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566390
[36] 席勒在这里化用了莎士比亚的喜剧《无事生非》(Much adoe about nothing ,德语译为Viel Lärm um Nichts ,1600)的标题。
1705566391
1705566392
[37] MA Ⅴ,S. 849.
1705566393
1705566394
[38] 玛丽·安托瓦内特,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莎之女,法国王后,1793年10月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了断头台。
1705566395
1705566396
[39] 约翰·卡斯帕尔·拉瓦特(Johann Caspar Lavater,1741~1801),瑞士教士、作家,歌德好友,开创了面相学(Physiognomie),即从人的面部特征推断其性格。
1705566397
1705566398
[40] Goethes Brief,Bd. 1,S. 365.
1705566399
1705566400
[41] 伊丽莎·封·德·雷克(1754~1813),生于拉脱维亚,波罗的海德意志人,于1779年发表了《关于臭名昭著的卡廖斯特罗1779年在米陶之逗留及其魔术伎俩的消息》(Nachricht von des berüchtigten Cagliostro Aufenthalt in Mitau im Jahre 1779 und dessen magischen Operationen ),揭穿了卡廖斯特罗的真面目。米陶(Mitau)即今天拉脱维亚的叶尔加瓦(Jelgava)。
1705566401
1705566402
[42] Dann 2002,S. 1021.
1705566403
1705566404
[43] 所谓“桌灵转”是一种流行于18世纪的招魂术:一群人围坐在一张圆桌边,将手置于桌上,共同发挥精神力,使得桌子开始转动,此时逝者的灵魂便将显灵并说出有关生者的预言。
1705566405
1705566406
[44] “塔社”,典出歌德《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小说中对威廉的成长轨迹施加过影响的大多数角色都是“塔社”这一神秘社团的成员,威廉的学习时代是“塔社”一手安排的结果,见《学习时代》第七卷第九章。参见《歌德文集》(第二卷),第464~469页。
1705566407
1705566408
[45] 让·保尔(1763~1825),原名弗里德里希·里希特(Friedrich Richter),因崇敬让-雅克·卢梭而改名,代表作小说《提坦》讲述了年轻人阿尔班诺(Albano)的成长故事。
1705566409
1705566410
[46] 阿希姆·封·阿尔尼姆(1781~1813),德国浪漫派作家,与克莱门斯·布伦塔诺(Clemens Brantano)共同搜集了德国民歌并编成了《男童的神秘号角》(Des Knaben Wunderhorn ,1805)。《皇冠守卫者》是其发表于1817年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1705566411
1705566412
[47] 《威廉·洛维尔》是路德维希·蒂克于1795~1796年发表的一部书信体长篇小说。原书作者误将小说标题写作“Wilhelm Lovell”,已更正。
1705566413
1705566414
[48] 卡尔·亚历山大·封·符腾堡公爵(Karl Alexander von Württemberg,1684~1737)因曾服役于哈布斯堡皇室的军队,于1712年改宗天主教。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欧根·封·符腾堡王子(Prinz Friedrich Heinrich Eugen von Württemberg,1758~1822),符腾堡公爵卡尔·欧根的侄子,笃信玫瑰十字会、共济会与神秘主义,他成为席勒小说《招魂唤鬼者》的原型。
1705566415
1705566416
[49] 卡尔·格罗瑟(1768~1847),德国通俗作家,代表作四卷本小说《天才——出自C**·封·G**侯爵手稿》(Der Genius. Aus den Papieren des Marquis C** von G** ,1790~1794)为后世惊悚小说与哥特式小说(Gothic Novel)提供了启发与素材。
1705566417
1705566418
[50] Grosse S. 7.
1705566419
1705566420
[51] 约翰·克里斯多夫·沃尔纳(1732~1800),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治下普鲁士政治家,于1788年升任政务及司法部长并掌管宗教部门,极力促使国王于1788年7月9日颁布了限制宗教信仰自由的法令(Religionsedikt von 9. Juli 1788),又于12月19日颁布了出版审查令(Zensuredikt vom 19. Dezember 1788)。
1705566421
1705566422
[52] MA Ⅱ,S. 126. 语出《唐·卡洛斯》第三幕第十场,汉译参见《席勒文集》(第三卷),第194页。
1705566423
1705566424
[53] 塞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1~65),古罗马斯多葛派(Stoa)哲学家、文学家,著有若干悲剧及关于道德哲学的《道德书简》(Epistulae morales ),因被古罗马暴君尼禄(Nero,37~68)怀疑卷入针对他的行刺事件而被迫自尽。
1705566425
1705566426
[54] 路多维科·阿里奥斯托(Ludovico Ariosto,1474~1533),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家,代表作《疯狂的罗兰》(Orlando furioso ,1516)是一部以中世纪骑士史诗《罗兰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 ,约作于12世纪初)为蓝本的诗化小说。
1705566427
1705566428
[55] Zit. n. Lennhoff 1930,S. 40.
1705566429
1705566430
[56] 亚当·魏斯豪普特(1748~1830),德国教会法学家,于1776年在巴伐利亚的因戈尔施塔特创立了“光照派”。关于“光照派”,可参见本书第十章注释部分。
1705566431
1705566432
[57] Novalis Bd. 2,S. 334.
1705566433
1705566434
[58] 卡纳莱托(1697~1768),意大利画家,尤擅威尼斯风景画。
1705566435
1705566436
[59] 关于“死于威尼斯”的母题,可参考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的经典小说《死于威尼斯》(Der Tod in Venedig ,1911),汉译参见〔德〕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黄燎宇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1705566437
1705566438
[60] 《阿丁盖罗》是威廉·海因瑟于1787年发表的书信体小说。海因瑟对艺术颇有造诣,曾于1780年周游意大利,并将见闻写入此书,在歌德《意大利游记》(Italienische Reise )发表30年前就展现了藏于意大利的古希腊罗马艺术世界。
1705566439
[
上一页 ]
[ :1.7055663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