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361089e+09
1705361089
1705361090 本日(系阴历六月二十七日)为“下塔哇”(即下街)藏民祭鄂博之节,在十余里外北山中。余与行署同人,乘马往观。途中遇许多藏民,背负柏枝,上有羊毛,或布条,均系献之鄂博者,至其地,见山上有鄂博一,上者下者,男女老幼不绝。据云,祭典已毕,但见浓烟高绕空中,即未登山。山下及对面山坂,帐房无数。盖藏民均于此数日野居,有钱有闲阶级,多远至此地。本日黄司令家属,黄河南亲王家属均来此,在半山中架帐房。余等因不愿登山,即在山下宣化使署同人一帐房中休息。各藏民无不美衣鲜食,或蒸肉包,或煎油饼,甚或效汉人之面饺。富者多帐房数架相连,或对面为厨室与仆役帐房。
1705361091
1705361092 未几,作赛马、赛跑之戏。愿赛马者,可自由加入。先聚而饮酒,后自由竞赛。或比马之快慢,或较马上放枪之准否,或在马上拾地下之哈达,种种绝技,令人赞佩。赛跑,系两人或数人在山坡中上下奔驰,并有化装者。观者如堵,群相嬉笑。余觉此种野外游戏最好,可以活泼心思,强健身体,与欧美人之运动有同等效果。且西北产马,无论交通、防敌,均需要马术枪法,每年乘机练习一二次,固必要也。
1705361093
1705361094 最后演“打鹿故事”,如演剧然。有打锣鼓者,有扮演者。一黑教喇嘛,装山神,用白棉花作假白须。有一人披鹿皮装鹿,在山上跑上跑下。数人持枪追之,虽系游戏,亦运动之一种。因多人在山上下奔驰也。惜余不懂藏语,内容不大了解。闻系演数商人中途遇盗,祷之山神后,盗披捕,并获鹿云云。不知确否。拉卜楞无戏,此种游戏,亦颇有趣。
1705361095
1705361096 四日 护法殿 喇嘛塔
1705361097
1705361098 佛教主张慈悲,但必有武护法神以拥护之。各寺各派,均有其特别之护法神。如黄教之护法神,为牛头夫妇,红教之护法神,更凶恶,望之生畏。各寺院佛殿,均有其护法神,或专殿安置,或附设一隅,常以哈达掩蔽之,不令普通人见。拉卜楞寺,除各院护法神外,有总护法殿。在黄河南亲王府对面,占地甚广,高墙围之。外有高数丈之经杆,内有高数丈之古木。妇女及平民,不准入内。正殿二层,下供武护法正神,狰狞可怖。上供武护法神将,除嘉木样外,即普通喇嘛,亦不得擅入。殿内悬刀枪剑弓等武器,谓系供护法神用。殿外陈列熊豹等各猛兽皮,谓系武护法神所猎得。
1705361099
1705361100 蒙藏寺院,多有喇嘛塔,藏名“起殿”,义为吉庆平安。蒙藏民常绕塔而行,谓可得吉祥。其建筑仅两三层,内实不能登,与内地之砖灰高塔不同。拉卜楞寺有喇嘛塔三,一在黄河南亲王府侧,一在贡汤仓附近,一在寺外,较大,且距中山街近,每日藏民男妇聚游者甚多。因妇女不许入寺区内,故在此礼佛。本日游经其地,见有许多藏妇,或向寺院叩头,或在绕塔而行。
1705361101
1705361102 五日 富户供养千金 众僧饱食终日
1705361103
1705361104 前与襄佐谈拉寺经济情形甚略。兹经调查,得详细状况如下:拉卜楞寺本部每年收入,约有三种:(一)房屋田产之租种。(二)基金及茶油存品之经营利息。(三)其他临时捐募,或人民供奉者。至支出,亦可分为三种:(一)对于全寺喇嘛供给口粮饮食。(二)对于全寺各佛殿每年举行之香火消费。(三)其他本寺对外之一切公费。此寺本部之经费,由司财务者二人经理之。至各院亦略有财务,收支大致相同而极少。
1705361105
1705361106 拉寺经济,比较青、康其他各寺为充裕。故喇嘛之生活与进益,均较他寺为丰富。若能刻苦生活,则每年几全可靠寺得食,其不足亦仅一二月耳。盖寺本部或本院,每年发青稞每人二斗,并常年朝晚有供饮之清茶,尚有二月以上之诵经日期,可得丰富饮食。如二月初三至初八日,为“尼贝错曲”期,由“吉娃”直辖五大寺轮流供应。九月二十至二十九日,为“供谦”期,由“错谦地娃”与“阿拉侯得娃桑”筹措供应。十月二十五、二十七、二十八三日,为“安曲”期,由“吉娃”轮流供应。又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为“加格满烂期”,七月初一至十五日,为“质贝柔哲期”,年共三十日,由拉卜楞寺所属人民,及黄河南亲王所属蒙古三旗,每一部落,全体人民,每年轮流供差全寺喇嘛饮食一次,并施散银钱肉油。闻每一部落,十年仅供一次,故竞求丰富。此外有富户一家,或集合数家,为祈神消灾,向全寺僧众供应一日之饮食者,谓之“忙架”。其期之大会餐,消耗甚巨。据普通计算,祭神灯用黄油五百斤,约需百元,煮饭用黄油五百斤,约百元,分赠僧众之黄油四千斤,约八百元,米四百斤,牛两只,各四十元,糖、茶约八十元,共约一千一百余元。他如远近人民之临时丧、庆或修佛诵经者之供差,以及附近人民请至其家中诵经而得之供养,均甚多。所有拉寺喇嘛全年之生活,几均有人供养,且甚丰富,毋怪人民愿送其子为喇嘛也。
1705361107
1705361108 六日 佛教制度 喇嘛生活
1705361109
1705361110 拉寺喇嘛,地域虽有东三省、甘、青、新、康、蒙古之别,种族虽有汉、蒙、藏之分(汉人共五十余人,如杨喇嘛,临夏人,为最著者),而生活习惯,则仅有阶级贫富之异。兹经调查,并将每日所见之情形,分述于次:
1705361111
1705361112 (一)衣服 前清时对于喇嘛,曾赐与品制顶带,活佛喇嘛,得有此品制者,仍旧袭用以为荣。普通喇嘛,不外背心(藏名段苟候),内裙(藏名迈日和),外裙(藏名谢士卜),袈裟(藏名仍),连裙长背心(藏名豆候赶),僧帽(藏名夏古),靴子(藏名满)等数种。其质料,除外裙限于棉布类,连裙长背心,限于氆氇(惟池巴得甸绸缎)外,余则棉布绸缎氆氇均可。其色,普通用紫色或红色,高级喇嘛及活佛,皆穿黄色。至僧帽,普通分“拉玉”“尼让”“完玉”数种。但“尼让”“完玉”二种为铜制,庄严辉煌,普通僧众不能戴也。又无论活佛喇嘛,不拘冬夏,均不着裤。盖喇嘛之服制,原于印度,故一切宜于夏而不宜于冬。惟远行野外,得加服皮褂。凡在室外诵经、讲经、辩论时,以上各种衣服,均须齐着。普通外出时,可不着帽、靴。入室时必须脱帽、靴,方为合理。活佛及高级喇嘛,其靴上有用五彩丝线绣成花纹者。
1705361113
1705361114 (二)饮食 每日三餐,早午食炒面,晚食面或加羊、牛肉。富者炒面必加黄油,三餐以肉为主,甚或食米,食油条、肉包、油饼等。饮奶茶每日无数。其食物来源,或由家庭供给,或由师傅供给,或为他人祝福而得,或由诵经期供给。
1705361115
1705361116 (三)住居 拉寺喇嘛,均有私人住宅,但甚简陋,除各活佛囊谦有楼屋外,均为土屋平房。但有少数有权喇嘛之住宅,如杨喇嘛(兼保安司令部军法处长)者,亦有楼屋,且内部非常整洁。
1705361117
1705361118 (四)工作 凡喇嘛早眠早起。每晨起后,煮茶扫地,拭佛案,献净水,燃佛灯,烧香,读佛经(《多心经》为清晨必修课)。然后准备吃早茶。茶盛碗后,虔坐,默诵《坚曲经》以谢神恩。餐后,读经写字(六时半至十时),以后自由。十二时至下午四时,又讲经论理。
1705361119
1705361120 (五)娱乐 喇嘛亦有运动娱乐,即在每日十时后十二时前。或谈话,或散步,或作角力、掷石、竞棋、唱歌等娱乐。但多系少年喇嘛,避师而为之。如被师窥见,必遭申斥,或受体罚。最高尚而为师所赞成者,为转“经轮”。又喇嘛须守戒律,如戒酒、淫、杀、盗等。犯者轻则罚款,重则鞭打,甚或逐出寺境,取消僧籍。
1705361121
1705361122 七日 藏语正名 寺佛均误
1705361123
1705361124 拉卜楞寺与嘉木样佛,已成蒙、藏皆知之名。但据友人格桑泽凡考证,此藏语译音,均有错误。拉卜楞三字,按原音应译为“拉章”,意为王府,指嘉木样所居之公所而言,并不限于此地专用,在全藏各地,凡活佛公所,均称之。拉卜楞以寺院著名,其寺藏语名为“札西溪”,因嘉木样第一世未来建寺前,其地土名曰“札西溪”,因以名寺。康、藏各地,因名此寺为“拉章扎西溪”,将“拉章”二字,冠于寺名之上,意为嘉木样所主持之寺也。
1705361125
1705361126 又嘉木样三字,系第一世法名之简称。但按第一世法名,藏语全文为“根钦嘉样协比夺去教乌孜追”十三音,简称或曰“嘉样协巴”,或曰“嘉样比多言”,二名同出一源,但前者较为普通。汉文嘉木样三字,即由此译出。去“协巴”二字,而增一“木”字,失原音矣。正其名义,应称为“嘉样协巴”,或再简依藏习称曰“嘉样”,不应加“木”字。至本区藏民称嘉木样为“姜根”,无直呼其名者。“姜根”,藏语“佛力普庇”之意,本藏人对达赖、班禅之尊称。本地人民用以称嘉木样,足征尊崇之甚。
1705361127
1705361128 至寺东汉、藏民聚居之街市,藏语为“拉章撒加”。“撒加”意为地方,今汉、藏人称其地为“塔哇”,实则藏语“塔哇”,为街市之义,亦非地名。积习难返,但名不可不正也。
1705361129
1705361130 八日 漓水非广道河 夏河为大力源
1705361131
1705361132 大夏河,贯通夏河县,县之得名由此。拉卜楞至土门关间之农业、林业,以及畜牧业,无不赖此滚滚之长流。且因拉卜楞至河错寺六十里间,河床坡降达四百公尺,可利用水力,设发电厂,清水一带,石灰岩品质甚佳,又可设水泥厂,是将来甘肃之工业,亦有赖于大夏河水,且现虽不通舟楫,将来略加修治,可运木材等,经黄河以达兰州,则尤为水运之惟一交通,可知大夏河关系之重要。兹将地理专家张其昀先生所述大夏河之源流与经过各地情形,以及将来为重要力源等关系,录之如下:
1705361133
1705361134 今之大夏河,实古之漓水,漓水入黄河,大夏河入洮水,经注界限极清,均在故河州境。自《明统一志》,误漓水为大夏河,民国于拉卜楞设夏河县,改导河县为临夏县,一误再误,遂致名实混淆,已难复改。古之大夏河,乃今之广通河,源出白石山,经和政、宁定二县入洮河,漓水旧志亦称白水,藏名松渠。
1705361135
1705361136 大夏河源出拉卜楞西南四十公里西倾山北麓,因所经地形之不同,又可分为三段,自拉卜楞三科乎滩以南,即上述之高原草地,自拉卜楞至土门关,即上述之峡谷地带,出土门关始入临夏平原(临夏县海拔一八〇〇公尺),惟冲积平原,尚不及阶级坪地之广(即著名之临夏北塬,一名万顷原)。大夏河大致自西南而东北,经临夏城南,始折而北流,在临夏东北七公里处,尚有泄湖峡,故虽至下游,水势尚速,水色亦清,至永靖城东入于黄河,全长约一百五十公里(洮河长五二〇公里)。
1705361137
1705361138 大夏河右岸支流,以噶河为最大,源出本县黑错附近,北行至沙沟寺(在拉卜楞东六十里)附近,汇入正流,左岸支流以捏贡川为最大,源出甘家滩附近,东行至桥沟(在沙沟寺东六十里,土门关西四十里),汇入正流。
[ 上一页 ]  [ :1.70536108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