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533530
除却这个两难的局面,还有一个问题更让人头疼,那就是我对于中国当局那份情感。政府已经进入弥留状态,大使馆在这时候发布公告,立刻会引起民间恐慌,这无疑是在背后捅了当局一刀子。在中国人看来,没什么比交情更重要,而他们认为美国人是他们的朋友,我自己也和大多数官员、很多中国人私交不错。如果大使是他们不熟悉的,就不会有这样的顾虑,履行正常的职责即可,但是中方希望我能够体谅他们的苦衷。于是,我只好劝说同事暂时不要采取行动,万不得已时,再发出公告。
1705533531
1705533532
按照程序,最先接到通知的是外交部,在北平的委员长马上接到了他们的报告。他发给我一封长长的电报,要求我不要发布公告(无论如何都不能公开),说政府有能力保护美国公民,请我一定要放心。我无法固执己见,这是一个国家元首做出的诚恳承诺,于是,我向他保证会拖延几天。而美国人则认为,中国政府不如公开美国使馆的公告,这样好过流言满天飞。四天后,我们发布了警告,这警告真的引起了骚动。其实,公告的内容并不骇人听闻,我们只是建议:政变可能发生,不打算留在这里的人请在交通顺畅的情况下离开。不久后,我们又发布了一个措辞强烈的警告,我们建议所有北方的美国公民,特别是女性、儿童和病患,在没有“非留下不可的理由”的情况下,请立即联系大使馆,紧急离开京津地区。不久后,我们又向驻华的所有使馆发布了类似消息。中国公民看到这接二连三的警告后感到十分不安,中国人一向觉得美国使馆有特殊的情报来源,可以预知一切。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人注意着。政府责怪使馆扰乱民心,事实上,我们也承认,这样的举动无疑是火上浇油。可是,难民潮的苗头已经出现,不管外国人有怎样的行动,民众都会陷入恐慌。
1705533533
1705533534
济南被攻下后,共产党军队在陈毅的带领下向徐州进军,徐州距离南京只有200英里。徐州是全国最重要的铁路枢纽,而全国最大的国民党军队也驻扎于此,这里的军备十分充足。国民党将士间弥散着悲观的情绪,他们认为共产党会打散驻军,或者绕过徐州直奔首都南京。委员长一再坚持,军队士气燃烧了起来,最后,他们放弃了徐州,并且在撤退前带走了所有能带走的军备,不能带走的全部销毁。陈毅没想到这一点,多亏刘伯承的协助,共产党军队才包围了撤出徐州城的国民党军队。而徐州的南面已经陷入了一片火海,双方共有50多万兵力卷入战争。几个星期都在进行战斗,国民党军队死伤惨重,只好撤退到南方。共产党军队也损失重大,大半物资都被耗费。民众很清楚,早晚有一天会在上海和南京看到共产党军队,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一天会何时来临。两党是否会重新和谈,以免江南卷入战火之中?
1705533535
1705533536
12.美国救兵
1705533537
1705533538
1948年最后的几个月,是以悲剧落幕的。国民党军队面临不断的失败,货币贬值,民众的支持率也不断下降。身处惊涛骇浪中心的委员长,冷静地迎战,指挥着大局,而他的属下已经显得十分恐慌了。他们都知道,国民党大势已去。他这一辈子戎马天下,几次被逼上绝路,可几次都逃脱命运的枷锁,浴火重生。当他的敌人是共产主义时,太平洋对岸的盟友也在为同样的世界而奋斗。委员长坚信美国国会将会给予救援,所以他要做的只有坚守。
1705533539
1705533540
9月初的时候,我被他敦促回华盛顿搬救兵。外交部长王世杰博士在10月份去巴黎参加联合国会议,与马歇尔将军就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国务卿对前行政院院长张群十分欣赏。委员长在听完王博士的汇报后,决定将张先生派到华盛顿去进行游说。幸运的是,在此之前,张博士曾来到我这里咨询,我向他解释了使团之前并没有取得成果。实际上,从国务卿和王博士的谈话中就可以看出端倪。委员长还向杜鲁门总统发了一封紧急求助信,总统的回答十分委婉,但他的意思是:不可能同意大量军事援助。中国人不喜欢得罪别人,这是他们的传统,所以,陈述事实时他们喜欢拐弯抹角,将本意半隐半露地说出来。而这样的结果就是,直率的美国人想要礼尚往来时,就会注意在措辞上的应用,而不是字里行间的意义。
1705533541
1705533542
不同的文化传统所造成的问题,在巴黎会议上暴露了出来。王博士希望本次任务能顺利完成,报纸则急于振作民心,他们看到曙光就宣传,结果让双方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不过,真正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委员长的执着。他坚持一种别人无法了解的信念,他认定了自己的坚持是正确的。他坚信自己一定能说服美国人提供援助,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打击共产主义。
1705533543
1705533544
13.孙科内阁
1705533545
1705533546
蒋夫人在1948年感恩节那天的中午激动地打电话给我,叫我赶紧过去。而后我得知,马歇尔将军和她刚刚通过越洋电话。马歇尔将军于美国东部时间前一天夜里从华盛顿回到了里斯堡,两人就蒋夫人访美一事进行了磋商。我想告诉她,就算她去了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可这话我没有说出口,只是老老实实地帮她安排了行程,以便她可以早些出发。不久后,委员长问我蒋夫人是否同我商量过。他是希望蒋夫人与我商量的,并对这次出访不抱太大希望。
1705533547
1705533548
那几个月,我备受煎熬。这个国家在我的眼前逐渐支离破碎,劳苦大众忍受战火的蹂躏,而我却无能为力,对此我心如刀绞。有多少人被残杀?被历史的车轮碾碎?有多少人家破人亡、背井离乡?有多少人在国民党的铁骑下痛苦呻吟?被政府无情地剥削着?
1705533549
1705533550
多年的交情让我对委员长十分同情,我欣赏他优秀的人格。他在全国民众的激情簇拥下,带领国家阻击日本侵略,这是我亲眼所见。爱国热情、克服艰难的决心,这都是当时民众自发的,而如今,民众忧郁、冷漠,和过去形成了鲜明对比。战争只能继续,委员长没有别的选择,人民对胜利失去了信心,对他的反对声也越来越高涨。
1705533551
1705533552
11月,翁文灏[84]博士辞去了行政院院长一职。委员长理想的继任者是胡适博士,他想重组内阁,但是没有成功。这是个烂摊子,没有人想挑起,在百般劝说下,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博士最终同意就职。孙科博士的出任可以象征性地弥补党内日渐扩大的裂痕,结果,他的上任令各方普遍失望和沮丧。虽然如此,孙科博士依旧大胆地要求,合法实权是内阁应该拥有的权力,这个权力可以决定是要和平还是要战争,而他本人是拥护和平的。不久,他启程去上海动手术,结果,全国在他动手术期间陷入了危机。
1705533553
1705533554
1705533555
1705533556
1705533557
孙 科
1705533558
1705533559
孙科于12月中旬回到了首都,开始重建内阁,但是在当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孙科不知道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而且没有人想要加入他的内阁。当时,情况严峻而黑暗,在别人眼里这只是一出好笑的闹剧。有一天他请我过去,向我请教美国援助的可能性。如果没有援助,他请我告诉他当前美国政府对于中国局势的看法。他问我是否和共产党有过直接接触,我否认了,他便开始考虑如何建立这样的渠道。而就是在这次以后,美国遭到了他公开的指责,我们被他说成抛弃国民政府不管。这时,吴铁城[85]被委员长召回了身边。他是一名忠诚的国民党党员,他支持孙科的理想,可他不想加入内阁。委员长交给他实权,让他出任副院长。
1705533560
1705533561
14.走下政坛的蒋介石
1705533562
1705533563
在冷峻的现实面前,拥有过人坚强意志的蒋介石委员长屈服了。国民党军队在首都以北100到200英里的地区与共产党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国民党在这场战役里投入了所有能用的储备,可是他们的伤亡依旧惨不忍睹,事实上,政府已经一败涂地。9月至今,金元跌幅达到98%,民众渴望和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白崇禧将军是国民党军官中最高级别的军官之一,他从汉口发来一份电报给委员长,为了和平请委员长辞职。中山陵附近有一所别致的府邸,那里一直无人居住,在委员长的帮助下,蒋夫人将其改造成一座教堂,取名为“胜利之歌”,是专门为政府的基督徒准备的。委员长在平安夜和人们一起来到教堂,并高唱圣诞赞歌。第二天,圣诞节。这一天是他从西安事变中被释放12周年的纪念日,也是他强烈支持宪法通过1周年的纪念日,清晨,蒋介石做出了决定,他决定下台,由副总统李宗仁全权接替他的职务,为国家的幸福决定一条正确的路。他宣布辞退德高望重的总统办公室秘书,由另一个姓吴的人来接替,这个重大决议的所有细节都需要他按照顺序依次执行。张群和张治中被吴先生叫来帮忙,而后他们拜访了李宗仁副总统。宣布总统正式辞职后,李宗仁将即刻发布一篇措辞严谨的宣言,呼吁共产党进行和谈,双方达成停火协议。
1705533564
1705533565
1705533566
1705533567
1705533568
司徒雷登与蒋介石、李宗仁会晤
1705533569
1705533570
他们立刻开始起草宣言,并且准备工作也十分顺利。可也正是这时,共产党的广播里广播了45名“战犯”的名字,为首的就是委员长和蒋夫人。这令委员长勃然大怒,而策划小组非常担心他会改变主意。果然,他们猜中了,委员长匆忙间下了命令,全国所有的高层军事指挥官被召集起来,第二个星期大家忙得焦头烂额。虽然我能够得到最新的消息,但是我还得不断提醒自己要保持慎重。所有人都在谣言四起和焦急中等待着真相公布于众。通常,委员长都会在新年之际发表全国公告,他每年都是这样做的,而公告的内容一般来说一周之前就会知晓。但是,这次的草案在31日下午才进行翻译、发放,并且谁都不许在最后命令之前发布。当天晚上,委员长在府邸接待了国民党最核心的圈子,他们在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且熬过了新年的午夜。他们的讨论对新年文告没产生任何影响。所有的报纸都在元旦的清晨刊登了最后的版本。尽管文告总体看上去十分庄严,但是包含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它无视政府面临的巨大危机。虽然文告打开了通往和平的大门,但是却没有记录该如何去做。
1705533571
1705533572
15.来自美国的联合军事顾问团
1705533573
1705533574
这两年,共产党取得了全面胜利,而决定他们胜利的因素是军事局势。这段时间内,不管是美国还是国民党政府在这方面都没有取得任何成效,当时,两国政府寄希望于马歇尔谈判后可能建立一个联合政府,国共两党军队由美军负责重组,这样一支单一、高效、规模精简的国家军队就形成了。美国成立了一个包含陆海空三军军官在内的团体,向中国提供一切设备和必要服务,“美国联合军事顾问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该团由500名军官组成,并同时拥有差不多这个数量的士兵。以军官为首的大部分人都将家眷带到了中国。在中美双方已达成的协议中,美方在华行动的费用由中方负担,可是,这项费用却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都是因为财政赤字越来越严重,货币巨幅贬值造成的。最初的理想是用西方最好的军事理论加速国民党军队的现代化,同时遏制国共两党自相残杀。
1705533575
1705533576
国共谈判耗费了1946年的大部分时光,由于认为和平会降临,所以顾问团结构并没有变化。他们在帮助国民党军队改造体系、培训将士。到那年年底时,谈判破裂,但是顾问团依旧抱着一丝希望,相信最终能够和解,这样它还是能对中国的和平进步做出贡献的。可如果现在解散,又没有一个组织来接替,那就说明美国已经放弃了希望,未来将不会给中国提供任何援助。可从另一个角度说,共产党批评该团体还在中国存在的事实,并且指责它帮助敌军,为此,共产党掀起了新一轮的反美情绪。事实上,顾问团能给国民党军队带来的帮助很少很少。
1705533577
1705533578
实际上,它的职责范围只是在理论上帮助国民党军队进行体制改革,培养军官和新兵。大卫·巴尔将军在1948年1月出任军事顾问团负责人,他可以向委员长提供一些非正式的机密建议。巴尔将军是一名出色的美国军人,在如此困难的局势前,他竭尽所能。他如果想让自己的建议发挥到最大作用,他的下属就必须要全力执行。他们直接接触地区指挥官和底层官员,并与供应部门和财政局建立了良好而密切的关系,只有在物资充足时,才能够确保中国人将建议付诸实施,以此来提高军队的素质。委员长非常敬重巴尔将军,将军每次提出忠告时,他都会聚精会神地倾听。只是,委员长是个传统的中国人,需要从个人和政治上考虑,并不会去考虑单纯的军事因素和刚刚兴起的从后勤学角度出发策划的军事行动。
1705533579
[
上一页 ]
[ :1.7055335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