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36182e+09
1705361820 (一)西宁县境内:省城南街,西川彭家寨,南川家牙星家庄,札麻隆、鲁沙尔、黑嘴子、猫尔羡沟、后子河等处,每地均有天主堂一处,计共八处,信徒共九百六十五名。又省城西街及后子河等地,共有耶教福音堂三处,信徒共一百零八人。
1705361821
1705361822 (二)湟源县境内:县城东关有天主堂一处,信徒一百二十名。又城内有耶教神召会一处,信徒一十三人。
1705361823
1705361824 (三)大通县境内:新添堡、陶家寨、老虎沟等地,各有天主堂一处,共计三处,信徒六百四十八人。又县城有耶教内地会一处,信徒四十五人。
1705361825
1705361826 (四)互助县境内:县城东关,及甘家堡、新元堡、羊圈堡、自崖堡等地,各有天主堂一处,共计五处,信徒一千一百二十人。又城内有内地会一处,信徒三十三人。
1705361827
1705361828 (五)乐都县境内:县城东关,及高庙子、条巴沟、定庄等地,各有天主堂一处,共三处,信徒共三百五十名。
1705361829
1705361830 (六)化隆县城内:马坊街有内地会一处,信徒数未详。
1705361831
1705361832 (七)贵德县属:西关厢居家沟有耶教内地会一处,教徒数未详。
1705361833
1705361834 (八)亹源县城内有内地会一处,信徒数未详。
1705361835
1705361836 就调查所得,共计天主教堂二十处,信徒三千二百零三人。耶教福音堂二处,神召会一处,内地会五处,信徒共约二百余人。无论新旧教,信者多为汉人,因蒙、藏民皆信喇嘛教,回人皆信回教,青海民族复杂,宗教亦复杂,可知边疆一切非简单也。
1705361837
1705361838 十八日 竹竿巷人 敏珠尔佛
1705361839
1705361840 早九时,偕魏厅长等乘汽车赴广惠寺,出东门渡湟河,四十里经后子河,商店居民约百余户。又约四十里,经新城,为一大镇,商店居民约二三百户。普通大车或骡马出西宁一日宿此。又约五里,经暗门(一名庙沟),在老爷山下,山上寺庙甚多,皆道教玉皇等神,俗呼神为老爷,故名。实则名元朔山,山势嵯峨,树林密生,风景颇佳。闻每年阴历六月六日,朝山者甚多,前罗卜藏丹津叛,年羹尧曾在此山大败之。暗门居民商店约六十余家,有小学校一,学生六十余人。下车至一商号稍休息,主人湘人,来此已十年。据云因游宦流落青海,以此间土地价廉,故居之,普通每亩价仅四五元,但每年仅收粮斗余,近年因负担较重,白赠人亦每无人愿耕。又有一桓姓者来谈,据云南京人,祖居南京竹竿巷,因明太祖初登基时,宫中庆祝春节,有社火,令全城人民分日轮入宫内游观,时马娘娘亦在宫中观之,人民望见笑呼马娘娘,但马娘娘面上多麻,见人民笑呼,误以为呼麻娘娘,大怒,询知该日入游者为竹竿巷人,遂一律流放至西北青海,今西宁城内尚有数家,皆竹竿巷人也云云。专制时代皇帝之威权,固属可畏,然亦或系当时移民之一法,因明初曾移民至青海也。
1705361841
1705361842 出镇,经一桥,名通济桥,甚美观。闻大通产煤,距此地甚近。再行入山沟中,有大水滩如湖。约三十里经衙门街至广惠寺。寺依山而筑,占地数千亩,有围墙如城。招待余等居先灵佛鲁那浪囊(即其所属之公馆名鲁那浪者,因前辈先灵佛转生鲁土司家)。屋系新建(前毁于火),正屋七大间,有楼房厢房各五大间,院落极宽敞,全系砖铺。屋宇椽柱门窗皆木雕彩绘,金碧辉煌。前有一经堂,亦新建,壁画甚精,据云系保安画师所绘。按先灵佛第二世封沙里瓦呼图克图,在广惠寺为护印,而掌印者乃敏珠佛也。先灵佛有一寺在甘州附近。又有一甘觉呼图克图,为此寺副掌印,久居绥远。下午访敏珠尔呼图克图,即广惠寺之寺主也。原为驻北京八大呼图之一(前驻京八大呼图克图,为章嘉、敏珠尔、噶尔丹、锡埒、拉果察汗、达尔罕、洞阁尔、阿嘉土观等),在北京管理东黄寺京仓僧俗徒众、多伦诺尔仓,并广宗寺僧徒,青海大通广惠寺及所属九寺僧徒,其权力甚大。现为第七辈,法名多吉嘉,光绪卅一年转世,宣统元年至寺坐床,前清及民国前后,封为净照静修广惠护国宏教大国禅师。久居北平、南京、上海,故不甘佛门清寂,生活染内地及欧美习惯,闻在沪曾涉足跳舞场,染有恶疾,并嗜阿芙蓉,可谓开通活佛、风流喇嘛也。余等见时在楼上,长七大间,广三间,陈设亦颇阔绰。闻此寺原甚富,因彼游历京沪,年来费去若干万元,僧徒颇不满意。彼在南京设立青海七大呼图克图驻京办事处(章嘉另有驻京办事处),自为主任,经费不少,生活酬应,均可足用,因彼有特别消耗,以致将寺中积蓄搜刮殆尽。山上树林亘数十里,彼又售去大半,以故管事均反对之,几不能回寺。马子香氏派卫士数人护送而归,于是渠所居之楼上下,卫士守立,枪弹森严,清净佛地变为军事机关矣。
1705361843
1705361844 十九日 广惠寺 衙门街
1705361845
1705361846 早七时许参观广惠寺大经堂,建筑宏壮,横九大间,深五大间,可容千余人。外悬有戴院长季陶所书“弘法利民”一匾。内有大铜佛三,闻自西藏请来,一弥勒立像,与西藏布达拉宫者同,二坐像,与西藏大小召者同。又一无畏金刚像,谓系某活佛火化后所成,未免神奇。小铜佛沿壁千尊。此外有护身佛、欢喜佛等。楼三层,皆依山而筑。此外有各囊谦,朝藏寺(一译却藏寺)。囊谦新建,系朝藏寺所筑,为该寺活佛来此时所居之公馆。闻原有十三囊谦,今仅余七所,即即巴囊、色耻囊、隆批囊、马拿囊、哈尔敦囊、郎拉拿囊,及新落成之朝藏囊而已。
1705361847
1705361848 九时许晒佛,有彩绣之弥勒像,长五六丈,宽二三丈,自三楼上垂下(闻塔尔寺者长三十六丈,自山顶垂到山脚)。旋在院中跳神,首一绿面护法神,手持法器,吹号焚香迎出。一人舞后,为衣黄红绿蓝黑袍者五人出舞,俱护法神,各戴面具。又有一紫衣者法师状,戴笠形帽,无面具。各神手持人头盖骨,或短剑,随念经之节奏而舞。据云经中之意,先献护法神各物,并述其已往护法之功,希望继续护法云云。次虎头面之滑稽状者三人出而乱舞。次一老者白衣白发,脑后垂许多哈达,据云为本寺护法神,腰佩剑及弓矢,且行且舞,频为敏珠尔佛行礼,后执弓舞,并取一矢射之。次拔刀,次由腰取一鞭状物舞,最后由虎面者扶之而归。次二女魔黑衣青红面,发辫甚长,跳跃而出,相传系第一世敏珠尔佛,建寺时梦此二人来,自称为本寺地主,故祀之。次红面护法神十二人出舞,中有一人为领导者,群随之而舞。次二小喇嘛作骷髅装,抬一人皮出(有头及手足颇似真者),置于地下,围而舞之,旋归。次牛头护法神夫妇偕护法神十二人出,手中持刀或剑,或人身骨,旋转舞之,归后四骷髅装者舁一妖魔(酥油制)置于前人皮上,围而跳舞,颇似柔软体操,甚有趣。最后贡巴护法神(五大护法神之一)夫妇二人出,男持法器,女持剑,旋其部下护法神十二人全出,舞若干时,诵经若干时,全跪于地,最后贡巴护法神将妖魔切作数段而跳神告终。或谓此妖魔为年羹尧,因当时平乱杀活佛喇嘛甚多,故咒杀之,但各寺均不承认此说也。是日男女观者数百人,皆附近人民,男多有辫,长丝续,且半戴前清翻缘式帽,妇女发束脑后,高尺许,围以银饰,或包以黑纱,长袍束带,前衣襟多折上束于带中。红履绣花,略尖上翻,似为古装。少女或戴盆式毡帽,鬓前大半插花,长袍束带,带上多系荷包。又许多系白布一块,长及膝下,不知是否手巾。妇女又多有二发套,垂于胸前,似为蒙妇。手上多有戒指,垂长续,耳环亦有长续者。
1705361849
1705361850 按广惠寺原名果莽寺,据记敏珠尔现已转生二十一世,但至第十四世,法号隆巴端住布者,始至西宁,建果莽寺。原转生西藏,为诺门罕,第十五世法号普尔来端住布,亦转生西藏,始迎驻果莽寺,如自此世算起,现为第七世。故该寺内有六座尸塔,即自十五世至二十世之遗体也。原有喇嘛七百名,因雍正元年随罗卜藏丹津谋叛,年羹尧至时焚其寺,乱平后,雍正十年,奉旨重建,赐额广惠寺,并限定以后喇嘛不得过二百人,立有碑记,并有碑屋,即在阶下,喇嘛平时锁其门,不欲游者览阅,余特别入内,得读其文也。
1705361851
1705361852 下午偕同人赴衙门街一游,距寺约三里,相传蒙族盛时有红台吉在其地设衙署,故名。现有商号三四十家,半为晋人,据云屋三分之二为寺产,商人租之,但租金甚廉,某号前楼屋后平房共数十间,每年仅租金五十元。居民百余家,多汉人,妇女足略包裹,着船式履。街外有大通县立两级小学校一所,建筑尚宏壮,有中山堂楼屋,学生宿舍分劳动乡、勤业乡等,惜值放假,未得参观上课。寺附近有敏珠尔设立蒙藏小学一所,中央每年补助千元,但闻学生仅数十人也。
1705361853
1705361854 二十日 却藏古寺 金龙铜佛
1705361855
1705361856 早七时乘马赴朝藏寺(一译却藏寺),步行越山,约二十里即达。余等乘马绕平道约三十里。途中村庄甚密,杨柳成林,约十余里,望见山麓有村,名白土崖,闻其地有金矿,但现无人采。复前进至丰稔堡,有小学校一所,额书“大通县北寺属丰稔堡蒙藏小学校”,未及下马参观。转弯即望见寺屋,前有大照壁一,宽四五丈,高数丈,颇为伟观。活佛公馆有高旗杆,上崇阶,入大门,门宽五大间,有中门,如北平之王府。内两面有廊房十余间,至二门,亦有屏门,如衙署,内四面皆楼屋,后院亦然。又有偏院,亦四面楼,活佛居正屋,招待颇周。陈酥油、糖果等食品,酥油甚清洁,糖果皆以红白纸裹之。送名片一,其衔为“朝藏呼图克图”与“宏教护国禅师”。据云,寺中甚苦,且近因军事,令寺中出兵十六人,因寺中皆喇嘛,出资外雇,每人需二三百元,已费去数千元也。
1705361857
1705361858 旋出活佛公馆,参观金瓦殿,尚宏壮,据云为第三世章嘉呼图克图所建,本世章嘉亦此地人,其母尚健在。殿宽十一间,深九间,可容数千人。方柱数十,每面约宽二尺,高五丈许,雄伟过广惠寺殿数倍。内有小匾,一为“光迹寺”三字,清道光帝御书。殿内满壁绘宗喀巴历史,洋洋大观,有保存价值。次登楼,除中屋通下殿外,四面有屋共数十间。北面屋内有莲花祖师红铜像数尊,高三尺许,古色古香,极为精美,据云为印度所造。壁上悬彩绘佛像若干幅,亦工整精细。左面屋内有仿尼泊尔之铜塔一座,高五六尺,左右又各有高三尺许之小塔四座,皆古红铜制,内各有佛像,闻为宗喀巴讲经传教等像。右面屋内有小铜佛若干尊,内长寿佛九尊,高一二尺,颇精致,闻亦自印度请来。南面藏经典,陈列数架,自西藏运来,亦可宝贵。殿之第三层屋顶为金瓦六十行,并有长丈许之金龙四条,盘于屋顶,栩栩如生。正屋脊两端有二大龙头,四小脊端有四小龙头。此殿建筑之壮伟,与铜佛之精美,均为青海各寺冠,且富有艺术价值与历史意味。殿前有砖地甚广,院落亦大,周围又有廊房约百余间,每间内有铜转轮三四个,共数百个,亦甚伟大。
1705361859
1705361860 旋乘马而返,半为原道,半为别径,居民仍密,地似肥沃,所种为青稞与小麦。但据云居民大半皆食青稞糌粑,所得之小麦,全作纳税用尚不足,所谓种麦者不得食麦。途遇农民所用之大车,车轴向内,辐成盘状,辕通后全直,似为古代车式,御车者立车上,亦有古代风。道经一村,名老虎沟,居民约百余户,有初级小学校,并有天主堂、福音堂各一所,足知其村之繁盛。
1705361861
1705361862 二十一日 凤阳古装 大互现状
1705361863
1705361864 早十时就道返西宁,天气和暖,途中冰已融消,柳色青青,村庄相望,妇孺因新年甫过,多衣新衣,有妇女戏秋千者,绿衣红裳,随风飘荡,颇有古代乡村风味。庄与庄间之途中,亦车马络绎,皆妇孺赴亲戚家贺年者。车甚简单,多系用柳条编为车厢,因大通产煤,大半为平日运煤之车。并有农民即以平日运粪之车,铺一席片,即可乘人。车中马上,半为妇女,均略裹足,着前后向上弯之弓鞋船履(似弓又似舟),与内地缠足者向下弯之弓鞋不同。据云系明时由安徽凤阳转来之民,原装犹存,头上高髻亦当时装饰,边陲犹见古风也。
1705361865
1705361866 旋经新城黄家堡至长宁堡,即属互助县。其地距互助县城八十里,距西宁四十五里,而朝藏寺、广惠寺,皆大通县属也。兹将大通县、互助县概况,据调查所得,略述如下:
1705361867
1705361868 大通,古西羌地,隋时属吐谷浑,唐及五代属吐蕃,宋为唃厮啰地,元时仍属吐蕃,明时为麦力干所据,清初为蒙古部落。雍正初罗卜藏丹津叛,年羹尧讨平后,以该地路通甘凉,逼近西宁,于雍正三年,筑大通、永安、白塔三城,设官兵分守。于大通城置大通卫,属西宁府,乾隆时迁卫治于白塔城。二十六年,改为大通县。县治距西宁一百二十里,东以丰稔堡与互助县分界,南以新城与互助、西宁两县分界,西以黑林、暗门峡与都兰县分界,北以大板山与亹源县分界,东西最长九十五里,南北最长一百二十里,全县面积为三千五百方里,全县人口共九万七千一百余人,男女约各半数。汉、回、藏、土民均有,藏民居广惠寺、却藏寺一带。县境之名山有大板山(一名大寒山),元朔山(俗名老爷山)。河之主要者为苏木连河。其源有三,西源曰黑木河,中源曰拨科河,东源曰东峡河。三源会合后,南流入互助境,名长宁川,再南入西宁县,名北川,于城北流入湟水。
1705361869
[ 上一页 ]  [ :1.705361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