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263081e+09
1705263081
1705263082 根据这些音节文字体系的这种来源,它们有如下的特点。第一,这些文字体系中完全缺少表词字。第二,创立这些文字是更有意识的,所以它们就具有这样的特点:结构上更加规整,更加细致周密,不同符号的数量更少。第三,为了表示带有相同元音(更不用说带相同辅音)的音节,使用了形式上相近的,含有相同字形成分的符号;后一情况表明,这些文字的制订者已意识到言语不仅划分为音节,而且划分为音素;但是由于这类文字的语言的特点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音节符号是比较方便的。属于这类音节文字的有印度的婆罗米字母、佉卢字母以及由它们派生的字母,此外,还有埃塞俄比亚字母。
1705263083
1705263084 印度各族人民的文字史研究得很不够。
1705263085
1705263086 还在不久以前,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只是从公元前2000年代下半期起(即由西北迁移到印度的说印欧语的“雅利安”游牧部落夺取印度的时候起),印度古代文化才开始发展起来。20世纪20—30年代在印度西北地区进行的挖掘工作表明,这样的推测是不正确的。在这个地区的地下深处发现了公元前3000年代古代城市的遗址,有筑垒的城砦,两三层的房屋,下水道,浴池。其中一个城市的遗址是印度学者罗伊·巴哈杜尔·达雅·拉姆·沙希和马杜·萨鲁普·瓦特索姆于1921—1934年在西旁遮普(今巴基斯坦)挖掘出来的;这个遗址在一个大的山丘下面,山丘的顶部是哈拉帕城(第59图)。另一个叫摩亨佐·达罗(“死人庄”)的更大的古城的遗址是印度学者巴内尔迪及英国学者马歇尔和马克于1922—1931年在信德省中部(哈拉帕西南600公里)挖掘出来的;这个遗址在公元前1000年代末期的一座佛教庙宇的废墟下面(69)。
1705263087
1705263088
1705263089
1705263090
1705263091 第59图 古代印度
1705263092
1705263093 1——公元前3000—前2000年代的印度河文明的地区
1705263094
1705263095 印度的这个最古老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到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这一文化毁灭的原因不清楚。一些人认为,它是由于雅利安游牧部落的入侵而被毁灭的;另一些人否定这一看法,因为根据考古资料,这一文化中心崩溃的最可能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而雅利安部落侵入印度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000年代末期(70)。
1705263096
1705263097 在挖掘“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文化”时发现了各种什物用具,以及石头的、铜的和骨头的印章或者护身符,上有各种图画符号和约定符号(第60图)。大部分印章都钻了孔;由此可以做出如下结论:它们用来佩戴或者拴在各种不同的物品上。印章上不同符号的数量算法不一——从150到400个符号。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如此数量的符号对于字母-音素文字来说,甚至对于纯音节文字来说都太多了,但对于表词文字来说又太少了。因此有人认为,“原始印度的”文字大概是由音节符号和表词字综合而成。
1705263098
1705263099
1705263100
1705263101
1705263102 第60图 公元前3000—前2000年代印度河文明的文献
1705263103
1705263104 a——摩亨佐·达罗出土的带铭文的印章;б——这些印章上的符号和符号组
1705263105
1705263106 Б.格罗兹内(71)、B.B.斯特卢威(72)、P.Meriggi(73)、G.R.Hunter(74)以及其他许多学者都从事过原始印度文字的解读工作。当时,一些人试图依据原始印度文字同其他文字的符号的相似点(如G.Hunter),其中包括同苏美尔文字和赫梯文字的符号的相似点(如Б.格罗兹内),甚至同复活节岛文的相似点(如G.Hevesi——见第四章第8节和第20图)。另一些人(如P.Meriggi)则利用“组合法”,这一方法在释读克里特-迈锡尼文字(见第五章第5节)时收效甚大;在所有这些做法方面也都考虑到了图画符号的形式。但是暂时还没有取得重大的结果。这是由于铭文简短及其语言不为人们知道所致。
1705263107
1705263108 文化中心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覆灭之后,即从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关于印度是否存在文字并没有确切的证明材料。尤其是,曾经随同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征伐印度的航海家奈阿尔科斯肯定地说,约在公元前325年,印度居民并不知道有文字;希腊作者麦加斯芬(75)也证实了这点;他于公元前305—前302年来到印度作为塞琉古王的使臣派往笈多王朝的君主旃陀罗笈多那里去。许多人由此做出结论,认为公元前2000年代下半期征服印度的雅利安部落到公元前4世纪末一直没有文字,他们只安于一代一代口口相传。看来,这个结论也被考古材料所证实。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之后的印度注明日期的文字文献属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即比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征伐印度晚70—75年的时间,这一时间是印度佛教和文化的繁荣时期。这些文献是用两种相近的音节文字——婆罗米字母和佉卢字母写成。至于那些未注明日期的文献,据D.Diringer的看法(76),其中最古的是索查乌拉的一块属于公元前4世纪的铜制板片。
1705263109
1705263110 但是古代印度的文献资料(如《本生经》(77),早期的佛经、生活在公元前5—前4世纪印度伟大的语法学家波你尼的语法著作《八章书》(78)等)含有不少材料,证实印度至少在公元前6—前5世纪存在文字。属于这种材料的有:波你尼著作中见到“文字”这个词——lipi;佛教经典集(公元前5世纪中叶)中提到的儿童玩字母的游戏(akkharika);《神通游戏》(有关佛陀生平)中谈到,佛陀在童年时(公元前6世纪)曾经学习识字;佛教典籍中见到lekha“文字”,lekhaka“书写人”,phalaka“学习写字用的小木板”等词。如果没有文字,就难以解释像《摩诃婆罗多》这样篇幅宏大的代代相传的民间创作的史诗。这部史诗有十万零七千颂(双行诗);其中1/4以上是在公元前9—前8世纪创作的,其余的是在公元前7世纪与公元前6世纪之间创作的。
1705263111
1705263112 可见,在公元前6—前5世纪,文字已在印度广为流行。此文字产生的时间显然应算在公元前7—前6世纪。D.Diringer写道:“根据著名的学者乔治·邓巴(G.Dunbar)、约翰·肯尼迪(J.Kennedy)、戴维斯(Davids)、V.E.斯密斯(Smith)的意见,公元前8—前6世纪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印度的经济生活有明显提高;发展了许许多多的行业——从珠宝匠、高利贷者和织布工到贩卖干鱼的商人、杂耍艺人、星相家和理发匠。天文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一时期也同海上贸易的发展相适应。航海商人利用海上季风,在公元前7世纪初期或末期,在由印度西南海岸直到巴比伦的整个地区的各个港口之间进行贸易;当时巴比伦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这种贸易极有可能早在这一时期之前就在进行了;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文字的传播这一事实是大家一致承认的”(79)。
1705263113
1705263114 根据佛教和耆那教的著作,正是在这一时期,北印度有16个王国和一系列小部落联盟。摩揭陀国开始兴起的时间是在公元前7世纪;在二百来年内这个国家吞并了其他北印度的国家,并且在细宋纳伽王朝(前624—前413)和难陀王朝(前413—前322)时期变成为幅员辽阔的帝国。
1705263115
1705263116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到公元前7世纪,在印度已经形成了一切社会条件(通常这些社会条件导致创制规整的文字),这就是:高水平的经济生活,贸易的广泛发展,巨大国家的产生。在印度同前亚存在贸易联系的条件下,印度的商人一定会熟悉前亚各国的文字体系——既有音节文字(如亚述-巴比伦文字),也有西部闪米特的辅音-音素文字。这样,至少不晚于公元前7世纪,在印度就存在要求有文字的社会条件和形成文字的材料。稍晚一点——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出现佛教和耆那教的宗教-哲学体系,如果没有文字记载,这些宗教-哲学体系就不可能巩固下来并得到如此迅速而广泛的传播。
1705263117
1705263118 从公元前4—前3世纪传至今天的印度文字——婆罗米字母和佉卢字母——是什么样的文字呢?
1705263119
1705263120 婆罗米字母这个名称来自婆罗吸摩神(80)的名字,认为是他发明了这种字母。仅仅这一名称就证明了,婆罗米字母看来不是在佛教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在更早期的(婆罗门教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是后来用于书写佛教著述。最古老的注明时间的婆罗米字母的文物,是用中部印度语言——普拉克利特方言(81)写成的并刻在岩石上的阿育王的敕令;阿育王于公元前268年登基为王;最古的未注明时间的文物属于公元前4世纪。婆罗米字母几乎在整个印度广为流行,它是所有后来的各种印度字母体系(直到现代的印度国家的文字——天城体梵文字母)的始祖。
1705263121
1705263122 婆罗米字母表(第61图)包括四个表示单个元音的符号(通常是词首元音),31个音节符号(辅音+短元音a)和一个专门符号——辅音鼻化符号,这个符号指出词末辅音发鼻音。当表示带有除ǎ以外的其他元音的音节时,则在相应的音节符号的上面或下面加一个特殊的小符号用来指出这个元音(如音节符号tǎ+小符号i=ti);当表示包含两个相邻辅音的音节时,则把两个相应的基本音节符号垂直连成一个合体符号(如tǎ+pǎ=tpǎ)。这样一来:(1)每一个音节总是用一个符号——基本符号或者合体符号——表示,这样就使得婆罗米字母具有连续性的音节性质;(2)在所有的音节符号(基本符号和合体符号)中使用相同的字形要素来表示相同的音素,这样就强调了这一音节文字体系的音素基础;(3)每一音节符号的结构基础总是表示音节的辅音的字形要素,这样就指明了婆罗米字母起源于辅音-音素文字。
1705263123
1705263124
1705263125
1705263126
1705263127 第61图 早期婆罗米字母表(孔雀王朝时期)
1705263128
1705263129 左上方——单个元音的符号;右三栏——辅音+元音ǎ的音节音组符号;下面——辅音+某一音(除ǎ外)的音节音组符号;右下角——利用“辅音鼻化”符号(·)的示例。
1705263130
[ 上一页 ]  [ :1.70526308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