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373910
[15]参见[意]利玛窦、[比]金尼阁著,何高济、王遵仲、李申译:《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47—156页。
1705373911
1705373912
[16]《明史·张居正传》。张居正改革述评见《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1705373913
1705373914
[17]至今利玛窦建立仙花寺的地点仍然可以在肇庆找到。
1705373915
1705373916
[18]肇庆府属于岭西道,岭西道属于广东布政司。
1705373917
1705373918
[19]参见[意]利玛窦、[比]金尼阁著,何高济、王遵仲、李申译:《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57—219页。
1705373919
1705373920
[20]《明史》中吴文华有专传,吴善和刘继文只能得知其职务。
1705373921
1705373922
[21]《利玛窦中国札记》第三卷第一章。刘继文驱逐传教士时试图给他们一笔钱作为补偿,利玛窦没有接受这笔钱,这样的做法让廉洁的刘继文吃惊,于是将驱逐改为离开肇庆,到辖区内其他任何一个城市居住,利玛窦选择了韶州。
1705373923
1705373924
[22]名汝夔,太素是他的字。
1705373925
1705373926
[23]《明史·瞿景淳传》并未记载瞿太素,其原因可能在于他已经被逐出家门了。
1705373927
1705373928
[24]参见[意]利玛窦、[比]金尼阁著,何高济、王遵仲、李申译:《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42—274页。
1705373929
1705373930
[25]《明史·日本传》。
1705373931
1705373932
[26]徐大任曾在广东任职广东兵备道。
1705373933
1705373934
[27]乐安国1451年(景泰二年)封,建安国1481年(成化十七年)封。利玛窦时期的两王分别是第四代和第五代。见《明史·诸王世表第三》。
1705373935
1705373936
[28]参见[意]利玛窦、[比]金尼阁著,何高济、王遵仲、李申译:《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319—327页。
1705373937
1705373938
[29]参考《明史·徐光启传》。
1705373939
1705373940
[30]参见[意]利玛窦、[比]金尼阁著,何高济、王遵仲、李申译:《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422—427页。
1705373941
1705373942
[31]参见《马可波罗行纪》。
1705373943
1705373944
[32]至今巴布尔的墓葬仍然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本书作者曾经去拜访过他最后的栖身之所。
1705373945
1705373946
[33]参考《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1705373947
1705373948
[34]参见[法]阿德尔、[法]哈比卜主编,蓝琪译:《中亚文明史》第5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年版,第236—257页。
1705373949
1705373950
[35]参考罗杰·克劳利《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
1705373951
1705373952
[36]位于现代巴基斯坦。
1705373953
1705373954
[37]鄂本笃事迹见《利玛窦中国札记》第五卷第十一到十三章。同见《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一编第六章第二十六节。
1705373955
1705373956
[38]乌兹别克人的情况见下一章。
1705373957
1705373958
[39]即今帕米尔高原。
1705373959
[
上一页 ]
[ :1.705373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