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262806e+09
1705262806
1705262807 音节符号的广泛使用使得符号的总数减少了。例如,如果古苏美尔文字中(乌鲁克时期第四分期),不同符号的数量达到1500个(11),到公元前3000年代初,已减到600个(12)。
1705262808
1705262809 由于公元前3000年代初阿卡德地区各部落借用苏美尔文字、公元前3000年代末巴比伦人和亚述人也借用这一文字,音节符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705262810
1705262811 从公元前3000年代初期起,就证实了在美索不达米亚存在阿卡德的闪米特诸部落,即稍晚于苏美尔人。这些部落的语言完全不同于苏美尔人,而属于闪米特语系的东北语支。在公元前3000年代,即几乎与苏美尔人同时,这些部落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河谷地带建立了一些不大的奴隶制国家(主要城市是阿卡德、埃什努纳、基什等),这些国家位于苏美尔人的国家以北。
1705262812
1705262813 巴比伦人作为一个民族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代末期,是由于阿卡德地区诸部落和由阿拉伯迁移来的新的闪米特移民—阿莫雷人融合而成。这些部落征服了阿卡德和从埃兰人手中夺取了苏美尔之后,于公元前2000年代初期建立了强大的巴比伦王国(主要城市是巴比伦,见第21图)。这一王国的历史分为两大时期:(1)早期巴比伦时期——从公元前1894年(巴比伦第一王朝开始)到公元前689年(亚述人征服和摧毁巴比伦);(2)新巴比伦时期——从公元前626年(巴比伦恢复独立)到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鲁士征服巴比伦)。巴比伦文化和文献的繁荣时期是在早期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最初几百年,尤其是在汉谟拉比王统治的年代(前1792—前1750)。
1705262814
1705262815 巴比伦人吸取了苏美尔和阿卡德的文化成果,借用和发展了苏美尔文字,因而在这几百年内创作了本国文学和艺术的优秀作品。
1705262816
1705262817 与巴比伦人同源的闪米特族亚述人部落居住在苏美尔,阿卡德和巴比伦以北地区(主要城市是尼尼微、阿舒尔,第21图)。从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起,亚述开始同巴比伦势均力敌。在公元前8—前7世纪,亚述人征服和摧毁了巴比伦(前689)并征服了埃及(前671),这时亚述王国空前强大;这几个世纪内,特别是阿舒尔巴尼拔王统治年代,亚述的文化和文献处于高度繁荣时期。公元前7世纪末,巴比伦人先恢复独立(前626),然后同米堤亚人结盟征服了亚述。
1705262818
1705262819 苏美尔语基本上是单音节词的语言;而在闪米特的亚述-巴比伦语中是以三音节词(确切些说是三辅音词)为主(13)。因此,表示苏美尔语的单音节词根的符号,被巴比伦人和亚述人轻易地变成音节符号并开始用来表示亚述-巴比伦词汇的单个音节(14)。
1705262820
1705262821 依照苏美尔单音节词的结构,音节符号在苏美尔文字(后来也在亚述-巴比伦文字)中通常有如下四个音义中的一个:(1)孤立的元音(如i),(2)辅音+元音(如ti),(3)元音+辅音(如ur),(4)辅音+元音+辅音(如kur)。
1705262822
1705262823 亚述-巴比伦文字中广泛使用表示复合音节的特殊方法(辅音+元音+辅音)就是利用两个音节符号,其中一个表示辅音+元音,另一个表示元音+辅音(第46图,a)。在这种情况下,组成这类音节符号的两个元音融合为一,例如:
1705262824
1705262825 pa+ar=par, da+al=dal。
1705262826
1705262827 苏美尔符号和亚述-巴比伦符号的这种意义和用法差不多消除了音节文字的一个主要缺点——即表达带词末辅音的词和几个辅音群的困难。同时,这又助长了音节文字的另一个缺点——增加了符号数量。为了表达同一个音节往往使用不同的符号(第46图,в),这种情况就更加大了符号数量。然而前亚文字的符号数目还是进一步减少了;例如,亚述楔形文字中共计约有350个不同的符号(15)。
1705262828
1705262829 必须指出,音节文字虽然对苏美尔黏着语来说是合乎规律的,但它不完全适应于亚述-巴比伦语,因为后者的词的根词干主要是辅音结构,有发达的内部屈折变化,起语法作用的辅音经常重复,在词末尾有清音和浊音的区别。
1705262830
1705262831 然而由于亚述-巴比伦文字是通过机械借用的方法由苏美尔文字产生,所以在它存在的整个时期内,音节符号在这种文字中还保留着主导作用;正是这点成了巴比伦人和亚述人(与埃及人不同)不向字母-音素文字迈进的最重要原因。
1705262832
1705262833
1705262834
1705262835 同一个符号经常平均有几个表意和表音意义,相反,不同符号又可以表示一个意义——这种情形使得亚述-巴比伦文字体系大大复杂起来。例如,这个符号可以表示:元音i,音节ni,li,zal等,以及“油”(šamnu)和“富足的”(baru)这两个词;与此相类似,巴比伦的符号(横楔形)可以表示音节aš,ru,dil,rum,此外,还表示“儿子”(aplu),“唯一的”(edu),动词“给”(nadanu)这几个词以及阿舒尔神的名字。与此同时,同一个音节可以用不同符号表示;例如,可以用16个不同符号来表示tu这个音节或这个词,用14个符号来表示si(se)这个音节或这个词,用13个符号来表示gar这个音节或这个词(第46图,B)(16)。
1705262836
1705262837
1705262838
1705262839
1705262840 第46图 乌拉图楔形文字(A)和亚述-巴比伦楔形文字(Б,B)中音节符号的用法
1705262841
1705262842 A——音节符号和定义符号结合的例子;Б——借助两个和三个(如果是长辅音)音节符号表示复合音节(辅音+元音+辅音)的方法;B——表示相同音节和与其语音相应的单音节词的不同方法
1705262843
1705262844 苏美尔文字也曾有过这种多义性的特点;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苏美尔语中有大量的同音词;把另加的抽象意义固定到最初表示具体意义词的符号上;苏美尔文字中结合了表词字原则和音节原则。在巴比伦文字和亚述文字中这种多义性特点更突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巴比伦人和亚述人给他们借用的苏美尔符号赋予了新的(亚述-巴比伦语的)音值,同时又使许多符号保留其原来的苏美尔文字的意义。
1705262845
1705262846
1705262847
1705262848 例如,苏美尔符号是“房屋”这个表词字,苏美尔语读如e。用亚述-巴比伦语读“房屋”这个词则读成bitu。巴比伦人借用了苏美尔符号,又让这符号保留着表词字意义“房屋”和苏美尔的音节意义e;但与此同时,他们还使这个符号具有新的亚述-巴比伦语的音值bitu,后来也有了bit这个音节意义(去掉了词尾u之后)。因此,同一个符号获得了如下的意义:表词字意义“房屋”;音值e,bitu,bit。
1705262849
1705262850
1705262851 巴比伦人借用的从前苏美尔人用来表示苏美尔语的几个同音词的符号,具有的不同意义更要多一些。例如,苏美尔符号是音词字kur,它表示苏美尔的三个同音词:“土地”“国家”“山”。巴比伦人保留这个符号的过去的音值(kur)和过去的词义(“土地”——“国家”——“山”)。但是在巴比伦语中“土地”这个词不用kur表示,而用mātu表示,“山”用šadu表示;于是kur这个符号就取得了相应的新的音值。由于过渡到音节文字,这个符号开始按它表示的巴比伦词的第一个音节来读音,即读如māt,šad。结果同一个符号获得下列意义:
1705262852
1705262853
1705262854
1705262855
[ 上一页 ]  [ :1.7052628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