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31562e+09
1705315620
1705315621 2.外向性与二语习得过程和成效的关系
1705315622
1705315623 拉尔森——弗里曼和朗(Larsen-Freeman&Long,1991)指出:“(西方)民间智慧认为,外向的学习者比内向型者学得快。然而,正如该领域的许多研究所显示的,实证研究工作的结果却不具有定论性。”
1705315624
1705315625 (1)正相关
1705315626
1705315627 一部分研究报告确实显示外向性与学习成效之间具有正相关。
1705315628
1705315629 早在1964年,瓦莱特(Valette,1964)曾讨论过梅特劳(Metraux)的一项针对法国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幼儿法语学习情况的研究。该研究报告称,那些较为成功的孩子都是叽叽喳喳的(talkative)、开朗活泼的(outgoing)、适应性强的(adaptive);而那些沉默安静的(quiet)、寡言少语的(reserved)、循规蹈矩的(confromist)孩子,则学得比较慢。
1705315630
170531563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更多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发现。例如:
1705315632
1705315633 切斯坦(Chastain,1975)针对在美国大学里学习德语和西班牙语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开朗性格量表的得分与课程成绩等第之间具有正相关,除了学法语的学生以外。
1705315634
1705315635 洛西埃尔(Rossier,1976)在针对母语为西班牙语的青少年英语学习的研究发现,外向的学生在提高口语流利性方面快于内向的学生。
1705315636
1705315637 同样,斯特朗(Strong,1983)针对美国的学习英语第二语言的幼儿园儿童的研究发现,社交性和开朗性与交际技能之间有关系。在8项以自然交际语言(natural communicative language)为测量标准的研究中,外向型者在6项中占优势。
1705315638
1705315639 厄尔曼和奥克斯福德(Ehrman&Oxford,1990)的研究发现,外向型学生外语学习绩效好于内向型学生。他们认为,这是因为外向的个体更加愿意交流,并且其受到的抑制也明显少于内向的个体。
1705315640
1705315641 (2)不相关
1705315642
1705315643 也有一些研究没有发现外向性与学习成效之间具有相关性或者显著性相关。例如:
1705315644
1705315645 苏特尔(Suter,1976)测量了在美国大学里学习的一批外国学生的英语发音技能,并没有发现其与外向性的关联。
1705315646
1705315647 斯温和本纳比(Swain&Burnaby,1976)在针对加拿大幼儿园儿童的研究中,发现在其外向性、社交性、多言性(talkativeness)的特质与法语测试的表现之间没有相关性。
1705315648
1705315649 同样,奈曼等人(Naiman et al,1978)在对加拿大的一批自认的“善学语言者”的调查中,在外向性的测试得分与听力理解和模拟任务的成绩之间也没有发现显著性相关。
1705315650
1705315651 (3)负相关
1705315652
1705315653 甚至还有人发现外向性与学习成效之间具有负相关。例如:
1705315654
1705315655 布须(Busch,1982)在日本开展的一项关于内向/外向与日本学生英语作为外语的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在被试的英语发音和外向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同时,内向型者倾向于在标准英语测试的阅读和语法部分得分较高。只有某些被试,即那些具有“外向倾向”(tendencies towards extroversion)的低年级大学男生在口试任务中得分较高。此外,外向性也与在一所成人学校学习英语的学生所花的时间长度有正相关。
1705315656
1705315657 王雪梅(2000)针对国内英语专业二年级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在英语综合能力上,性格内向者与外向者不分上下;而在英语专业技能上,除了口语、听力理解与写作基本上不受性格倾向影响之外,其他技能均与性格倾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线性相关,其中,在听写方面外向者占有较大优势,而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词汇——语法方面,则是内向者占有较大优势。
1705315658
1705315659 刘明鹤、乔丽娇(2010)针对国内二年级大学生的研究也发现,内向性格更有助于外语学习。
1705315660
1705315661 针对以上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斯特朗(Strong,1983)提出了一个解释,认为这些差异可能归结于被测试的语言的本质。就是说,如果测试的是“自然交际语言”(natural communicative language),那么在外向性和表现之间就呈现出某种关系。如果测试的是“语言任务语言”(linguistic task language),那么就常常发现不了关系;只有在“语言任务语言”是用一种较为“非正式的”方式诱导出来的条件下,才会存在关系。这一解释类似于卡敏斯(Cummins,1979)所提出的两项假说,即①外向型者在获得基本的人际交际性技能(basic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ve skills,BICS)方面强于内向型者;②内向型者在发展认知的学术性语言水平(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proficency,CALP)方面强于外向型者。
1705315662
1705315663 斯克汉(Skehan,1989)也认为,外向性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取决于具体的任务,二语学习并不只是“做着学”(learning-by-doing),也不只是“谈着学”(learning-bytalking),因而有些任务可能更有利于内向型者。
1705315664
1705315665 对于奈曼等人(Naiman et al,1978)关于外向性与学习成效之间没有相关性的观点,德维勒和芬海姆(Dewaele&Furnham,1999)分析认为,这是由于他们没有区分口语和书面语造成的,因为他们所依据的语言水平是根据书面语测试结果来确定的。德维勒和芬海姆(Dewaele&Furnham)发现,外向性与口语表达有相关性;口语任务越复杂,这种相关性就越突出。外向型者对刺激不敏感,喜欢热闹,比较冲动,不会轻易感到焦虑,因而抗击刺激和压力的能力也比较强。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外向型者比较善于进行平行处理。在比较复杂的二语口语任务中,需要对语言信息进行高速处理,那么善于进行平行处理的人就具有极大的优势了。而内向型者则对刺激比较敏感,当外界的压力增大时,他们会感到难以应付,平行处理过程受到抑制,不得不动用线性控制过程。如果遇到比较复杂(即压力较大)的二语口语任务,由于线性控制过程需要更多的工作记忆资源,他们的话语就不得不常常停顿而极不流畅,而且往往语句较短,还容易出错。
1705315666
1705315667 对此观点,德维勒和芬海姆(Dawaele&Furnham,2000)通过对个性和言语产出关系的试点研究,进一步研究证明,在正式(即压力大)的环境中,内向型者不能保持平时的自动化水平,需要改为使用控制过程,导致工作记忆超负荷运转,口语的流利性也大大降低。
1705315668
1705315669 总之,在卡敏斯(Cummins,1979)的两项假设中,前一项基本得到了肯定,即外向型者在二语的人际交际能力的习得方面更胜一筹。这也符合人们一般的直觉和推理,即外向型者语言反应快、爱说话、爱交际等特征,的确有利于以流利性为主要标志的交际性语言的习得。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外向型者的母语表达方面。
[ 上一页 ]  [ :1.7053156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