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360296e+09
1705360296 近百年来,帝国主义者向着我们的边疆各地,进攻发展,内地的同胞,每一度惊醒后,不久又沉沉欲睡,求如马伏波、班定远其人其志,固不可得,即求如唐玄奘、徐霞客其人其志,亦不多见,先民之远征雄飞的民族性,自宋代以还,逐渐消沉,入民国后已萎靡至顶点,检讨往史,令人羞愧!
1705360297
1705360298 马鹤天先生,以致力边疆事业,为其平生抱负,一般人热腾腾地在内地通都大邑翻觔斗兜圈子的时候,而他发愤急起,不避艰险,先到西北,继入蒙古,又赴东北,更走康藏,伟大的中国边疆,几乎都留下他的足印。《外蒙古考察记》的问世,风行全国,提示了国人对于朔方不少的认识。现在又把他的《甘青藏边区考察记》整理问世,我得先读一遍,感觉他这部记载,实在是甘青藏边区情形的实录,是《外蒙古考察记》的姊妹篇。全书的价值,用不着我来多赘,而我所希望者,其有志于边疆的青年,应该明瞭康藏情形的国人,以及政府施政专家研究,都需要手此一册,而鹤天先生的唐玄奘、徐霞客的这种精神,尤值得有志青年的效法!
1705360299
1705360300 沛县黄奋生序于中国边疆学会
1705360301
1705360302 三十三年五月三十一日
1705360303
1705360304
1705360305
1705360306
1705360307 甘青藏边区考察记 [:1705360168]
1705360308 甘青藏边区考察记 自序
1705360309
1705360310 我当民国十二三年在北平时,即感觉中国边疆问题的重要,决意研究边疆,考察边疆,并致力边疆工作。但最初仅注意到西北边疆。当时曾结合同志,组织中华西北协会,发行《西北月刊》,研究西北边疆问题。民国十四年,经察、绥、宁夏到兰州,实地考察西北。十五年,赴外蒙古,由张掖经额济纳北上,途中整整三个月,才到库伦,并北经买卖城到苏联属的布里雅蒙古。十六年经阿拉善返兰州。十七年赴西宁,祭青海。连年考察西北,并先后主编《甘肃白话日报》,创办甘肃教育馆,任甘肃教育厅长,致力于西北教育文化工作。
1705360311
1705360312 十七年夏到南京,又注意到中国整个的边疆。觉东北、西南的边疆,和西北同样重要,因又与同志组织新亚细亚学会,发行《新亚细亚月刊》和丛书,以研究中国整个边疆为目的,并想考察东北、西南各边疆。十八年夏,赴东北辽吉黑三省考察,但终以未到西南边疆的西藏为憾。
1705360313
1705360314 二十四年,黄慕松氏长蒙藏委员会,欲派大员驻藏,征我同意,喜得考察西藏的机会,欣然慨允。因入藏尚有问题,适班禅回藏,即以护送班禅回藏专使行署的参赞名义前往。是年冬,由南京经西安至兰州。二十五年春到拉卜楞,即夏河县,为甘边藏民聚居之地。在那里候班禅来,送班禅去,经夏到秋了。行署因诚专使辞职,我奉命暂代专使,又返兰州,候新任赵专使友琴。二十六年初到西宁,候夏至草长,始赴玉树,长途四十多日,才到结古。其地为甘边玉树等二十五族的中心。在那里和班禅同居了几个月,俟秋高马壮,才启行入藏。到了拉休寺,可说是刚接近西藏的边境。不意抗战发生,中央电令暂缓入藏,因重回玉树。又不意班禅因病圆寂,入藏由暂缓而中止,游历拉萨之志未遂,但却得了考察西康的机会。
1705360315
1705360316 二十七年初,护送班禅灵柩,到康北边区的甘孜县。因候戴院长致祭,并研究灵柩回藏问题,在孔撒女士司旧署,由春到夏,又住了几个月。我因欢迎戴院长,先赴康定,并专到磨西面考察倮倮民族生活。继随戴先生复返甘孜,已由夏到秋了。候戴先生东返,各事结束,始经康定到成都,转行都重庆。任务才算终了,及由秋而冬矣。计自民国二十四年冬,至二十七年冬,整整三年。由陕甘到青康川,由西北到西南,绕了一个大圈子。虽始终未能到前后藏,但所经所留的甘青藏康各边区,都是藏民聚居之地,而同行同居的班禅行辕人士,又都是从前后藏而来的人。关于西藏的一切,非见即闻,尤以在拉休寺接近藏边地方,所得的西藏情形为多。考察西藏的目的,也算达到。
1705360317
1705360318 在这三年悠久的岁月中,在万里长途的边区内,除西安、兰州为人所熟悉,并两次由甘青返京时间外,凡在藏民聚居的各地,以及边境途中,每日都有记载。所见所闻所参考,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不管重要的、琐屑的,一一都写在我的日记本上。积五十余万字,全部拟分为五编出版。第一编甘边拉卜楞,第二编青边玉树,第三编藏边拉休寺,第四编康边甘孜,第五编川边磨西面,并有附录。因字数过多,附录删去,将第五编并入第四编,总名为《甘青藏康边区考察记》。前岁来渝时,即和商务印书馆接洽出版。对这实际调查的材料,固很欢迎。但以抗战期间,印刷困难,要我减少字数。经一再缩减,仍在四十万字左右。本年来渝,又与王云五先生接洽。以抗战虽终,印刷仍是困难,嘱再缩减,以三十万字上下为限。不得已将一二三编缩减为三十余万字,分为三册,先行出版,改名为《甘青藏边区考察记》。第四编属于康边者,将来另印一册,名为《西康边区考察记》。又有照片三百余幅,目下摘要插入,将来另印单本。
1705360319
1705360320 我前赴外蒙和西北、东北各边省考察时,都有记述,曾印有《内外蒙古考察记》、《西北考察记》、《东北考察记》等,均以故在二三年后出版,即以为憾。这次因抗战迟至八年,才决定付印,而全稿尚未能同时出版,更是歉憾。
1705360321
1705360322 这次经过地域更广,考察时期更长,材料自比较丰富。凡关于甘、青、康、藏各省区的历史地理,藏、回、土、倮各民族的政教习俗,无不包罗,或足供研究边疆者的参考。但沿途无论行留,大半在冰天雪地内,帐幕草原中,仓卒记录,只求事实真确,无暇计及文字工拙。至每日题目,出以对句,不过勉强成偶,以求增加兴趣和注意,亦非如旧日文人之咬文嚼字,讲求对仗。几年以来,在边地从事蒙旗工作,终日忙碌。虽原稿一再整理,而文字仍未修饰。谬误的地方,尚希读者原谅和指正。
1705360323
1705360324 又游归后,曾撰有《康藏行》,以五言韵语,记游行概要,特附录于后,以补序文之不足。
1705360325
1705360326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五月五日
1705360327
1705360328 马鹤天序于行都蒙藏委员会
1705360329
1705360330
1705360331
1705360332
1705360333 甘青藏边区考察记 [:1705360169]
1705360334 甘青藏边区考察记 康藏行
1705360335
1705360336 奉命赴西藏,送佛归故乡,兼负驻藏责,代表我中央。劳役未敢辞,素志在边疆,游蒙瞬十载,入藏愿始偿。
1705360337
1705360338 准备衣食住,整理远行装:衣须备重裘,高原多雪霜;饮食中途无,携酒并裹粮;千里绝人烟,住必有帐房;食具备皿釜,寝具备几床;图书亦所需,满笥又盈箱。冬日别首都,妻儿手牵裳。此行何日返,我亦不能详。始行乘火车,疾驰如转丸,卧铺尚未暖,忽报抵长安。同人多南籍,已作西北观,不知此初步,道长且阻难。西京留月余,郊游古迹看,秦冢骊山麓,周陵毕原巅,唐墓谒昭陵,汉坟拜天山。汉唐勤远略,卫霍绩开边;我志在绝塞,我愿追前贤。长安非久居,束装出秦关。陇海未至陇,火车不再前;改乘小汽车,五日抵皋兰。兰州旧游地,一别近十年,僚属半健在,故友日盘桓,成绩愧众誉,曩业幸留残,男生已入仕,稚女初嫁男(民国十六年余任甘肃教育厅长,创办甘肃大学及幼儿园。此次至兰,大学生已任公务员,而幼稚女士王某适出阁)。体育场如故,教馆增莽权,剧员名已驰,电影今蝉联(余在甘肃创办教育馆、体育场并戏剧训练班等,体育馆仍旧,教育馆增王莽时权为珍品,戏剧训练班旦角梁凤华,须生董执中,已著名,后余至沪,又购电影机片运兰,今其机尚存)。
1705360339
1705360340 送佛佛何在,尚在青海驿,塔寺暂驻锡,我去请佛示。问佛何时行,佛欲移拉寺;专署先佛往,迎候班佛至。行具多驮轿,轿在两骡背;非敢图安适,边民观瞻系。道经导河县,穆教此地贵,寺院名清真,学校习回字,青年蓄长须,面罩遮佳丽,贵族此间集,往来跨名骥(回俗壮年男子即留须,少年妇女用面罩,河州回教最盛,且为各要人家乡,今改导河县,有已任、现任主席者六人)。一出土门关,风光乃大异,宗教重喇嘛,人属吐蕃裔,土屋均平顶。一举兼数利,人可资瞭望,犬可使守卫,积薪又曝豆,兼碾青稞穗,屋顶亦花园,莳草兼植卉。一周抵拉市,仍系旧游地,文化已渐进,夏河如斯逝。黄氏一门盛,欢迎敦旧谊,教育推余创,盛誉殊滋愧(余民国十六年主甘教育时,曾至拉卜楞倡设蒙藏小学校,黄正清为保安司令兼藏校校长,其三弟为嘉木样活佛,二弟为拉卜楞寺襄佐,又有一弟为某寺活佛,一门鼎盛。此次黄司令特别欢迎,极推余创办教育之功)。适逢四月八,圣节众来会,蒙藏妇女集,转经群结队,歌声入云霄,善舞恃长袂,装束抑何奇,满背垂银币,高帽有红缨,长袍带必备,靴尖绣彩云,带上钩匙佩,耳环大于镯,镶嵌杂珠翠,颈间珊珠围,发上琥珀坠(阴历四月八为最大佛节,整个四月为诵经日。青海及岷、洮一带之蒙、藏土民并夏河附近藏民妇女,咸结队来拜佛转经轮,且行且诵经,声如歌咏。转后至空场歌舞,均艳服盛装,或毡帽周垂红缨,或满头珠珊琥珀,或臀有木板,背有锦带,上缀银元琥珀宝石至数十枚)。万马迎佛来,犹见古旌帜,兵民腰剑横,贵族龙袍衣(迎班禅时,藏民以万人计,乘马至数十里外,有各种旧日旗帜。黄正清之父,穿黄缎蟒袍如戏装)。放头求摩顶,赤绳以羊易,法会开时轮,坛城宝石绘(班禅许民众见面膜拜,谓之放头,赠以红绳,藏民视为珍物,谓可避祸免灾,未得者每欲以数羊易之。班禅在拉卜楞开时轮金刚法会,以宝石绘制坛城)。班禅诵金刚,万人齐拜跪,法水求普施,各具升天意。
1705360341
1705360342 班禅行有期,诚使忽告退,赵使尚未来,奉命代专使。玉树未前进,兰垣又返旆,迁延复迁延,途中忽一岁。新年赴青海,行具卡车奔,天山道阻险,铁链绕车轮。西宁已三至,一览无余存,附近多古寺,尚多未问津,广惠与却藏,周游访金人,名刹塔尔寺,再游不厌频(广惠、却藏二寺中多印度铜佛,即古史之所谓金人)。寺屋有金瓦,佛相多金身,日叩千万首,五体印深痕(塔尔寺为黄教祖师宗喀巴降生地,有二殿,上有金瓦,俗名大小金瓦寺,终年有无数信徒去拜佛,殿前有一木板,因其上经五体投地之千万人叩首,每年易数次,尚印痕深二寸许)。适逢元宵节,酥灯精绝伦,蒙藏民众集,妇女盛如云(塔寺用酥油制佛像,人物精巧绝伦,每年元宵陈列,灯火万盏,观者数万人)。民族博览会,服装斗艳新。土妇装束异,满身珠玉珍,新娘戴银凤,寡妇着黑裙,船履兼凤舄,古装可辨分(卓尼土司所辖之土民妇女,皆缠足凤鞋,新娘头戴银凤,寡妇必着黑裙。李土司所辖土妇,履尖翻如舟。据云,原系汉民,明季由安徽一带移来者)。
1705360343
1705360344 送佛急前进,须待草青葱,行具恃牛马,大队如兴戎。端阳离西宁,风光渐不同,千里无人烟,如见古鸿蒙。高原气候异,六月冰未融,千里无棵树,牛粪炊火红(途中以牛粪为燃料,牧民皆然)。适值梅雨期,十日九不空,朝朝逢雹雨,夜夜帐迎风,雨湿无干粪,三日腹未充,醉草马不食,牛马亦遭凶。夜住星宿岛,马撞自由钟,全体夜动员,到处觅蹄纵(渡黄河后宿小星宿海岛上时,马六十余匹,夜全惊逸,全署人员竟夜追觅)。黄河无舟楫,远道皮筏供,通天河水涨,一周候渡通(黄河渡口无人烟,亦无舟楫,玉树马司令派人由数百里外负送牛皮筏,候十余日,几至绝粮,余等始至,又十日至通天河岸,因水涨皮筏不敢渡,仅木舟一,被水冲去,候七日始渡竟)。四旬历艰苦,始见结古墉,藏民万人集,郊迎礼盛隆。玉树树如玉,全市两杨柳,鸡豚未一睹,但见牛羊狗,不知豚肉味,两经三月久,蔬菜无人植,马草亦入口(玉树全市仅有两柳树。藏民习惯仅食牛羊肉,不种蔬菜,不养豚,各机关长官又多回教徒,故玉树无市猪肉者,蔬菜亦极缺乏。余等居半年,未食青菜,仅食圆根一种,藏民多以饲马,认为马草)。辛苦甘备尝,但冀送佛走,几经电往来,交涉感棘手。班佛大无畏,入藏志早决,先至拉休寺,经向众生说。行署追踪往,不畏长途雪。抗战忽开始,劝佛暂休歇;拉休两月留,玉树重返折。佛心滋痛楚,佛身二竖结;宗教例忌医,诵经推良药,佛竟西天去,一别成永诀(班禅病时不用药,惟由各寺诵经,诵经费共以十万元计)。
1705360345
[ 上一页 ]  [ :1.7053602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