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263281e+09
1705263281
1705263282
1705263283
1705263284
1705263285 第69图 现代越南文字示例(两首诗)
1705263286
1705263287 9
1705263288
1705263289 在19—20世纪初期为美洲、亚洲和非洲一些小的民族人为创立的文字体系,在音节文字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为了便于学习识字,使这些文字具有音节的性质。正如前已指出的,因为把言语分成音节比把它分成音素要容易些。这些文字体系的来源有二。
1705263290
1705263291 其中一些文字是当地识字的土著人创制的,他们努力使自己的同胞接受文字,但他们却不愿因此而使用拉丁字母。不用拉丁字母的原因是字母-音素文字难以掌握;不仅如此,拉丁字母也不准确地表达这些民族的语音。拉丁字母同欧洲殖民主义者的文化结合太紧密了——这一事实也起了作用。属于这一类音节文字的有:北美印第安人——切罗基族的文字,这是19世纪20年代一个叫塞克沃亚的印第安人创制的,它有85个符号;西非瓦伊族黑人的文字,传说是19世纪30年代黑人莫莫鲁·布凯尔在瓦伊族人自古以来就使用的表词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它有200多个符号;瓦伊人的邻居——门德族黑人的文字,传说是19世纪末期在瓦伊族文字的影响下由当地居民卡西米·卡马拉创制的;喀麦隆东部巴蒙王国的文字,它是20世纪初由恩德约亚苏丹创制的。
1705263292
1705263293 另外一些人造的音节文字是欧洲传教士创制的,其目的是为了在土著人中间传播基督教,这些文字几乎只用于书写宗教书籍。这类文字之所以不用拉丁字,其原因大致相同(见以上所述)。属于这一类音节文字的有:加拿大克里族和滕尼族印第安人的文字,它是19世纪40年代美以美教教会的传教士约翰·伊文斯创制的;加拿大爱斯基摩人的文字,它是19世纪60—70年代E.D.皮克创制的;中国几种少数民族的音节文字(113)——苗族文字,它是1904年传教士S.波拉尔德创制的,傈僳族文字,它是1915年浸礼会传教士创制的,彝族文字,它是1930年英国传教士创制的,以及其他一些文字。
1705263294
1705263295 作为这些人造的音节文字体系的字形基础的,一些情况下使用早先该民族用过的表词字(例如瓦伊族文字),在另一些情况下使用字形改变了的拉丁字母(例如切罗基人、傈僳族、彝族的文字),在第三种情况下则使用任意的几何图形的笔画(例如苗族、克里族、滕尼族、加拿大巴芬岛爱斯基摩人的文字,等等)。几乎所有这些人工的音节文字体系,特别是传教士创制的文字体系,并不富有生命力,随着拉丁字母的取代,它们也就不再使用了。切罗基族印第安人的文字和瓦伊族黑人的文字使用比较广泛:其中瓦伊人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
1705263296
1705263297 (1) Ю.B.克诺罗佐夫虽然正确地指出,奴隶制国家掌握文字的社会集团具有阻挠文字表音化的倾向,但他却由此做出了与实际相距甚远的结论。根据Ю.B.克诺罗佐夫的意见[见他的文章《中美洲的古代文字》(“Дpeвнияя пиcьмeннocть цeнтpaльнoй Aмepки”),《苏联人种学》,1952年,第3期,第107—108页],古代“象形文字”的发展从来也没有导致表音化;不仅如此,这种发展似乎并不朝提高表音符号比重的方向进行,而是朝降低的方向进行。Ю.B.克诺罗佐夫的这一说法是与中国象形字发展的材料相矛盾的(见第四章第12节);也与前亚楔形文字发展的材料相矛盾(见本章第4节);这一说法还同埃及文字发展的材料相矛盾(见第六章第3节);某些古代文字体系(如克里特文字)甚至几乎完全表音化。Ю.B.克诺罗佐夫只有一点是正确的:任何一种这类文字体系都不能彻底摆脱表词文字的哪怕个别的、残余的成分。
1705263298
1705263299 (2) 下面列举的音节文字的分类和类别特征是第一次提出的;在现代国外文字史的著作中(J.Février,M.Cohen等),音节文字如果分类,则只按起源分为两种(起源于表词文字和起源于辅音-音素文字)。
1705263300
1705263301 (3) 因此,波斯-阿黑门尼德楔形文字,部分玛雅文字,称为音节-音素文字较为正确。
1705263302
1705263303 (4) И.M.季亚康诺夫.两河流域文字的产生(К вoзнuкнoвeнuю nucьмa в Двypeчьe).莫斯科,1940:42.
1705263304
1705263305 (5) И.M.季亚康诺夫.两河流域文字的产生(К вoзнuкнoвeнuю nucьмa в Двypeчьe).莫斯科,1940:43-44.
1705263306
1705263307 (6) И.M.季亚康诺夫.楔形文字(Клuнonucь).苏联大百科全书,2:21.莫斯科,1954:439.
1705263308
1705263309 (7) F.Delitzsch.苏美尔语法入门(Grundzüge der Sumerischen Grammatik).莱比锡,1914:9,42,52;И.M.季亚康诺夫.论古代前亚诸语言(O языкax Дpeвнeй Пepeднeй Aзии).语言学问题,1954(5):48.
1705263310
1705263311 (8) “苏美尔语的基本词汇是单音节词,其中同音词占的比例很大,这些同音词大概借助声调重音来加以区别。”(И.M.季亚康诺夫.两河流域文字的产生.莫斯科,1940:40);参阅И.M.季亚康诺夫.论古代前亚诸语言.1954(5):48,50.
1705263312
1705263313 (9) J.Février.文字史(Histoire de l’écriture).巴黎,1948:107.
1705263314
1705263315 (10) F.Delitzsch.苏美尔语法入门(Grundzüge der Sumerischen Grammatik).莱比锡,1914:3,9;И.M.季亚康诺夫.论古代前亚诸语言(O языкax Дpeвнeй Пepeднeй Aзии).语言学问题,1954(5):40,48.
1705263316
1705263317 (11) A.Falkenstein.乌鲁克的古代文献(Archaische Texte aus Uruk).柏林,1936:27.
1705263318
1705263319 (12) И.M.季亚康诺夫.楔形文字(Клuнonucь).苏联大百科全书,2:21.莫斯科,1954:439.
1705263320
1705263321 (13) И.M.文尼科夫.巴比伦-亚述语(Baвилoнo-accиpийcкий язык).苏联大百科全书,2:6.莫斯科,1950:491;Л.A.利平.阿卡德(巴比伦-亚述)语[Aккaдcкuй(вaвuлoнo-accupuйcкuй)язык].莫斯科,1948;利平.阿卡德语(Aккaдcкuй язык).莫斯科,1964.
1705263322
1705263323 (14) 很多这样的符号除了新的音节意义以外,还保留了过去的表词字的意义。
1705263324
1705263325 (15) Л.A.利平的《阿卡德(巴比伦-亚述)语》,第10—41页中发表的亚述楔形文字的《全部符号表》包括333个不同符号和150个左右的这些符号的字形变体。
1705263326
1705263327 (16) F.Thureau-Dangin.苏美尔人的同音异义词(Les homophones sumeriens).巴黎,1929.
1705263328
1705263329 (17) И.M.季亚康诺夫.论古代前亚诸语言.语言学问题,1954(5):58.
1705263330
[ 上一页 ]  [ :1.70526328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