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264657e+09
1705264657 对拉丁文字有影响的伊特拉斯坎文字的最重要特点是:利用字母“гaммa”不仅表达辅音k,而且也表达辅音g,这个字母呈特别的圆形;使用字母“этa”来表达辅音h,用字母“xи”(x)来表达音组ks。
1705264658
1705264659 伊特拉斯坎文字的书写方向通常是从右往左;因此伊特拉斯坎的字母也向左。只是在晚期的伊特拉斯坎文字中才见到从左往右的行款和字母或者是左起一行右起一行的回转书写法。词与词通常用圆点隔开;圆点有时也用来把词分成音节。
1705264660
1705264661 伊特拉斯坎文字的这后一个特点以及某些其他的特点(如在许多伊特拉斯坎字母表中和列举字母的同时还附有音节组的范例,有时用一个字母来表示整个音节等)使得一些研究者做出这样的推测:伊特拉斯坎人在借用西希腊字母表之前曾使用过某种音节文字(34)。
1705264662
1705264663 大多数伊特拉斯坎文字的文献是简短的墓碑铭文。最长的一件铭文写在埃及发现的一具木乃伊的盖尸布上,它包含几千个词。刻在牌子和高脚瓶上的伊特拉斯坎字母表具有特殊的作用。
1705264664
1705264665 公元前1000年代末期,伊特拉斯坎文字被拉丁文字所排挤,到公元初期它已不复存在了。
1705264666
1705264667 4
1705264668
1705264669 拉丁人是意大利众多部落(罗马人亦属其中)的总称,公元前8—前7世纪,即他们产生文字的时间,拉丁人占有意大利中西部的拉丁姆地区(第97图)。“建立”罗马的时间通常被认为是公元前753年;现代科学认为这一事件不会早于公元前8世纪的最后几年。在以后的两个世纪(公元前7—前6世纪)内,在所谓“王政时代”,罗马人经历了奴隶制和奴隶国家的蓬勃发展阶段;这合乎规律地引起了对规整文字的需要。
1705264670
1705264671 在公元前7—前6世纪时,拉丁人处于自己的北部邻邦——伊特拉斯坎人强有力的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之下。伊特拉斯坎的影响结合了希腊在意大利南部的移民地的文化作用;罗马人同公元前8世纪建立的、离罗马最近的希腊的库迈移民地的联系是特别紧密的。而在公元前8世纪,无论是伊特拉斯坎人还是希腊人都已经使用元音-音素文字了。
1705264672
1705264673 拉丁-罗马文字产生的前提条件就是如此。
1705264674
1705264675 罗马以后的历史,因而也是拉丁文字的历史,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共和制时期,包括公元前510—前27年。共和制时期的一大半——到公元前265年——是罗马为征服整个意大利而进行斗争的时间;另外一半时间是罗马为夺取“世界”统治权而进行斗争。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征服希腊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这使得希腊文化、语言和文字在罗马的影响显著加强了。到共和制时期结束时,基本上形成了拉丁标准语言。第二个时期,即帝制时期,从公元前27年一直延续到公元476年。帝制时期的头200年,罗马已经十分强大,文化上高度繁荣,而拉丁语和拉丁文已在几乎整个欧洲、北非和西南亚广泛流行。从公元3世纪末期起,由于奴隶制的危机,奴隶的不断起义和日耳曼诸部落的攻击,罗马逐渐衰落下去。但是在这几个世纪以及随后的欧洲中世纪的几百年内,拉丁语和拉丁文的作用并未缩小;它们在整个西欧还进一步广泛流行,但这时却与西方基督教教义的传播联系在一起了。只有在东方,从拜占庭传播开来的希腊语和希腊文连同东方基督教教义一起同拉丁语和拉丁文进行竞争。
1705264676
1705264677
1705264678
1705264679
1705264680 第105图 拉丁文字的最古文物(公元前7世纪末—前6世纪)
1705264681
1705264682 上面——在罗马集会场旧址发现的石柱残垣上的铭文(书写方向是左一行右一行的回转书写法)。
1705264683
1705264684 下面——在普雷内斯太发现的金扣绊上的铭文(书写方向是从右往左)和这一铭文的注音[复合字母vh读如f,浊辅音s(如在numasioi这个词中)到公元前4世纪转化为辅音r]。
1705264685
1705264686 图中最后一行俄文的意思:“曼尼为努梅齐制造了我。”
1705264687
1705264688 拉丁文字最古老的文物是:1871年在普雷内斯太发现的金扣绊——所谓“普雷内斯太衿针”——上的简短易读的铭文(被认为是公元前7世纪末—前6世纪初的);1899年在罗马集会场旧址发现的石柱——所谓“黑石”——残垣上的损坏很厉害的、难于辨读的铭文(被认为是公元前6世纪末的);1880年在罗马奎林纳尔山脚下发现的比较长的、易于辨读的铭文,这一铭文刻写在杜埃诺斯祭器的四周(第106图)。
1705264689
1705264690
1705264691
1705264692
1705264693 第106图 杜埃诺斯一件祭器上的公元前5—前4世纪的拉丁铭文
1705264694
1705264695 祭器的重画、铭文的注音和祭器的照片
1705264696
1705264697 第一和第三两件铭文是从右往左书写;第二件铭文是左右起行回转书写。以后传到今日的拉丁铭文属于公元前4世纪和较晚几个世纪。到这时候,拉丁文中已确定了书行从左往右的方向;拉丁字母也是向右写。
1705264698
1705264699 最古的拉丁铭文以及某些较晚的文学作品的材料表明,公元前6—前4世纪,拉丁字母表包括21个字母(第107图),其中16个辅音字母,当中一个辅音字母(С)有双重音值(k—g),四个元音字母(А、E、I、О)和一个既用于音节音u,也用于非音节音u的音值的字母(V);这后一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在古时代(甚至在公元1世纪以前)u—v这两个音在拉丁语中几乎没有音位上的差异。有一个辅音字母Z几乎不用。尽管在公元前4世纪以前的拉丁语中广泛出现浊辅音z,但这个音大概不用字母“дзeтa”,而用字母“cигмa”表达(例子——普雷内斯太衿针上的词“numasioi”的写法——见第105图);自从公元前4世纪时浊辅音z在拉丁语中转化为r之后(例如numasioi>numeriō),字母“дзeтa”(Z)就完全变为多余的了。
1705264700
1705264701
1705264702
1705264703
1705264704 第107图 拉丁字母表的起源和发展
1705264705
1705264706 字母形式是标准式的,没有反映不同写法的特点。括号中的字母用得很少。字母“йoт”和“双V”(35)没有进入纯拉丁字母表,它们只用在某些在拉丁字母基础上产生的文字(英文、德文等)中
[ 上一页 ]  [ :1.7052646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