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366261
高棉人所活动的区域也比现代柬埔寨大得多,包括了越南南部和泰国东部地区,也包括了湄南河谷(位于今泰国中部)的一部分。高棉人建立的国家叫扶南[127]和真腊[128],其中最早出现的是扶南,可能是和与印度的贸易有关,扶南灭亡之后成立的真腊国已经是一个陆地大国。
1705366262
1705366263
从真腊往西,进入了现代泰国的湄南河谷,但在当时,泰人还在云南某地,没有出现在泰国,当时占据湄南河谷的,东面是高棉人,西面是一支叫孟人的部族。孟人分布在泰国的西面和缅甸的东面,如今这个民族依然存在于缅甸东部的孟邦,这是现代缅甸国家(主体民族已经变成了缅族)给孟人设立的自治邦。
1705366264
1705366265
不仅泰人没有出现,就连缅甸的主体族群缅人也没有到来,在缅甸的主体伊洛瓦底江流域,占据这里的是骠人。如今骠人已经不知所终,但在古代,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缅甸的优势民族。当现代缅甸摆脱了孤立状态,参加了联合国的世界遗产项目,缅甸加入世界遗产的第一个项目不是著名的蒲甘,而是更加久远的骠人遗址,表明这个消失的民族曾经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1705366266
1705366267
因此,在两汉时期,分布在东南亚半岛上的几个农耕民族是: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的越人(从属于中国),越南南部、柬埔寨、泰国东部的高棉人,泰国西部、缅甸东部的孟人,缅甸中部伊洛瓦底江流域的骠人。
1705366268
1705366269
直到后来,随着泰人和缅人从中国境内进入东南亚,将高棉人、孟人和骠人的地盘压缩,才形成了现代国家的格局。
1705366270
1705366271
除了这四大农耕民族,在越南的中部,也就是细长形的海岸上还有一种特殊的人,他们可能与遍布南太平洋的南岛语族的人是同源的,来自海上,是典型的海洋民族,这种人称为占婆人(占人)。
1705366272
1705366273
占婆在陆地上的领地不大,只是贫瘠的海边地区,但占婆一直是以一个大国的身份出现的,它时常与北方作战,又经常参与到高棉的事务之中,一直存在到近代才被整合到了越南民族国家之中。[129]
1705366274
1705366275
占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正好位于从印度尼西亚前往中国的海道上,当时的海道从印度出发,经过斯里兰卡中转后,往往经过马六甲或者巽他海峡进入通往中国的航线,由于路途遥远,很可能会选择在占婆等地停留,再前往中国的广州。正是这种路线,使得占婆也成了重要的港口地区。
1705366276
1705366277
总结起来,两汉时期的中南半岛上,有占婆人的海洋文明,加上越人、高棉人、孟人和骠人四大陆地文明。这些地区都已经有了密集的人类存在,并形成了民族国家。
1705366278
1705366279
不过,虽然东南亚文明已经存在,但汉代时的中国人对于这些国家又有多少了解呢?
1705366280
1705366282
南大门并入中央政府
1705366283
1705366284
自古以来,中国在东南亚的交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行政直辖,第二种是朝贡,第三种是民间贸易。前两种在史书中记载比较明确,但是最后一种往往只有零星的记录。
1705366285
1705366286
贯穿中国古代的始终,行政直辖区域大部分时候只有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也就是现代越南首都河内的所在地。
1705366287
1705366288
越南北部和南越一起纳入中国的疆域,和一项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有关。
1705366289
1705366290
秦代时,监御史禄(史称史禄)[130]开凿了一条运河,这条运河位于湖南和广西交界处,极大地降低了中原和两广地区联系的难度。
1705366291
1705366292
在这条运河出现之前,从中原前往两广地区必须翻越南岭,[131]交通非常不便。翻越南岭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湖南沿着湘江向南方的上游进发,到达南岭后,再翻山进入广东(或者广西)地界;另一条是从江西沿赣江向上游南进,再穿过梅关进入广东地界。这两条路在到达湘江和赣江源头之后,都必须改走陆路翻山,再沿着北江(或者西江)水系进入珠江。[132]
1705366293
1705366294
但人们发现,从湖南境内沿湘江向上游南进,在湘江源头不远处,还有另一条河流的源头,这条河从北向南流,可以直达广州。这条河就是漓江,在下游又汇入珠江的西支(西江),前往广州。如果能把这两条河打通,中原的货物就可以不下船,从水路经过湘江、漓江、珠江,直达两广的重要区域。史禄修建的灵渠就是将这两条江水沟通起来的。
1705366295
1705366296
灵渠位于现广西兴安县境内,是从北流的湘江上游修建一条人工运河,将一部分湘江水分流,经过运河进入东面向南流的漓江水道。由于湘江上游引水点海拔比漓江入水点稍高,这样就利用水的落差,不需要任何外力抬升,就完成了两大水系的沟通。
1705366297
1705366298
灵渠建成后,秦朝征服了南越地区,建立了三个郡,分别是位于番禺(现广州)的南海郡,位于广西的桂林郡,以及更加靠南,深入越南北部的象郡。
1705366299
1705366300
秦末时,由于天下大乱,南海郡龙川令赵佗乘机断绝了与中原的通道,先是代行南海尉,后来并吞了桂林、象郡,自称为南越武帝。南越国共存在了近百年[133],最初是独立的,后来承认汉的正朔,以汉为皇帝,自己称次一级的王,作为一个异姓王存在。
1705366301
1705366302
到了公元前112年(元鼎五年),南越再次和汉朝起了冲突,汉武帝派出了四路大军共十万人马进攻南越。其中第四路又分成了两支,也可以认为是五路。[134]
1705366303
1705366304
这次进攻利用了几乎所有的入粤路线。其中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从桂阳郡(今湖南省郴州市)出发,进入湟水(即连江),再并入珠江水系。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从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市)出发,翻山后进入横浦(今浈水,即珠江的北江)。有两个投降了汉朝的粤侯,被封为戈船将军和下濑将军,他们沿着湘江—漓江通道,进入漓江后,这路大军又分成了两支,一支直接沿漓江直下,另一支先进攻苍梧(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驰义侯何遗则将巴、蜀地区的罪犯集合起来,加上夜郎国的援军,从牂牁江直下。
1705366305
1705366306
五路大军的目标都是南越国首都番禺。虽然是五路大军,但事实上起到了作用的只有前面两路。首先到达战斗位置的是楼船将军杨仆,杨仆在第二年冬天先到达了韶关以北的石门,大破越军,得到了南越的舰队和粮草,在这里等待伏波将军路博德的到来。伏波将军带领的军队也是以罪犯为主,到达时只有千余人。两路大军会合后,向番禺进军。在番禺驻扎时,楼船将军选择了城市的东南面,伏波将军选择了西北面,将城市合围。在攻城战中,两位将军的策略也是不一样的,楼船将军采取了直接进攻的战术,而伏波将军则以怀柔为主,到最后,南越害怕汉军的武力,选择了向伏波将军投降。
1705366307
1705366308
首都投降后,南越国其余辖区也纷纷投降,就连最南面深入越南境内的瓯骆国四十余万人也选择了投降。
1705366309
1705366310
伏波将军路博德等攻破了南越之后,将它并入中央政府的管辖,并设立了九个郡,分别是儋耳、珠崖、南海、苍梧、九真、郁林、日南、合浦和交趾。[135]其中日南、九真和交趾三郡可能都已经深入了越南境内,日南更是直达越南中部,可能已经超出了红河三角洲的范围。
[
上一页 ]
[ :1.70536626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