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314567e+09
1705314567
1705314568 2007年,吴勇毅(2007)发表博士论文《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通过大样本(535人)、小样本和个案的研究,对外国人在母语和非母语环境下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进行了4项定量和/或定性的分析。内容包括:
1705314569
1705314570 (1)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趋势研究。研究发现,留学生在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过程中最常用的策略是补偿策略,其次是社交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再次是情感策略,最不常用的是记忆策略。策略使用与许多因素相关。
1705314571
1705314572 (2)成功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分析。研究发现,成功的汉语学习者最常用的是认知策略、补偿策略、社交策略,其次是元认知策略,最不常用的是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这与“一般的汉语学习者”不尽相同。性别与学习策略的使用有关。
1705314573
1705314574 (3)意大利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个案分析。研究发现,学生在口语、听力和阅读学习方面,在二语环境和母语环境下,使用了许多不同的学习策略。学生运用了许多练习书写和记忆汉字的策略,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还能够实时监控自己的言语行为,发现错误并且纠正错误。
1705314575
1705314576 (4)善听者与不善听者的听力学习策略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善听者和不善听者在听力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善听者在听力过程中,在关注意义的基础上还非常注意语言的形式,他们运用各种听力策略,主动参与听力的信息加工过程而不是被动接收,在策略运用上比较灵活和多变,这使得他们在听力中遇到的困难有所减弱。
1705314577
1705314578 2.针对国别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及其与其他变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1705314579
1705314580 2011年,丁安琪、吴思娜出版专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实证研究》,报告了一项针对马来西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及其与性别、汉语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
1705314581
1705314582 该研究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的马来西亚本科1——3年级学生为对象,有效调查人数为80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41人;一年级32人,二年级25人,三年级23人。调查工具采用奥克斯福特(Oxford)的SILL调查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
1705314583
1705314584 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被试对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较高。他们最常使用的是元认知策略、其后依次为社交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补偿策略,最不常用的是记忆策略。
1705314585
1705314586 该研究分析认为,马来西亚学生最常使用元认知策略的原因,除了具有成人学习者的一般特点之外,也与他们的语言学习背景有关。即,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多语言的学习背景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新的语言,并对新的语言学习过程进行管理。
1705314587
1705314588 不过,该研究并未提供相关证据,以证明马来西亚学生的语言学习背景与其元认知策略使用倾向之间,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学生的相关性。
1705314589
1705314590 关于被试最不常使用记忆策略的原因,该研究通过访谈发现,被试认为记忆生词是一件非常枯燥无聊的事情,而且他们也很少主动寻找一些有助于学习的记忆方法。
1705314591
1705314592 在被试汉语学习策略与性别的关系方面,该研究没有发现显著差异。但在具体的策略使用情况来看,男性被试在与别人谈话中比女性被试更常使用提前预测策略。
1705314593
1705314594 在被试汉语学习策略与年级的关系方面,该研究发现,整体上差异显著。即二年级使用策略最多,一、三年级使用策略较少。分析认为,一年级时由于汉语水平较低,很多策略的使用往往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二年级时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使用学习策略的限制逐渐减少,成功的语言学习也促进了学习策略的使用,因而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三年级时学习进入了一个转折时期,一方面是语言水平较高,使学习的焦虑感和紧迫感开始下降;另一方面是离毕业还早,对学习需求产生了迷茫感,因此整体上进入了学习的懈怠期。
1705314595
1705314596 总之,二语习得的能力和方法是影响二语习得过程和成效的个体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已经展开了几十年的研究,无论在语言学能、还是在认知风格以及学习策略领域,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1705314597
1705314598 就中国国内而言,相关研究的历史并不长久,各领域研究的发展也极不平衡,表现出极为明显的选择性。在3个领域中,与语言学能研究少人问津、认知风格研究不温不火相比,学习策略研究尽管开始得最晚,却是一枝独秀,呈现出向国外先进水平急起直追之势。
1705314599
1705314600 人们之所以对学习策略研究情有独钟,究其原因,恐怕主要还是由于其实用性,即可以直接用来指导教学。正如艾利斯(Ellis,1997)所指出的:学习策略研究既对语言教学法又对解释二语学习中的个体差异有着可观的前景。
1705314601
1705314602 不过,我们认为,要想在整体上提高二语习得能力和方法的研究水平,尤其是理论水平,语言学能研究和认知风格研究同样是不可偏废的。
1705314603
1705314604 参考文献
1705314605
1705314606 Abraham,R.The relationship of cognitive style to the use of grammatical rules by Spanish-speaking ESL students in editing written English.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Illinois,1981.
1705314607
1705314608 Allport,G.Personality: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New York:Holt,Rinehart,&Winston,1937.
1705314609
1705314610 Asch,S.&Witkin,H.Studies on space orientation:II.Perception of the upright with displaced visual fields and with body tilted.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48,38.
1705314611
1705314612 Bialystok,E.&Fröhlich,M.Variables of classroom achievemen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78,62.
1705314613
1705314614 Brown,H.Affective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Language Learning,1973,23.
1705314615
1705314616 Brown,H.Cognitive and affe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language learners.In Henning,C.(ed.)Proceedings of the Los Angeles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Forum.UCLA,1977.
[ 上一页 ]  [ :1.70531456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