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263197
无论朝鲜文化还是日本文化,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国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在公元初几个世纪,先是朝鲜,然后日本开始采用中国的汉字。在朝鲜和日本出现对文字的需求是由于国家的形成,国家需要记载法律,记录重大的历史事件,等等。公元前1世纪北部朝鲜的一部分曾经并入中华帝国的版图这一事实,促进了中国的影响渗入朝鲜。从公元1000年代中期起,中国的影响特别加强了,因为当时佛教以及同佛教一起的中国汉字翻译的佛经,愈来愈广泛地从中国渗入朝鲜,然后渗入日本。根据当地的传说,汉字是公元3世纪学者王颀引进朝鲜的,3世纪末,朝鲜使节阿直岐(约284)和王仁(约285年,据另一说法是405年左右)又把汉字引入日本。根据公元8世纪以来的传说,日本曾经在某个时候存在过自己的(非中国的)文字,后来这一文字被遗忘了;但是没有书面文献证实这些传说。
1705263198
1705263199
最初中国的汉字在朝鲜和日本是用来表达汉语的;像中世纪欧洲的拉丁语一样,几百年来汉语是朝鲜人和日本人的唯一的标准语。为了表达朝鲜语,从公元6—8世纪起开始采用汉字,从7—8世纪起开始用汉字来表达日本语;为了记录朝鲜和日本的诗歌也需要这样做。
1705263200
1705263201
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这项工作。第一种方法在日本叫作“训读”,大概是比较古老的方法;根据这种方法,汉字保留其形和义,但用日语来读它,从而它就变成为“异源字”;例如,汉字“人”在日文中保留其形和义,但用日语读成hito。第二种方法日本叫“音读”,汉字保留原汉语的音值,的确,一般依照日语的语音稍作改动;例如,同一个汉字“人”读成jin(第66图)。前一种情况下汉字起意词字的作用;后一种情况下汉字变成为纯表音的符号,通常是音节符号。促成这后一种情况的是:汉字一般用来表示单音节的词素,而日本词几乎总是具有多音节的结构。
1705263202
1705263203
1705263204
1705263205
1705263206
第66图 利用汉字表达汉语和日语的例子(表达日语时还利用假名的音节符号)
1705263207
1705263208
上面一句是汉语,用汉字书写;中间是日语用汉字书写,同时用假名符号来表达语法形式和词的句法意义的标志;下面是日语全用平假名符号书写
1705263209
1705263210
下面一种情况特别有助于使用汉字来表达日语和朝鲜语:与借用汉字的同时,日本人和朝鲜人还借用了大量的汉语词;此外,开始按汉语模式采用把最初的比较简单的根词干加合的方法来构成许多新的日语词和朝鲜语词。而这种方法给日本人和朝鲜人造成一种机会像中国人一样用汉字组合法表示这些新词。例如,按“训读”法要表达日语词harakiri“剖腹”(这个词按汉语模式由日语词hara“腹”和kiru“切”构成),则用汉字“切”和“腹”。按“训读”法来表达固有的日语词和朝鲜语词,特别是表达那些语义界限不与相应的汉语词相一致的词,则要复杂一些。例如,简单的(非合成的)日语词ama(“渔夫”“渔妇”)(92),如按“训读”法则必须用两个(不是一个)汉字“海”+“人”来表达,而“渔妇”这个词则必须用“海”+“女”两个汉字来表达(93)。
1705263211
1705263212
几乎每个汉字在朝鲜文和日文中平均有几个意义——表意的(按“训读”法)和表音的(按“音读”法),这种情况使这两种文字极端复杂;除此以外,为表达同一个词或同一个音节也开始使用不同的汉字。下面四种情形造成了这一现象:(1)几乎每个汉字都由两个要素——表音要素和表意要素——组成,而且只有同时考虑这两个要素的相互关系才能准确理解;(2)汉语中有许多声调不同的同音词,然而日语和朝鲜语中,词是不分声调的;(3)汉字是在不同时期由中国的不同地区借用来的,因而它们有不同的方言读音和历史读音;(4)在这个时候日语词和朝鲜语词的读音也发生过变化。结果,在20世纪初期(在1946年日本文字改革之前)日本小学的学生必须记熟1500个汉字,中学生必须学会约5000个汉字。只是在1946年文字改革之后,日本文字中所用汉字的总数量才减少到2000个。其中45%只按“音读”法读音,约5%只按“训读”法读音,约50%既按“音读”也按“训读”读音(94)。
1705263213
1705263214
必须指出,甚至在表达同一个句子和使用相同的汉字时,这些汉字在日文或者朝鲜文中通常按与汉文中不同的词序排列(第66图);这决定于日语和朝鲜语的词的句法顺序与汉语不同(95)。如果在日文中汉字按汉语的词序排列,通常则在这些字的上面打上指明按日语词序阅读的符号。这一比较古老的方法(起源于8世纪)在日本叫作“训点”(96)。
1705263215
1705263216
但是,由于朝鲜语和日语语法结构不同,所以借助汉字表达这两种语言时造成极大的困难。汉语是词根孤立语;它的词的变化表现极弱。相反,朝鲜语和日本语是黏着型语,具有特别发达的词的变化(变位、变格等)(97)。借助表词字容易表达不变化的根词干,而表达黏着语中用词缀系统表示的词的语法形式却要困难得多。在日本和朝鲜还分别创立了特殊的音节文字体系作为汉字的补充,主要是用来表达这些词缀。
1705263217
1705263218
从公元8世纪起开始形成日本的音节文字体系;它主要以表音-音节为基础,按“音读”法阅读汉字。同时经常利用由一个开音节(即由一个元音或者由辅音+元音的音组)组成的表示汉语词的汉字来作为音节符号。很少用表示语音结构比较复杂的汉语词(如辅音+元音+辅音或者+第二个元音)的汉字;在这些情况下如果按音节阅读,词末辅音或者第二个元音好像被切去了,不读出音来。最初日文中使用的汉字数量十分庞大;后来数量逐渐减少。例如,在8世纪(“万叶假名”(98)文字)利用1000多个汉字作为音节符号,在9—13世纪(“总假名”(99)文字)汉字数目减到300个,在20世纪初(“平假名”和“片假名”)减到48个,1946年文字改革之后,减到46个符号(100)。
1705263219
1705263220
现代日本的音节文字体系——假名——有两种字体:片假名和平假名。正如斯拉夫的两种字母——基里尔字母和格拉戈尔字母——一样,片假名和平假名在符号的数量和音值上是相同的,不同的在于它们的形式。片假名的字形基础是中国的楷书;但通过对借用汉字笔画数量的减少而稍加简化;平假名的字形基础则是中国的草书,也通过简单概括而加以简化。片假名的符号比较简单和整齐;因此它们用于小学的教科书、幼儿的读本和电报,以及用来对外语词和汉字的注音。平假名的符号在字形上较为复杂,但它们可以连写,斜写;因此在所有其他场合通常用平假名。
1705263221
1705263222
在1946年文字改革之前,片假名和平假名各有48个符号,1946年改革之后,各有46个符号,其中有一个符号(第二个o音符号)实际上几乎不用。所用的45个符号(第67图)中5个用来表示元音,39个用来表示辅音+元音的音节音组,一个用来表示词末鼻辅音n,日语词的这个n由词末音节nu产生。此外,还有字母上的浊音符号(101);它放在音节符号的右上方,浊音符号指出音节中首辅音的浊音化(第67图)。借助浊音符号(它的变体是半浊音符号,用来表达带辅音p的音节)还构成25个补充的音节符号。这样一来,假名符号(基本符号和表示浊音的符号)的总数为70个。假名音节文字尽管符号数量如此有限,但却准确地表达日语的语音;这种情况决定于:过去日语中严格遵循开音节的规律,同时不容许几个辅音相邻。依据这些规律,日语音节从前总是或者由一个单独的元音构成,或者由辅音+元音组成。由于音节结构这样简单,所以日语不同音节的数量不大,在不同时期总是在60—90个之间。这种情况也就使得日本人可以用少量的音节符号来准确表达自己的语言。下面的情况也有助于使用音节文字,即,由于词的简单和单一的表音结构,所以每个日语词极易于分成为音节;相反,一些单个的音却难以从音节中分出来,因为辅音通常只同元音一起使用,照例,语法变化牵动整个音节。
1705263223
1705263224
1705263225
1705263226
1705263227
第67图 日本的音节字母表“片假名”和“平假名”
1705263228
1705263229
1705263230
各栏左边是“片假名”符号,右边是“平假名”符号。上表列有45个“片假名”和“平假名”符号——是1946年日本文字改革后所规定(未标明几乎不用的表示o音的第二个符号)。下表列有上表第二、三、四、六栏的相同的基本符号,但这些符号都是表示浊音的符号;这些符号在日文中用来表示带辅音的音节
1705263231
1705263232
在现代日语中开音节规律和不容许辅音相邻的规律遭到了破坏。之所以如此有两方面的原因:(1)由于词干屈折部的发展,这在许多情况下造成两个辅音组成的音组的出现;(2)起先由于汉语词,而近来还由于英语词进入日语。这些词的大部分根据开音节规律加以改造[例如英语词pistol(手枪)日语读成pisutoru];但是,这些词虽经改造,但有时也破坏日语的语音结构(102),尤其是破坏开音节规律。结果,虽然音节文字对于日语仍然是很合适的,但现在它在表达这一语言时却不如从前那样准确了。
1705263233
1705263234
日本文字的一个主要的、根本性的缺点不在这里,而在于:假名的音节符号(除了供幼儿阅读的课本和电报以外),如果不与汉字相结合,则很少单独使用。通常,实词的根词干用汉字表示(“训读”法或者“音读”法):假名的符号用来表示实词的变化词尾,表示虚词和语气词,表示由欧洲诸语借用的词,甚至有时也用来给汉字标音;在后一种情况下,假名符号在一行的右边用小字书写。只是在近几十年内,假名符号才开始(而且越来越频繁)也用来表达根词干(主要是日语固有的根词干)。根据A.索科洛夫的统计(103),现代日语文章(尤其是报刊文章)中,假名符号占符号总数的60%左右,汉字约占40%。排印日文报纸要用约2000个不同的活字;这就可以用字母铸字机——自动铸字机(104)来排版。使用假名符号来补充汉字以及用来独立书写句子的例子,见第66图。
1705263235
1705263236
日本文字中使用汉字表达根词干使日文大为复杂化,这样做主要由于保守的传统观点所致。但是日语的特点也有不小的影响。最重要的特点有二:第一,日语中约70%的词是借自汉语的词或者是由汉语词根构成的词(所谓kango“汉语”);这些词自然而然地用汉字表达,此外,在受过教育的日本人的意识中这些词同汉字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第二,现代日语有大量的同音词。例如日语词chusho的意思是“昼餐”“中伤”“抽象”;shiki的意思是“四季”“死期”“志气”“指挥”“开始”;kosei的意思是“公正”“校正”“高声”“硬性”“构成”“后世”。大部分同音词源于汉字。其中一些在汉语中就是同音词。另外一些在汉语中有声调的差异,进入日语之后就失去了这一差异。如用音节文字书写,所有这些词写法都相同,而如果用表词字(词素字)书写,那它们则用不同的汉字表示。
1705263237
1705263238
表词字和音节符号之所以容易结合是由于日语的黏着结构,还由于日语词清楚地分成为不变化的根词干和附加于它的构形词缀。前者易于用汉语的表词字(105)表达,后者则用假名的音节符号表示。这样,表词字(词素字)同音节符号的这种组合使得日本人特别了解每个词的结构。
1705263239
1705263240
同时使用两种不同字体——平假名和片假名——使得学习识字更为复杂化。
1705263241
1705263242
假名的字母表结构十分有意思。在8世纪佛教高僧空海和尚创立的比较古老的字母表称为“伊吕波”(根据它的前三个音节符号命名),为了易于记住,它的符号是这样排列的:如果顺序读这些符号,则得出日本的古典诗(短歌),它阐述涅槃学说。表音原则作为现代字母表——“五十音”的基础,“五十音”的意思是“五十音符号图”(第67图)。这个字母表采用图表的形式,其中全部字母基本上排列成十行直行,每行五个字母(除了三行例外)。第一竖行(右起)是元音字母,从第二到第十竖行是音节符号;同时从第二到第十的每一竖行内是辅音相同的音节符号,而每一横行内是元音相同的音节符号。第十一行(补充的)只有一个符号用来表示词末辅音n。
1705263243
1705263244
日本文章的传统行款是竖行书写,读时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在欧洲语言文字的影响下,日本文字也用横行书写,从左到右。
1705263245
1705263246
日本书籍的制作在很多方面仿效中国书籍的样子。在日本,书本的插图艺术具有很高的发展水平。从公元8世纪起,很早就开始采用木版印刷术了。
[
上一页 ]
[ :1.7052631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