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314533
1705314534
(3)学习策略理论研究,包括对学习策略本质的探讨、各种学习策略的确认(确定学习策略的内容)和分类,学习策略与学习者中介语系统发展的关系,以及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学习策略与认知理论/习得理论、交际理论、教学理论的关系等。
1705314535
1705314536
(4)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学习效果、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即学习策略的作用与有效性的研究;是不是所有的学习策略都能使语言学习者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策略使用的种类与频率与学习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如果说学习策略有助于二语学习,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是某个策略单独起作用还是一组策略同时在起作用等的研究。
1705314537
1705314538
(5)影响策略使用的诸因素,尤其是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学习者本身的心理认知因素,以及环境因素(课堂环境、社会环境)的研究。
1705314539
1705314540
(6)儿童语言习得策略的研究,以及一语与二语学习策略的对比研究。
1705314541
1705314542
(7)策略与语言环境的关系研究,在二语环境中跟在外语环境中使用学习策略有否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策略使用有否影响。
1705314543
1705314544
(8)学习策略培训研究,学习策略能否培训,培训的方式以及策略培训对二语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等。
1705314545
1705314546
3.3.3 中国国内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
1705314547
1705314548
3.3.3.1国内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简况
1705314549
170531455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界对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策略也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国内的研究虽然开始得比国外晚得多,但是刚好与国外的研究繁荣期接轨,因而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论著,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1705314551
1705314552
据文秋芳、王立非(2004)统计,在1994——2004年的10年间,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各类期刊上发表的有关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论文有500多篇,出版专著6部、论文集2种,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另据段然(2012)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统计,2000——2010年10年间关于外语学习策略的学术论文,共计1606篇。
1705314553
1705314554
对外汉语教学界针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更晚于外语教学界。大致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才陆续出现了一些汉语二语学习策略研究,主要有:
1705314555
1705314556
1998年,杨翼(1998)发表《高级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文,较早开展了汉语二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该研究针对18名高级汉语留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定量考察分析,并解释了高级汉语学习者的常用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功能操练策略、形式操练策略和自我管理策略基本上都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利用母语策略不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1705314557
1705314558
徐子亮(1999)采用访谈、言语行为记录和问卷的形式,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策略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最具普遍意义的学习策略。
1705314559
1705314560
吴平(1999)以偏误分析为基点,考察了外国学生在写作时经常错误使用的4种学习策略,并进一步分析了与写作整体有关的语篇上的学习策略。
1705314561
1705314562
进入本世纪以来,对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研究逐渐成为汉语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热门课题。据吴勇毅(2007)统计,在1998——2006年间,发表的相关论文有58篇。这些研究涉及的课题主要有:学习策略理论评介、综合性调查研究等宏观研究文章19篇,听力、写作、口语、阅读、词汇、汉字等学习策略的微观研究文章39篇。
1705314563
1705314564
3.3.3.2针对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2项研究
1705314565
1705314566
1.针对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
1705314567
1705314568
2007年,吴勇毅(2007)发表博士论文《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通过大样本(535人)、小样本和个案的研究,对外国人在母语和非母语环境下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进行了4项定量和/或定性的分析。内容包括:
1705314569
1705314570
(1)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趋势研究。研究发现,留学生在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过程中最常用的策略是补偿策略,其次是社交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再次是情感策略,最不常用的是记忆策略。策略使用与许多因素相关。
1705314571
1705314572
(2)成功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分析。研究发现,成功的汉语学习者最常用的是认知策略、补偿策略、社交策略,其次是元认知策略,最不常用的是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这与“一般的汉语学习者”不尽相同。性别与学习策略的使用有关。
1705314573
1705314574
(3)意大利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个案分析。研究发现,学生在口语、听力和阅读学习方面,在二语环境和母语环境下,使用了许多不同的学习策略。学生运用了许多练习书写和记忆汉字的策略,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还能够实时监控自己的言语行为,发现错误并且纠正错误。
1705314575
1705314576
(4)善听者与不善听者的听力学习策略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善听者和不善听者在听力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善听者在听力过程中,在关注意义的基础上还非常注意语言的形式,他们运用各种听力策略,主动参与听力的信息加工过程而不是被动接收,在策略运用上比较灵活和多变,这使得他们在听力中遇到的困难有所减弱。
1705314577
1705314578
2.针对国别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及其与其他变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1705314579
1705314580
2011年,丁安琪、吴思娜出版专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实证研究》,报告了一项针对马来西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及其与性别、汉语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
1705314581
1705314582
该研究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的马来西亚本科1——3年级学生为对象,有效调查人数为80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41人;一年级32人,二年级25人,三年级23人。调查工具采用奥克斯福特(Oxford)的SILL调查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
[
上一页 ]
[ :1.70531453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