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265938
第二类是字母Ъ(“eр”)和Ь(“eрь”)使用的变化。早在13世纪,这两个字母就失去了音值,主要用来表示其前的辅音是发硬音(ъ)还是发软音(ь),以及用来指出其后的元音读成带й的音。在词末尾写字母ъ(eр)是多余的,因为没有ь(eрь)这个字母则指出词末的辅音是硬辅音(83)。但是直到1917—1918年,在词末尾还继续写ъ(“eр”)这个字母,这导致白白地浪费印刷纸张。
1705265939
1705265940
俄国的社会舆论不止一次地提出当务之急是必须改革俄罗斯文字的问题,尤其是从中废除18世纪几次改革时仍保留下来的字母(即其中一个“и”,“ять”,“фитa”,“ижицa”和词末的硬音符号ъ)的问题。例如,1888年,В.П.舍列麦捷夫斯基在“技术知识普及协会”所作的报告中提出了这个问题,1889年,Р.Ф.勃兰特在“教育协会”作的报告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84)。由于社会坚决要求,1904年在科学院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和一个分委员会,它们在同一年制订了一个推荐试行草案(85)。但是使这一试用草案变成“最终的”方案却用了八年时间(86),待到要批准这一方案,又拖延了五年。只是由于十月革命的胜利,这一早已成熟的正字法改革才付诸实施。正字法改革法令的第一文本于1917年12月23日在临时工农政府的《消息报》上公布;法令的第二文本(稍有变更)(第134图)于1918年10月10日批准。
1705265941
1705265942
1917—1918年的改革,特别是废除字母“ять”和词末的硬音符号,引起了苏维埃制度的敌人的强烈反抗,以及遭到保守知识分子的反对。那些没有字母“ять”和“硬音符号”的书籍和报纸对于苏维埃制度的反对派来说成了势不两立的东西,这仅仅是因为新的正字法是十月革命后采用的,而且使人联想到这场革命的胜利。而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新的正字法似乎是破坏读书识字的传统规则。所以一些私营出版社和印刷厂继续顽固地按旧式正字法来印刷出版物。为了打击这一反抗行为,甚至不得不采用行政手段从印刷厂里把带字母“ять”和“硬音符号”的铅字抽出去;结果,在革命后的几年之中,词的内部用“隔音符号”(87)来代替“硬音符号”。苏维埃制度的敌人不承认新的正字法。德国法西斯匪徒在他们占领的苏联领土上也妄图恢复旧的正字法。这样一来,正如在基里尔和美弗基时代发生的情形一样,为实行更简单的,更易为人民接受的文字所进行的斗争,与进步势力和反动势力之间进行的政治斗争汇合了起来。
1705265943
1705265944
1705265945
第三类字母改革是给俄语字母表补充缺少的新字母。尽管俄语字母表的语音丰富,但它仍然缺少半元音й和带й音的元音o(ё)的字母,这两个音素是现代俄语所特有的(88)。1735年文字改革时采用了字母“й”。字母ё是1797年H.М.卡拉姆津在《阿奥尼德》这部文集中首先使用的(它代替18世纪有时使用的合体符号),但后来字母ё没有固定下来。1918年10月17日公布的正字法改革法令的最终文本中取消了关于字母ё的一条(见第134图)。因此,在苏联科学院于1956年批准新的《俄语正字法和标点符号规则》以前,关于字母ё的问题一直是不清楚的。
1705265946
1705265947
1705265948
1705265949
1705265950
第134图 人民委员会1918年10月10日《关于实行新的正字法》的法令
1705265951
1705265952
由于上述变化的结果,现代俄语字母表的33个字母,在保留文字书写的音素-形态原则的条件下,对正确表达俄语是必要的,也是足够的。的确,要用33个俄文字母来表达俄语的39个音素。
1705265953
1705265954
1705265955
1705265956
1705265957
1705265958
元音音素 辅音音素 a 硬辅音:n,б,ф,в,m,д,м,н,л,p,c,з o 软辅音:n,б,ф,в,m,д,м,н,л,p,c,з э 其他辅音:ж,ц,ш,ч,к,г,x,щ,й,жж(89) y ы 俄语文字中表达语言全部音素的方式如下。书写时用10个元音字母表示5个元音音素(90):a—я,o—ё,э—e,y—ю,ы—u;这10个字母中5个用来表示相应元音和辅音ŭ的组合,或者用来指出前一辅音发软音。此外,两个字母ъ、ь不表示任何音素,主要用来指出后一元音应发带й的音(前为ъ,ь),或者前一辅音应发软音(后为ь)。字母表和正字法的这两个特点保证书写时区别辅音音素的硬软,n,б,ф,в,m,д,л,м,н,p,c,з在使用时,它们可以少用一半字母。这样一来,借助33个俄语字母可以表达俄语几乎全部39个音素(жж这个音素除外)。
1705265959
1705265960
与字母成分变化的同时,俄文的正字法也有了变化。这些变化是朝着越来越始终一贯的使用音素-形态原则的方面进行的,这一原则要求词的音素和词素书写一样,哪怕它们在词的不同语法形式中发音有变化。这一正字法原则的运用靠语音原则(即词的书写依据它们的现代读音)和历史传统原则(即词的书写依据它们在过去的读音)而不断发展;在最初阶段的日常俄文书写中语音原则曾占主导地位,而在教会斯拉夫的书写中却以历史传统原则为主。到18世纪中叶的时候,由于用新的改革了的字母排版的民用内容的书籍发行量的增加,选择语音原则还是语音-形态原则来书写的问题显得特别尖锐。В.К.特列季阿科夫斯基著文为语音原则辩护(91),他建议由“按词根”书写转到“按语音”书写(即根据词的读音)。在18世纪,М.В.罗蒙诺索夫是主张音素-形态原则的人,他制订了俄语正字法的原理(92)。
1705265961
1705265962
由于А.X.沃斯托科夫、H.И.格列奇和其他语言学者发表了许多著作,在现代俄文书写中以音素-形态原则为主,虽然使用得还不够彻底,有时还结合语音原则和历史传统原则;俄语前缀рaз-,бeз-,вoз-在清辅音和浊辅音之前书写的规则可以作为运用语音原则的例子(93)。但是,尽管正字法还有某些不始终如一的地方,然而由于现代俄文是建立在与斯拉夫语接近的基里尔字母表的基础上,以及由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所以现代俄文在所有欧洲文字体系中最正确地反映了标准语。同时,由于俄文以音素-形态原则为主,所以它具有系统性,不受方言发音和个人发音制约的特点,而且它在精确反映词的词素成分时,使我们易于理解词的意义和语法形式。
1705265963
1705265964
在斯拉夫-俄罗斯文字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逐渐发展的(见第十章)。
1705265965
1705265966
俄文的字形变化(第135图)是向加快书写过程的方面发展的,这些变化也受俄罗斯普及识字的程度所制约。此外,在彼得大帝时代,文字字形和字体的变化是由书籍内容的变化所引起的。
1705265967
1705265968
1705265969
1705265970
1705265971
第135图 俄语字体的进化(由上到下:正字体、半正字体、速写花字体、草字体和18世纪初期的民用字体)
1705265972
1705265973
最古的俄文字体写法——正字体(见插图6)一直使用到15—16世纪(在最后200年还同时和半正字体及草字体并用,而且只用于书籍中)。俄文的正字体正如希腊文的正字体一样,其特点是字母的图形清晰,合乎正规书法;每个字母都分写,几乎与行垂直,其形状接近于几何图形。正字体中词与词之间通常没有空格分开;很少用缩写词。正字体易于读,但难于写。俄文的正字体在很多方面同拜占庭希腊文的正字体相符合,但也有某些字形上的特点,这些特点的产生是独立创造的结果(94)。
1705265974
1705265975
14世纪中叶,除正字体外,半正字体也开始广泛流行,这一字体的特点是字母的几何形更小,字母排列倾斜,使用大量的“节略符号”(95),表示词中字母的省略,和“重力符号”,表示重音。半正字体比正字体书写快些,但它清晰度较小。半正字体由手稿转入印刷书籍,从伊万·费多罗夫(96)直到彼得大帝改革这一时期内的印刷书籍中一直使用半正字体。
1705265976
1705265977
从14世纪末期起,在外交、官厅和贸易的书信来往中,一种更快速的字体——草字体——开始广泛使用(97)。草字体的特点是字母书写时相联,有更多的省略缩写词和上下出行的花笔道。
1705265978
1705265979
第四种俄语字体是速写美术字体。速写美术字体(也正如草字体一样)从14世纪末期起出现,原因是由于人们追求美化书籍。速写美术字体是标题中常用的美术字。在一行速写美术字体中单词和字母联成为连续的装饰图案;为此目的字母都连在一起或者彼此嵌入,而空隙之处则加以美化使之充实。
1705265980
1705265981
俄国最早的印刷用的铅字是16世纪中叶制作的,这些铅字几乎一模一样地复现了手稿半正字体的传统形式;这决定于初期印书人力求使他们印制发行的书籍具有手抄书所有的那种习以为常的形式。俄国印刷铅字保留这种性质有150年之久(直到18世纪初)。
1705265982
1705265983
印刷铅字形体和手抄文字的根本变化在彼得大帝时代与字母的改革同时发生。扬·捷辛格和伊里亚·科皮耶夫斯基在阿姆斯特丹进行了多次不完全成功的试验之后,新的(民用的)铅字根据彼得大帝的诏令在荷兰和莫斯科(皇家印书院)被铸造出来;1708年在俄国用这种铅字印刷的第一本书是《几何学》(第136图)。用新的民用字体代替基里尔半正字体是由于出版民用内容的书籍(科学书籍、教科书)的事业广泛发展所引起的,因为这些书籍需要更简单和更清晰的字体,而不是需要古老而难于阅读的半正字体(98)。还在不久以前有人认为,彼得大帝所采用的民用字体几乎完全是从西欧一些文字的字体(特别是当时荷兰文的字体)临摹下来的。现在人们认为,民用字体的创造过程更为复杂,因为它有两种字形基础,而不是一种。
1705265984
1705265985
1705265986
1705265987
[
上一页 ]
[ :1.7052659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