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263231e+09
1705263231
1705263232 在现代日语中开音节规律和不容许辅音相邻的规律遭到了破坏。之所以如此有两方面的原因:(1)由于词干屈折部的发展,这在许多情况下造成两个辅音组成的音组的出现;(2)起先由于汉语词,而近来还由于英语词进入日语。这些词的大部分根据开音节规律加以改造[例如英语词pistol(手枪)日语读成pisutoru];但是,这些词虽经改造,但有时也破坏日语的语音结构(102),尤其是破坏开音节规律。结果,虽然音节文字对于日语仍然是很合适的,但现在它在表达这一语言时却不如从前那样准确了。
1705263233
1705263234 日本文字的一个主要的、根本性的缺点不在这里,而在于:假名的音节符号(除了供幼儿阅读的课本和电报以外),如果不与汉字相结合,则很少单独使用。通常,实词的根词干用汉字表示(“训读”法或者“音读”法):假名的符号用来表示实词的变化词尾,表示虚词和语气词,表示由欧洲诸语借用的词,甚至有时也用来给汉字标音;在后一种情况下,假名符号在一行的右边用小字书写。只是在近几十年内,假名符号才开始(而且越来越频繁)也用来表达根词干(主要是日语固有的根词干)。根据A.索科洛夫的统计(103),现代日语文章(尤其是报刊文章)中,假名符号占符号总数的60%左右,汉字约占40%。排印日文报纸要用约2000个不同的活字;这就可以用字母铸字机——自动铸字机(104)来排版。使用假名符号来补充汉字以及用来独立书写句子的例子,见第66图。
1705263235
1705263236 日本文字中使用汉字表达根词干使日文大为复杂化,这样做主要由于保守的传统观点所致。但是日语的特点也有不小的影响。最重要的特点有二:第一,日语中约70%的词是借自汉语的词或者是由汉语词根构成的词(所谓kango“汉语”);这些词自然而然地用汉字表达,此外,在受过教育的日本人的意识中这些词同汉字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第二,现代日语有大量的同音词。例如日语词chusho的意思是“昼餐”“中伤”“抽象”;shiki的意思是“四季”“死期”“志气”“指挥”“开始”;kosei的意思是“公正”“校正”“高声”“硬性”“构成”“后世”。大部分同音词源于汉字。其中一些在汉语中就是同音词。另外一些在汉语中有声调的差异,进入日语之后就失去了这一差异。如用音节文字书写,所有这些词写法都相同,而如果用表词字(词素字)书写,那它们则用不同的汉字表示。
1705263237
1705263238 表词字和音节符号之所以容易结合是由于日语的黏着结构,还由于日语词清楚地分成为不变化的根词干和附加于它的构形词缀。前者易于用汉语的表词字(105)表达,后者则用假名的音节符号表示。这样,表词字(词素字)同音节符号的这种组合使得日本人特别了解每个词的结构。
1705263239
1705263240 同时使用两种不同字体——平假名和片假名——使得学习识字更为复杂化。
1705263241
1705263242 假名的字母表结构十分有意思。在8世纪佛教高僧空海和尚创立的比较古老的字母表称为“伊吕波”(根据它的前三个音节符号命名),为了易于记住,它的符号是这样排列的:如果顺序读这些符号,则得出日本的古典诗(短歌),它阐述涅槃学说。表音原则作为现代字母表——“五十音”的基础,“五十音”的意思是“五十音符号图”(第67图)。这个字母表采用图表的形式,其中全部字母基本上排列成十行直行,每行五个字母(除了三行例外)。第一竖行(右起)是元音字母,从第二到第十竖行是音节符号;同时从第二到第十的每一竖行内是辅音相同的音节符号,而每一横行内是元音相同的音节符号。第十一行(补充的)只有一个符号用来表示词末辅音n。
1705263243
1705263244 日本文章的传统行款是竖行书写,读时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在欧洲语言文字的影响下,日本文字也用横行书写,从左到右。
1705263245
1705263246 日本书籍的制作在很多方面仿效中国书籍的样子。在日本,书本的插图艺术具有很高的发展水平。从公元8世纪起,很早就开始采用木版印刷术了。
1705263247
1705263248 朝鲜合体-音素文字体系是15世纪中期创制的。
1705263249
1705263250 早在这一文字创立之前,朝鲜很早(从公元初年起,特别是从公元4世纪,佛教由中国传入朝鲜的时间起)就使用中国的汉字和汉语。到19世纪末,汉语一直是朝鲜的正式国语和标准语。从1895年起,在政府的文件中允许使用朝鲜语(106)。
1705263251
1705263252 从公元6—8世纪起,朝鲜语也开始用汉字表达。首先,这样做是为了在汉字文句中在语音上表达朝鲜的人名和地名的需要。后来,汉字文句有时就用朝鲜语来阅读(采用类似日本“训读”的方法)。而且由于朝鲜语的黏着结构之故,产生了创制表音符号来表达朝鲜语的词缀以及虚词和语气词的需要;也需要有表音符号在学习汉语和汉字时给汉字文句注音。为此目的,大约在690年,高句丽学者素治高僧(据传说)选了几十个表示汉语单音节词素的汉字,用它们编制某种类似音节字母表的东西。属于这一字母表的汉字,根据近似日本“音读”的表音法,被赋予音节的意义。素治的字母表被称为“吏读”,来自“吏”(小官吏)和“读”(阅读,解释之意)两词。这个名称表示,这一字母表为朝鲜的下级官吏广泛使用,因为他们掌握汉语和汉字还不够熟练。大概这一字母表的基本用途就是给汉字文句注音。此外,用朝鲜语写的文句中,“吏读”的符号用来表达词缀和虚词;至于表达朝鲜语实词的根词干,在这些文句中仍继续用汉字(按近似日本“训读”的方法)来表示。
1705263253
1705263254 1443年,根据政府的指令制订了一个新的字母表,名为“训民正音”,于1446年颁布推行。最初,这个字母表原有28个字母-音素符号,其中17个辅音符号,11个元音和二合元音符号。后来这个字母表的字母数目多次变化。现在它有19个辅音字母和21个元音字母(第68图)(107);这些字母通常按严格规定的合体-音节组合的方式使用。
1705263255
1705263256 “训民正音”字母表最初使用的目的同“吏读”字母表一样。但是为时不久,佛教僧人为了加强佛教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开始利用“训民正音”字母表来单独表达译成朝鲜语的佛教书籍。这件事同佛教成为朝鲜各封建集团的意识形态是一致的。这些集团反对加强早已接受儒家思想的王权。所以在1504年,国王政府以判处死刑相威胁,禁止使用“训民正音”字母表来表达朝鲜文句,只准许用它来给外国语言注音;大概从这个时候起,“训民正音”被称为“谚文”(即“通俗文字”)。尽管政府禁止,但这一字母表却继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特别是使用于文艺作品和日常通信中。只是由于日本的占领(1907—1945)才多少延缓了朝鲜向表音文字的转化。朝鲜解放后不久,“谚文”改名为“国文”,即国家的文字,它成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文字(108);汉字有时只用来明确某些复杂的概念和借用的汉语词以及同音词。
1705263257
1705263258 关于朝鲜字母表的起源有种种假说(起源于蒙古文字、印度文字以及其他文字)。但是这一字母表极有可能是独创的,人为设计的,这一结论是以研究许多文字(如亚洲和欧洲的文字)为依据的。须知“训民正音”字母表创制的时间很晚,是在15世纪中期,而且它是由那些肯定熟悉许多字母-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的学者们创制的。此外,这一字母表的字母形式别具一格,结构周密而又简单,特别是用于表达相近音素(k-kh,t-th,p-ph等)的字母,在字形上很接近——这些特点证实关于“训民正音”字母表是土生土长的、人为创制结果的推测。
1705263259
1705263260 解释朝鲜字母-音素文字变成合体-音节文字是比较困难的。“训民正音”的字母最初用来表达单个的音素;后来它们开始用作一定音节组合的字形要素。每个这样的音节组合体不写在一条横线上,而是按严格规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依据元音字母笔画的多少,围绕该元音字母,在不同的轴心上组合起来(第68图)。在印刷铅字中每个这样的音节组合体同一个特殊的合体符号相适应。
1705263261
1705263262
1705263263
1705263264
1705263265 第68图 现代朝鲜语字母表及合体-音节字母组示例
1705263266
1705263267 朝鲜文的字母符号的这种合体-音节式的用法是同朝鲜语的语音特点相矛盾的。
1705263268
1705263269
1705263270 朝鲜语不同于日本语,它没有开音节和不容辅音相邻的规律,它有多种多样的音节结构;例如,在苏联铸造的朝鲜文铅字约有1100个合体-音节符号(109)。朝鲜文字母之所以采取合体-音节式的用法,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朝鲜音节字母表“吏读”和日本的音节字母表假名的影响所致,而更主要的是由于仿照汉字写法所致。汉字也似乎把音词字和定义符号结合成一个合体字,此外,它力求把汉字匀称、“方正”地排列在每页每行上。后一种推测可由下述事实来证明:在朝鲜文中,即使音节由一个元音字母组成,也要在该字母前面加上一个此时不表示任何音的“哑音字母”(在音节末尾时这个字母表示鼻音n(110))。朝鲜文的字母具有这种复杂的、与其语言特点相矛盾的合体-音节式的用法,使得学习识字、阅读、书写和排版都增加不少困难。
1705263271
1705263272 还在不久以前,朝鲜人竖行书写,读时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现在他们基本上采用横行书写,从左到右。在15世纪初期,朝鲜在世界上首先制造和使用金属(铜)活字来印刷书籍。
1705263273
1705263274 现在我们来谈一谈由汉字产生的另一种文字体系——越南的文字,尽管这种文字从来也不是音节文字。
1705263275
1705263276 正如日本和朝鲜一样,长时期来越南处于中国文化的强烈影响之下,它也是从公元初期起借用汉字,而从公元10世纪起则把它用来表达自己的语言(所谓“字喃”——南国的文字)。但是与日本语和朝鲜语不同,在越南语中词的语法变化表现不明显。所以越南人能够利用汉字而不必用音节符号或者字母-音素符号来加以补充。有两种情况极有利于使用汉字来表达越南语。第一,有大量的汉语词,以及大量的根词干用于越南语中,许多越南语的新词就是用这些根词干构成的。第二,固有的越南语词汇,也像汉语的词汇一样,曾经是单音节词(111),而新词(通常为双音节词)是通过把原有的单音节词用加合的方法来构成的。
1705263277
1705263278 因此,采取三种方法来用汉字表达越南语。为了表达通过直接借用进入越南语的汉语词(或者根词干),汉字使用时不改变其意义和读音。对于越南语的其他单音节词素,汉字使用时或者按日本的“训读”法,即保留它们的汉语意义,但读音时则按越南语,或者按日本的“音读”法,即保留汉语(或接近于汉语)的读法,但改变其意义。除此以外,越南人为了表达本族语的某些词,也创制了一些汉字中没有的新字。其中一些新字是独自创制的;另一些新字则按汉字模式创制。例如,汉语词“英雄”在中国文字中用“英”和“雄”两字表示,而要表达“女英雄”这个词,则在其前加一个定义符号——“女”字。越南人为“英雄”这个词保留相同的汉字,但“女英雄”这个词的表达方式与中国人不同,但却是按汉字的模式,用“英”和“雌”两字组合(“英雌”)来表示。
1705263279
1705263280 20世纪初,越南转而采用24个字母-音素的文字;这种文字称为国语(quôć ngũ),即“本族语”的文字,它是在17世纪由欧洲传教士以拉丁文字为基础创立的,但同时又表示越南语的六个声调(112)。但是由于越南的复合词是用加合原有的单音节词的方法构成,以及依照词素-表词字文字的传统,越南人不仅继续把词分开写,甚至把组成词的根词素也分写。例如“越南”这个词写成Viêt-nam,“人民”这个词写成nhân-dân等(第69图)。
[ 上一页 ]  [ :1.7052632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