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357609
1705357610
1705357611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大漠胡杨/摄影 赵来清
1705357612
1705357613
那些看似柔弱的草木,却是人类防沙固沙的可靠战友。
1705357614
1705357615
1705357616
1705357617
1705357619
1705357620
这里是中国2:百年重塑山河
1705357621
1705357622
1705357623
1705357624
1705357625
这里是中国2:百年重塑山河 伟大的对流层
1705357626
1705357627
平均厚度约10千米
1705357628
1705357629
几乎承载着所有人类活动
1705357630
1705357631
是我们一生中无可替代的生存空间
1705357632
1705357633
然而,工业时代以来对流层[1]却变得越发浑浊
1705357634
1705357635
在中国,2013年全国平均霾日数达35. 9天
1705357636
1705357637
同年1月,有约1/4国土上空的对流层“沦陷”
1705357638
1705357639
近6亿人被笼罩在雾霾之下[2]
1705357640
1705357641
时至今日,无数科学家、工程师、政府官员
1705357642
1705357643
仍在致力于驱散雾霾,保卫对流层
1705357644
1705357645
它究竟因何而生?还将持续多久?
1705357646
1705357647
它能否被驱散?又如何被驱散?
1705357648
1705357649
要回答这种种疑问,必须从雾霾的本质说起
1705357650
1705357651
1705357652
1705357653
1705357654
2017年3月17日,雾霾笼罩的上海,城市上空分界鲜明/摄影 陈肖
1705357655
1705357656
[1]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扩散和转化,多发生在对流层最下方的大气边界层,厚度为1~2千米。
1705357657
1705357658
[2]2013年1月,我国发生有记录以来极为严重的一次大规模区域性灰霾天气,范围覆盖17个省级行政区,影响近6亿人。
[
上一页 ]
[ :1.7053576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