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314914e+09
1705314914
1705314915 真正对二语学习动机和态度进行深入研究的先驱者,是加拿大社会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和兰伯特(Lambert)。
1705314916
1705314917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加德纳和兰伯特(Gardner&Lambert,1959)就对加拿大蒙特利尔英语背景高中生的法语二语学习动机进行了二语习得动机变量的研究。
1705314918
1705314919 在此基础上,兰伯特(Lambert,1963,1967)提出了“第二语言学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和“双语的心理学”理论,首先把二语学习动机分为“融入性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两大类。
1705314920
1705314921 加德纳(Gardner)和兰伯特(Lambert)经过大量的测试和多变量的因素分析,发现态度、动机、语言学能跟二语的熟练程度之间呈现出相关关系。然而,兰伯特(Lambert,1967)指出:“要求在交际中主动使用语言的技巧,比如发音准确程度、听力,则主要取决于学习法语的融入性动机的强弱,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学习能力的大小是不重要的。”
1705314922
1705314923 由此可见,在某种程度上,二语习得的成功是以动机为前提的。缺乏足够的动机,即使是最具有语言学能的学习者也不可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即使有最好的老师,用最好的教学材料,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足够的动机将可以弥补语言学能的不足。
1705314924
1705314925 在此基础上,1985年,加德纳(Gardner,1985)设计了语言学习动机自陈式量表——“态度/动机测验题套”(Attitude/ Motivation Test Battery,AMTB),成为权威性的外语学习动机和态度调查工具,对此后的二语学习动机和态度的研究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705314926
1705314927 因而,加德纳(Gardner)的理论模式和研究方法成为二语学习动机和态度研究最初30多年的主导模式和研究典范。直到20世纪80年代,二语学习动机和态度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这个理论框架中进行的,以至于当时几乎所有类似的研究都成了“对加德纳研究的注解”(Skehan,1989)。直到90年代起,二语学习动机和态度的研究才打破了加德纳(Gardner)的主导理论模式,进入了多元发展的新阶段。
1705314928
1705314929 4.1.2.2加德纳的动机理论和二语学习动机的融入性
1705314930
1705314931 20世纪60年代起,加德纳(Gardner)和兰伯特(Lambert)在二语学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框架中深入考察了语言学习动机问题。
1705314932
1705314933 加德纳和兰伯特(Gardner&Lambert,1972)指出,语言学习动机与其他学习动机具有质的不同,因为语言学习远比掌握一项技能或知识要复杂得多。外语课和其他课程不一样,它不是中性课程。学生对特定语言社团的态度和对其文化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甚至地理、政治等因素,都会影响语言学习。换言之,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人群的态度,对他们学习目的语的动机会有显著影响,并直接影响他们的语言学习效果。这种情感状态就是“融入性”(integrativeness,又译“融合性”、“整合性”)。融入性倾向较强的动机,即为融入性动机;反之,则为工具性动机。
1705314934
1705314935 融入性动机,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及其文化感兴趣,希望能融入目的语社会。
1705314936
1705314937 工具性动机,指学习者把目的语作为开展研究、通过考试、找到工作、提高社会地位等的工具。
1705314938
1705314939 这种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的二分法一经提出,就成为二语习得动机研究最受关注的分类法。
1705314940
1705314941 1.融入性动机与二语学习成效的关系
1705314942
1705314943 加德纳和兰伯特(Gardner&Lambert,1972)针对加拿大的法语学习者的研究发现,融入性动机越强,学习成绩越好。因而他们认为,融入性动机比工具性动机更能预测二语学习的成功度。
1705314944
1705314945 但是,对这一观点的争议一直很大。例如,欧勒尔和皮尔金斯(Oller&Perkins,1978)的研究表明,动机的融入性与外语学习结果并无直接关系。
1705314946
1705314947 后来,加德纳(Gardner,1985)也承认在某些研究报告中,工具性动机也有可能导致学习成功,但他仍然相信融入性的重要性,因为在许多不同的研究报告中都证明了融入性动机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
1705314948
1705314949 同时,加德纳(Gardner,1985)对以往的研究加以总结,提出了“第二语言学习的社会教育学模型”(Socio-educational Model of Second Langauge Learning)理论。这是一个类似克拉申“监控模型”理论的庞大理论体系,它把二语习得过程切分为4个大的方面:
1705314950
1705314951 (1)先行因素,包括生物学的因素(如性别、年龄)和体验的因素(如学习经历)。
1705314952
1705314953 (2)学习者差异变量,包括智力、语言潜能、策略、语言态度、动机、语言焦虑。
1705314954
1705314955 (3)语言习得环境,包括正式的环境和非正式的环境。
1705314956
1705314957 (4)学习结果,包括语言的结果和非语言的结果。
1705314958
1705314959 这个模型的核心概念就是融入性动机,它包括融入性、动机、对学习环境的态度等3个要素:
1705314960
1705314961 融入性,包括融入趋向、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对外语社团的态度。
1705314962
1705314963 动机,包括学习外语的愿望、动力、对外语学习的态度。
[ 上一页 ]  [ :1.70531491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