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262856
由于上面所分析的原因,亚述-巴比伦楔形文字几乎每个符号平均都有几个意义——表词字意义和音节意义。其中一些意义借用自苏美尔,另一些意义似乎是从苏美尔语译成巴比伦语。因此巴比伦楔形文字(亚述楔形文字的程度稍低)成了非常复杂和有内在矛盾的文字体系。借用与本族语言格格不入的文字导致了这一结果。
1705262857
1705262858
然而尽管亚述-巴比伦文字十分复杂,但是这一文字对其他民族的文字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而在巴比伦和亚述兴盛时期,它甚至具有各国间通用的文字体系的性质。例如,在“新王国时期”,许多埃及法老,特别是第十八王朝(前2000年代中期)的法老,在同巴比伦、亚述、赫梯国进行外交信件来往时,甚至与属埃及的叙利亚各省区书信来往时,广泛使用亚述-巴比伦楔形文字,在埃尔-阿马那发现的埃及国家档案库的文件就证明了这点。
1705262859
1705262860
亚述-巴比伦楔形文字如此广为流行有如下三个原因:巴比伦王国和亚述王国十分强大和亚述-巴比伦文化具有重大的作用;用来书写楔形文字的材料和工具(泥版和芦苇秆)容易得到,书写技术简单,以及楔形书写的泥版经久耐用;主要的还是亚述-巴比伦楔形文字的表音的、音节的性质(第47图和插图4)。
1705262861
1705262862
1705262863
1705262864
1705262865
第47图 亚述铭文示例,附标音和翻译(据J.Février)
1705262866
1705262867
标音时音节符号用小写字母,不带括号,语音补充用小写字母,带括号,表词字用大写字母,定义符号用箭头表示,每行下面逐字翻译加以说明
1705262868
1705262869
在波斯人征服新巴比伦王国(前538)之后,亚述-巴比伦楔形文字逐渐被遗忘了;最后一批有巴比伦楔形文字的泥版属于公元前1000年代末期。
1705262870
1705262871
其他向苏美尔人、巴比伦人和亚述人借鉴楔形文字的前亚各民族的文字体系,尤其是埃兰人、赫梯人和乌拉图人的文字体系(第48图)中,以音节符号为主的现象更为突出。
1705262872
1705262873
1705262874
1705262875
1705262876
第48图 最主要的楔形文字系统发展示意图
1705262877
1705262878
虚线表示可能的发展途径,实线表示无疑的影响(乌加里特人和波斯人向亚述-巴比伦文字只借鉴楔形的符号形状)
1705262879
1705262880
埃兰人,像苏美尔人一样古老,是前亚的一个民族,他们从公元前4000年代起居住在苏美尔人以东的山区(在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高原之间)。像苏美尔人一样,他们说黏着结构的语言(17)。
1705262881
1705262882
从公元前3000年代初期起(可能还要早些),埃兰人就开始使用意义上是表词字而形式上是图画的文字。某些学者认为这种文字(所谓“原始埃兰文字”)是从更古老的、没有传到今天的埃兰图画文字独立产生的(18)。在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埃兰文字在阿卡德文字的影响下才有了楔形文字的形状。随着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埃兰文字越来越语音化,并且根据埃兰语的特点(黏着结构和简单的音节结构)而基本上变成为音节文字;例如,在公元前3000年代下半期,这种文字中总共使用了100个左右的音节符号和有限数量的表词字。在波斯人征服埃兰之后,埃兰语和文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谓“新苏萨铭文”),后来它们被波斯语和文字排挤掉了。
1705262883
1705262884
赫梯人是公元前3000年代末—公元前2000年代初居住在小亚细亚、亚述和巴比伦以西的一些部落,他们是赫梯国的统治阶层。正如捷克学者Б.格罗兹内和丹麦学者X.彼得森等人所确定的,赫梯人说两种相近的印欧语:一种是比较古老的语言,所谓“涅西特语”,表现在赫梯楔形铭文中;另一种是比较晚的语言,所谓“努比亚语”,表现在赫梯象形铭文(19)中。在公元前2000年代初期,赫梯人把相邻的部落——努比亚人、胡利特人等——合并在一起,建立了庞大的、但不巩固的和人种成分五花八门的国家,其首都是哈吐沙什(见第21图)。在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赫梯人的国家空前强大。公元前2000年代末期由于“爱琴海沿岸”诸民族的“海上”入侵,这个国家大大削弱了,公元前8世纪它失去了独立。
1705262885
1705262886
赫梯的文化、文学和文字是在亚述-巴比伦强有力的影响(埃及的影响较小)下发展起来的。最初,大概是公元前2000年代初期,赫梯人通过叙利亚闪米特人借鉴了巴比伦的楔形文字,然后,在公元前2000年代末期,对它稍加改造。改造后的结果是:每个楔形文字符号赫梯人只保留一个音节意义(至多两个音节意义)。赫梯楔形文字被用来表达赫梯国的几种语言:属于印欧语系的“涅西特语”(为主)和“努比亚语”;被赫梯人征服的小亚细亚土著居民的“原始赫梯语”(“卡滕语”);属于印欧语系的胡利特语和属于闪米特语族的亚述-巴比伦语。
1705262887
1705262888
所谓“假表意字”,即包含在赫梯文句中,但读时用相应的赫梯词代替的苏美尔词和阿卡德词,使得赫梯楔形文字十分复杂。赫梯楔形文字晚期文献属于公元前2000年代末期。
1705262889
1705262890
与楔形文字平行,赫梯国还使用象形文字(第49图);它的符号像埃及的圣书字,特别像克里特的象形字。正如这种文字的释读所表明的,它用来表达属印欧语系的“努比亚语”。这种文字有约60个音节符号和少量的表词字及定符;赫梯象形文字一直沿着纯音节文字的道路向前发展。它最古老的文献属于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最晚期的文献属于公元前8世纪。
1705262891
1705262892
1705262893
1705262894
1705262895
第49图 赫梯的象形文字
1705262896
1705262897
乌拉图人从前居住在现在的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南部的地区内(首都是图什帕,在凡湖附近,见第21图)。乌拉图人说的是非印欧语,与胡利特语同族(20),也很可能同现代高加索诸语(包括格鲁吉亚语)同族(21)。最早有关乌拉图王国的消息属于公元前8—前7世纪,而它的高度繁荣时期是在公元前9—前8世纪(特别是在阿尔基什蒂王,萨尔贡二世、露萨一世统治时期),当时乌拉图同亚述势均力敌。由于同亚述的斗争,乌拉图大大地削弱了,公元前6世纪初,在斯基泰人和米堤亚人的打击下,乌拉图被灭亡。
1705262898
1705262899
大概在公元前2000年代末乌拉图人就有了自己的象形文字;在乌拉图境内发现的各种实物、印章,一块有图画符号(尚未释读)的泥版,证明了这一事实。后来,大概在公元前9世纪初期,乌拉图人从亚述人那里借用了楔形文字;这由下述事实得到证明:乌拉图的古老楔形文字铭文——萨尔杜里王(前9世纪初)的铭文是用亚述语写的。从公元前9世纪末期起,乌拉图的铭文是用乌拉图语写成的;其中古老的铭文是萨尔杜里王的继承人伊什普依尼的铭文(22)。与乌拉图王国失去独立的同时,乌拉图楔形文字也消失了(公元前6世纪)。乌拉图人借用了亚述的楔形文字,但对它作了一些改变。他们把符号的数量减少到330个(23)(其中包括约150个音节符号和约180个表词字、定义符号和数目字符号),从而使他们的文字基本上具有音节性质,并且大大减少了字的多义性,因为这种多义性曾经使得亚述-巴比伦文字极为复杂。Г.A.麦利基什维里指出,“正当亚述楔形文字符号一般具有几个(经常是十个以上)意义的时候,乌拉图文字中楔形符号则一般具有一个或者(很少)两三个意义。这样一来,乌拉图楔形文字比亚述楔形文字要简单得多”(24)。乌拉图文字是苏联领土上用过的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
1705262900
1705262901
在古波斯(阿黑门尼德)楔形文字中完成了前亚楔形文字逐渐变成音节文字的过程。
1705262902
1705262903
古代波斯人居住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以东,现代伊朗的领土上。波斯人说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的伊朗语族。波斯人迅速登上历史的舞台,于公元前6世纪建立了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强大国家,首都是波斯波利斯(第21图)。
1705262904
1705262905
在居鲁士王统治时期(前558—前529),波斯人征服了米底亚、吕底亚和新巴比伦王国;在居鲁士的儿子冈比西统治时期(前529—前522),波斯人征服了埃及。在大流士统治时期(前521—前486),古波斯帝国达到了高度的繁荣。在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被马其顿王亚历山大所灭。
[
上一页 ]
[ :1.70526285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