图像,大概从前是图画文字的要素。例如,其中有这样的象形字:“”(即“囿”的初文——译者,田内有林木),“爨”(灶有柴薪,还有两手拿火的图形),“監”字[看着器皿的人(中国文字学家认为是对着“皿”中的水照脸,即“鉴”的初文——译者)]。用来表达“文”这个词的象形字的古老形式也证明了中国汉字是由图画文字产生的。“文”这个象形字最初的形状是一人胸前有花纹,并且用于“花纹”“纹饰”的意义;只是后来它才失去了图画形状并取得了“书写符号”“文字要素”的新义。
1705262105
1705262106 由上所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中国的表词文字形成的初期应在殷代前的时期,更可能是在公元前2000年代初;显然,在此以前,还有一个更早的中国图画文字时期。殷代的造型表词字是由图画文字产生的。单个的最常重复的图画文字的书写成分最初在意义和形式上都是稳定的,后来它们被用作词的符号——表词字。殷代奴隶制国家和文化的形成制约着它向表词文字的过渡。
1705262107
1705262108 与残存在青铜祭器上的古代中国图画文字不同,卦爻,特别是结绳记事,对中国文字发展的基本方向几乎没有直接关系,对它的影响也小得多(67)。这点可由下列情况所证实:卦爻完全不同于殷代的表形字,它具有纯约定的几何图性质,还有专门的用途和用法。
1705262109
1705262110 11
1705262111
1705262112 不同民族用表词文字表达言语的方法是怎样发展的呢?正如前已指出的,原始表词文字的一个缺点就是借助表词字很难表示抽象意义的词和专有名词。
1705262113
1705262114 为了表示具体意义的词(如“屋”“人”“星”“水”),在所有的表词文字体系中,最初是用这些词表示的实物和现象的写实图形或象征图形。例如,埃及象形文字中“山”这个词是用两座山,中间为山谷的图形来表示的;“州”“省”这两个词用灌溉水渠把耕地分成相等的地块的四方形来表示;“太阳”这个词是用一小圆圈加一点来表示;“水”这个词用曲折线或波浪线表示,等等(见第29图)。根据大部分埃及学家的看法,这些图画符号还在埃及部落制时期就出现了;例如,德国最著名的埃及学家K.Sethe认为这些符号产生的时间是在上古时代末期(68),而W.M.F.Petri认为这些符号的原型是古埃及陶器匠的标记(69)。
1705262115
1705262116
1705262117
1705262118
1705262119 第29图 埃及用来表示具体意义的词的图形
1705262120
1705262121 表词字(左边两行)和图形-意词字(右边一行)
1705262122
[ 上一页 ]  [ :1.70526207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