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503488e+09
1705503488 当时,周达观看到的吴哥已经发展到我们今天了解的程度。从阇耶跋摩七世在位的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开始,吴哥城经历了大规模修建过程。城市以吴哥通王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大水塘,北面是圣剑寺,南面是巴肯寺和吴哥窟。今天我们在吴哥看到的遗迹在周达观到访时基本都已建成。虽然阇耶跋摩二世将佛教奉为国教,但此后婆罗门教湿婆派掀起了一场反佛教运动,大量佛教造像、碑刻和浮雕遭到破坏,甚至被拆毁。吴哥的衰败由此开始,直至1431年王室和大部分当地居民迁离此地。
1705503489
1705503490 周达观最初的描述是关于吴哥通王城的,他称之为“州城”,即被城墙围绕的城市,从梵语“城市”(Nagara)一词演变而来。这是阇耶跋摩七世在周达观到达前一个世纪修建的城市中心。周达观在雄伟的城墙前驻足,发现城墙上共有五座城门。
1705503491
1705503492 ……门各两重。惟东向开二门,馀向开一门。城之外皆巨濠,濠之上皆通衢大桥。桥之两傍,各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将军之状,甚巨而狞。五门皆相似。桥之阑皆石为之,凿为蛇形,蛇皆九头,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势。城门之上有大石佛头五,面向四方。中置其一,饰之以金。门之两傍,凿石为象形。[9]
1705503493
1705503494 石将军是毗湿奴[10]传说中搅乳海里的鬼怪神仙,石佛首是阇耶跋摩七世十分看重的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吴哥通王城的城门和桥梁也极具观感,这些都给中国文人周达观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尚未让他痴迷。他的描述简单而朴实,如果他对婆罗门教和佛教文明有更多了解,那么对吴哥神像的描写将更像考古学家。
1705503495
1705503496 原作者周达观和译者伯希和之间有很多共同点。伯希和反复修改自己的译作,直至去世才算罢休。
1705503497
1705503498 根据周达观的描写,吴哥通王城门禁止狗和割去脚趾的罪犯进入。他进入城中,穿过城市。百姓的住所都是木质结构,覆以蒿杆,达官显贵的房顶则是瓦片。他来到一个地方,“有金塔一座,傍有石塔二十余座,石屋百余间”,这就是巴戎寺,阇耶跋摩七世的皇家大庙。再往北走,他看到“有铜塔一座,比金塔更高,望之郁然,其下亦有石屋十数间”,这是巴芳寺,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国王在11世纪中期建造的高大建筑,当时高棉帝国正值婆罗门教湿婆派苦行者当政。据亨利·帕门蒂尔估计,巴芳寺高度超过五十米[11],难怪引发周达观高声赞叹,并认为它极其壮观。
1705503499
1705503500 紧接着,周达观来到罗贞陀罗跋摩二世国王在10世纪建造的空中宫殿。他从中国来到这里,不正是为了见到国王吗?所以这里才是此行的真正目的地。宫殿里有一座金塔,周达观同样给予赞叹,虽未过分渲染,但仍难掩内心的激动:
1705503501
1705503502 ……修廊复道,突兀参差,稍有规模。其莅事处有金窗棂,左右方柱上有镜,约四五十面,列放于窗之旁。其下为象形。闻内中多有奇处,防禁甚严,不可得而见也。
1705503503
1705503504 周达观没有见到国王,但他听说国王每晚都要去金塔顶过夜。有廷臣对他证实说:
1705503505
1705503506 土人皆谓塔之中有九头蛇精,乃一国之土地主也。系女身,每夜则见。国主则先与之同寝交媾,虽其妻亦不敢入。二鼔乃出,方可与妻妾同睡。若此精一夜不见,则番王死期至矣;若番王一夜不往,则必获灾祸。
1705503507
1705503508
1705503509 中国最早的使者到达这里一千年后,有关柬埔寨起源的神话传说丝毫没有减少本身的生动和鲜活。每天晚上,同样的故事还在上演。国王和化成女人的九头蛇精结合,正如古时的陈如和叶柳公主那样。这是最神圣的时刻,这样的私密场所禁止世俗凡人和外国人进入也完全合情合理。如果结合被迫中断,或者国王没来,再或者蛇精没有出现,大祸便会降临。这就是周达观记录的神话传说,康泰和朱应之后的史家也都是这样描述的。这种神秘的仪式体现了柬埔寨和印度的交融,也在中国和印度之间建立起了某种联系。
1705503510
1705503511
1705503512 距离吴哥东北三十五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圣山,名叫荔枝山。9世纪初,阇耶跋摩二世国王在那里修建了最初的吴哥城。为了修建首都,阇耶跋摩二世选择了一座红土山头。在神话传说里,陈如和蛇王的女儿就是在那里相爱的。如今那个地方仍叫做中国园(Ran Cin),因为在远古时代,一条中国帆船曾在那里搁浅。柬埔寨的传统和传说交相辉映,如果说当地宗教受到了印度影响,那么政治上联系最紧密的还是中国。
1705503513
1705503514 周达观了解到,1295年他还没离开中国的时候,吴哥宫廷发生过一起政变。老国王阇耶跋摩八世在位四十二年时,驸马因陀罗跋摩发动了军事政变,老国王被迫让位。
1705503515
1705503516 新主乃故国主之婿,原以典兵为职。其妇翁爱女,女密窃金剑,以付其夫,以故亲子不得承袭。尝谋起兵,为新主所觉,斩其趾而安置于幽室。
1705503517
1705503518 周达观还了解到,吴哥王朝曾进行全民动员,抵抗兰甘亨大帝的暹罗王国的进攻。新国王改变了反佛教政策,他也许希望占婆教徒和占人口大多数的佛教徒能够达成和解。为寻求保护,因陀罗跋摩向中国皇帝表达了敬意。周达观对因陀罗跋摩的服饰也进行了一番描写。当时只有国王的衣服上可以出现多个花枝图案。只见他头戴金王冠,发髻上别着好似茉莉花的芳香花环,脖子上挂着大珍珠,大概有三磅重,另外还戴着手镯、金戒指。他光着脚,脚掌和手掌都染成红色。他每年出宫四五次,手里总拿着金剑,这是吴哥王朝权力的象征。“凡出时诸军马拥其前,旗帜鼓乐踵其后。宫女……手执巨烛……又有宫女,皆执内中金银器皿及文饰之具,制度迥别,不知其何所用。又有宫女,手执摽枪摽牌为内兵……其诸臣僚国戚,皆骑象在前……又其次则国主之妻及妾媵,或轿或车,或马或象,其销金凉伞何止百余。其后则是国主,立于象上,手持金剑。象之牙亦以金套之。打销金白凉伞凡二十余柄,其伞柄皆金为之。其四围拥簇之象甚多,又有军马护之。”
1705503519
1705503520 这段对国王出宫的描写是唯一一段文字记载,因为20世纪初的柬埔寨和越南、中国一样,已经不再保存历史档案。这段文字流传很广,以前和现在都在中小学甚至大学里教授,《真腊风土记》的译文由此成为柬埔寨历史记忆中的重要一章,因为其中不仅有对国王的记录,更有对民众的细致描述。
1705503521
1705503522 中国文人周达观曾住在当地人家中,对近距离接触过的人持着一种高傲和戏谑的态度。他写到,“蛮俗人物粗丑而甚黑”,所有人都绾着发髻,光着膀子,只在腰上系一块布(即沙笼,出于中国人的强烈要求),赤着脚。无论男女,都喜欢熏檀香、麝香和其他香料。这个地处东南亚的国家气候炎热,当地人无论白天黑夜都要数次沐浴,暴露成癖,屡教不改。即使在一千年前,这种有失体统的行为已然让康泰和朱应惊骇不已。
1705503523
1705503524 不分男女,皆裸形入池,惟父母尊年在池,则子女卑幼不敢入。或卑幼先在池,则尊长亦须回避之,如行辈则无拘也。但以左手遮其牝门入水而已。或三四日,或五六日,城中妇女三三五五咸至城外河中澡洗。至河边,脱去所缠之布而入水。会聚于河者,动以千数,虽府第妇女亦预焉。略不以为耻,自踵至顶,皆可得而见之。
1705503525
1705503526 周达观深谙中国传统礼数。他对当地的了解不断深入,发现当地人私生活中让他感到惊愕的地方不计其数,妇女产后的措施更是吸引了他的注意。“番妇”生产之后立即用一种加盐的热米汤涂抹阴部,促使外阴收缩,如此可以“收敛常如室女”。周达观刚听说这种做法时根本不相信,但后来有机会加以证实,因为他这样描述道:“既而所泊之家有女育子,备知其事。且次日即抱婴儿,同往河内澡洗,尤所怪见。”在他看来,这样的故事比巴芳寺更有吸引力。
1705503527
1705503528 通过日常接触,周达观发现当地人的一些风俗实在让中国人难以接受。
1705503529
1705503530 又每见人言:番妇多淫,产后一两日即与夫合,若丈夫不中所欲,即有买臣见弃之事。若丈夫适有远役,只数夜则可。过十数夜,其妇必曰:“我非是鬼,如何孤眠?”淫荡之心尤切。然亦闻有守志者。
1705503531
1705503532 骄奢纵欲、有失体统,周达观对这些典型的陋习都有极为详细的描述。他甚至提到了一种骇人听闻的习俗“阵毯”,态度也从惊愕发展到斥责。
1705503533
1705503534 富室之女自七岁至九岁,至贫之家则止于十一岁,必命僧道去其童身,名曰阵毯。……向上好僧皆为官户富室所先,贫者不暇择也。官富之家,馈以酒米、布帛、槟榔、银器之类……盖以一岁之中一僧止可御一女,僧既允受,更不他许。是夜大设饮食、鼓乐,会亲邻,门外缚一高棚,装塑泥人、泥兽之属于其上。……闻至期,与女俱入房,亲以手去其童,纳之酒中。或谓父母亲邻各点于额上,或谓俱尝以口,或谓僧与女交媾之事,或谓无此。但不容唐人见之,所以莫知其的。
1705503535
1705503536 伯希和通过翻译周达观的著作,体会到这个中国人身上有隐忍和谦卑的优良品德。忽必烈的使者周达观总结的经验没有被法国东方学者伯希和丢弃:对世界的看法应如实客观,而不应凭主观想象。吴哥人的风俗习惯也许会让人震惊,但未必需要改变。在伯希和心目中,周达观和沙畹、考狄、列维一样,也是一位大师。
1705503537
[ 上一页 ]  [ :1.7055034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