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316309
(1)“Give me your pencil.”(“把你的笔给我。”)——这是“直接策略”。
1705316310
1705316311
(2)“Can I have your pencil?”(“我可以拿一下你的笔吗?”)
1705316312
1705316313
(3)“Would you mind giving me your pencil?”(“可以把你的笔给我一下吗?”)——以上两种都是“规约性间接策略”。
1705316314
1705316315
请求可以是相对简单的,也可以是十分复杂的。例如,当说话人为提出请求而提供某个理由时,可以这样说:
1705316316
1705316317
(4)“My pencil’s broken.Would you mind giving me yours?”(“我的笔断了。可以把你的笔给我吗?”)——这是在提出请求之前增加了“缓和辅助语”,以说明理由。
1705316318
1705316319
艾利斯(Ellis)通过分析小J和小R的请求样本,发现了证明他们的语言发展正在进行的清晰证据。他还发现,两个学习者似乎以非常相同的方法发展着,也就是遵循着一条发展的“自然路线”。这个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5个阶段。
1705316320
1705316321
(1)第一阶段:不用动词
1705316322
1705316323
起初,他们的请求是不用动词的。例如,当小J在一堂数学课上需要剪下一个大圆时,他说:
1705316324
1705316325
“Big circle.”(“大圆。”)
1705316326
1705316327
而在别的课上,小R想让老师用订书机把一张卡片订一下,就只是指着那张卡片说道:
1705316328
1705316329
“Sir.”(“老师。”)
1705316330
1705316331
(2)第二阶段:用上祈使动词
1705316332
1705316333
稍后,两个学习者都开始在其请求中用上祈使动词,例如:
1705316334
1705316335
“Give me.”(“给我。”)
1705316336
1705316337
“Give me a paper.”(“给我一张纸。”)
1705316338
1705316339
(3)第三阶段:使用套语
1705316340
1705316341
又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学会了使用“Can I have——?”句式,例如:
1705316342
1705316343
“Can I have one yellow book,please?”(“请问,我可以拿一本黄颜色的书吗?”)
1705316344
1705316345
(4)第四阶段:延伸语言手段
1705316346
1705316347
这个阶段的发展标志是他们将自己所使用过的语言手段延伸出去。小R利用了“want陈述句”,例如,他想让老师给他订书机时说:
1705316348
1705316349
“Miss,I want.”(“老师,我要。”)
1705316350
1705316351
小J则用了“got”:
1705316352
1705316353
“You got a rubber?”(“你有橡皮吗?”)
1705316354
1705316355
偶尔,他们都采用了“非规约性间接策略”而不是“直接策略”,即用暗示来表达请求。例如,当小J想要老师给他一张别的颜色的纸时,他说:
1705316356
1705316357
“This paper is not very good to colour blue.”(“这张纸涂蓝色不太好。”)
1705316358
[
上一页 ]
[ :1.7053163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