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264737
古代拉丁文中词与词有时完全不隔开,但经常用圆点分开。系统地用空格分开单词,是从公元15世纪起才最终确定下来的。
1705264738
1705264739
晚期的拉丁文才使用标点符号——也主要是用各种不同的圆点联合体(平均一个、两个、三个圆点)。这些圆点除了把词分开以外,还用来分出大的段落和表示不同长度的停顿。后一种情况决定于古时讲演艺术的广泛发展。
1705264740
1705264741
在罗马,特别是在帝制时代,文字具有甚至比在希腊更大的使用范围。最天才的作品和耸人听闻的作品一旦问世,立刻就几十本、几百本地复制下来,流行在整个罗马帝国。在帝制时期的罗马,有几十家制书作坊开工;在这些作坊中,根据定购在短时间内造出了大量的讲演词、讽刺作品、诗歌和舞台剧本的复制本。罗马也有许多书店。书店有成套的早先收藏的著作和普及性著作。图书馆事业也有广泛的发展。的确,在古代埃及,在亚述-巴比伦就已有了一些大的图书馆。但是埃及和亚述-巴比伦的图书馆是法老们、国王们、寺庙和某些充当学术文艺保护者的财主们的私人藏书库(尽管这些藏书库往往很大)。然而在罗马,除了私人的藏书库以外还有公共图书馆。
1705264742
1705264743
第一张手抄报纸也是在罗马出现的。公元前57年根据尤利乌斯·恺撒大帝的倡议发行的政治新闻简报就是这样的报纸。这些新闻简报叫作《Аcta diurna рoрuli romani》(《罗马人民每日新闻》)。主要的一份新闻简报写在涂上石膏的板子上,在罗马集会场公布;有时从主要新闻简报上用羊皮纸抄写复本,然后把复写本分发帝国的各城市和各省区。
1705264744
1705264745
在帝制时期的罗马,国家-行政事务、贸易和日常生活的书信来往在当时来说,已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
1705264746
1705264747
罗马使用的书写材料的种类与希腊的多少有些不同。
1705264748
1705264749
在罗马(也同在希腊一样)最古的书写材料是硬质材料。但是对国务纪念性的铭文来说除了用石头以外,罗马还使用金属板——青铜板和铝板。用来作短期的日常生活记事、贸易记录和文学记载的材料,罗马的稍不同于希腊的。希腊最初使用瓦片(陶片)来记载,后来或用瓦片,或用涂上一层蜂蜡的木板或金属板;但罗马几乎只用一种材料——涂蜡的木板。用削尖的小木棍——所谓“斯提尔”——在蜡层上刻画文字。当记事不需要时,就用棍子的另一头——平的一头把蜡的表面刮去:在这以后板子又可用来重新记录。一捆捆这样的板子(两层、三层、多层)用细绳穿孔系在一起,把它们挂在腰带上并代替记事本(第109图,б)。
1705264750
1705264751
1705264752
1705264753
1705264754
第109图 罗马书卷(a),用斯提尔在涂蜡板上书写(б)和阅读书卷(в)
1705264755
1705264756
软质书写材料——莎草纸在罗马也广泛使用(大概是从公元前4—前3世纪起)。传到现在的罗马莎草纸文献大多数是在埃及和意大利古城赫鸠娄尼恩发现的。
1705264757
1705264758
莎草纸虽然是轻便的书写材料,但也有很大的缺点。其中最主要的缺点是:莎草纸容易发潮,正面和反面不一样平,因此只写它的一面;莎草纸脆而易碎,因此它的每页不能对折,也不能折叠(不像现代书籍的书页一样),只能卷成卷。
1705264759
1705264760
这就决定了古代手卷书的形式。贴成一长幅形状的一张张莎草纸卷在一块圆柱形的木头上;木头的一端挂着一个写有作品名称的标签。在罗马这样的书就叫作“Volumen”[“卷(书)”之意——译注](第109图,a、в)。
1705264761
1705264762
莎草纸对罗马和希腊来说都是舶来品,而且必须从埃及运来。然而在罗马,文字书写是这样广泛流行,以致因运送莎草纸所造成的困难甚至引起人民的骚动。例如,罗马作家普林尼把莎草纸的不足说成是公元1世纪罗马人民骚动的原因。
1705264763
1705264764
这一情况造成对新的书写材料,像莎草纸那样的轻便材料,不是进口而是本地材料的迫切需求。于是羊皮纸就成了这样的材料。根据普林尼谈到的一则希腊传说,羊皮纸是公元前2世纪在小亚细亚的倍尔伽姆王国出现的,在那里也正是因为运送埃及的莎草纸有困难而使用羊皮纸的。
1705264765
1705264766
古时的羊皮纸是用绵羊皮制的,很少用山羊皮或猪皮,将羊皮加工,使之几乎完全白净和平整。羊皮纸的生产过程基本上分为:把皮洗净,其次晾干,把洗净的皮张挂在专门的框架上,然后用白粉擦皮并用浮石把它弄平整。上乘羊皮纸有时涂上紫红色和其他颜色。早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很久,许多民族就知道了使用加工的兽皮来书写。但在古代世界,只是在公元前最后几个世纪人们才学会了这样熟练地加工兽皮,把它变成一张张平整、白净而薄薄的羊皮纸。这一完善的加工技术促使公元初几个世纪羊皮纸开始把莎草纸排挤出去。
1705264767
1705264768
羊皮纸的主要优点是:羊皮纸与莎草纸不同,可以在任何国家任何地方制作;羊皮纸比莎草纸结实而经久耐用;羊皮纸可以两面书写,也可以对折。
1705264769
1705264770
羊皮纸的这最后一个特点使得在公元初几个世纪古代书籍的形状发生变化。莎草纸因易碎而只得卷成一卷。但这种形状的书是太不方便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把卷逐渐摊开,然后又卷起;如果卷幅很大,这就使阅读十分困难,而且阅读速度缓慢。在卷中查找,回到早先读过的地方,以及抄录卷中的某处,都是比较复杂的。
1705264771
1705264772
与莎草纸不同,一张张的羊皮纸可以对折,形成书脊。因此羊皮纸的使用导致新的更加方便的书籍的出现,这种书由许多张对折的羊皮纸组成,而这些纸张在书脊上用环子穿起来。根据古罗马诗人马齐亚尔提供的证明材料,这种四方形的书在罗马出现于公元1世纪。这些书被称为“古抄本”。
1705264773
1705264774
在罗马,使用木杆笔或芦苇秆笔作为在莎草纸和羊皮纸上书写的工具。有材料谈到罗马人也使用青铜笔和银笔在羊皮纸上书写。
1705264775
1705264776
文字使用范围的扩大和软质材料的利用使得无论是罗马还是希腊除了用古老的大写字体以外,还产生了更草、更圆的新字体(41)。但是与希腊不同,拉丁-罗马文字的字形变化较少,同最初期的大写文字的差异较小。
1705264777
1705264778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较之希腊文字,拉丁大写文字(第110图,a)的字形更圆更平,拉丁字母(如В、D、С、Р、R、S等)中更经常用圆的成分。大概这里受了罗马建筑风格的影响,因为罗马建筑的特点便是形式平整,呈圆形。
1705264779
1705264780
1705264781
1705264782
1705264783
第110图 拉丁文字字形的发展
1705264784
1705264785
a——大写文字(纪念碑文字)(选自公元2世纪罗马皇帝图拉真圆柱上的铭文);б——公元4世纪的安色尔字体;в——公元5世纪的半安色尔字体;г——加洛林王朝古小写字体;д——哥特式文字;e——15世纪人文主义的文字
1705264786
[
上一页 ]
[ :1.70526473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