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597485e+09
1705597485
1705597486 “活着与想其实是一个意思。”一个人的想法决定了他的活法,由其活法亦可知道他的想法。
1705597487
1705597488 父母不为自己的子女着想,哪个子女肯把这样的父母当作心灵的港湾呢?
1705597489
1705597490 国王与百姓之间的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
1705597491
1705597492 人的志向越远大,他内心的世界也就越宽广。如果一个人没有远大的抱负,一生拘泥于满足私欲,这种人的世界也只限于“我一个人”的范畴。
1705597493
1705597494
1705597495
1705597496
1705597497 朴槿惠日记:真实记录韩国首位女总统的心路历程 [:1705593992]
1705597498 朴槿惠日记:真实记录韩国首位女总统的心路历程 3.被公开的最后一部分日记(朴槿惠41岁)
1705597499
1705597500 这是朴槿惠的思想日臻完善的时期。她所公开的最后一篇日记写于1993年7月26日。
1705597501
1705597502 最后一篇日记内容如下:
1705597503
1705597504 “上帝赋予的义务,人生必须完成的事情,这些都是实现自我价值不可或缺的条件。”
1705597505
1705597506 之前的日记里还有这样的字句:
1705597507
1705597508 “我的一生中有三件无价之宝,一是我这颗光明磊落的心,二是由我正直的言行带来的周边人平静的心,三是上帝赐予我的充实、勤勉的每一天。”
1705597509
1705597510 听起来这三件无价之宝似乎是朴槿惠追求幸福生活的良好愿望,可仔细品味起来就会发现,这三件宝实际上是作为人类的一员所必须承担的义务,而认真履行这个义务的过程也是朴槿惠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1705597511
1705597512 这就是朴槿惠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与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去看世界的人不同,朴槿惠似乎把自己看作是为申明大义而必须奉献的“工具”。也许朴槿惠的使命感已经到了达观的境界。
1705597513
1705597514 1998年,朴槿惠以《把苦难当作朋友,把真实当作灯塔》一书公开了自己的日记。那么她为什么没有公开1993年下半年至1998年之间的日记呢?因为在那段时间里,朴槿惠将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了个人生活之上。
1705597515
1705597516 继1994年当选为韩国文人协会会员之后,朴槿惠于1995年出版了她的处女作《我的内心之旅》。1995年起又担任“正修奖学会”董事长一职,回归社会活动。这个时期的朴槿惠在社会活动中,通过奖学事业力图实现“利他主义人生”;在个人生活中,她似乎享受舞文弄笔的文人生活。
1705597517
1705597518 这是朴槿惠前半生一直渴望的安定的生活,然而这种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也许这就是朴槿惠的命运。
1705597519
1705597520 1993年1月6日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1705597521
1705597522 每个人都具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同时也具有善良的一面和丑恶的一面。善于发现身边众人善良一面的人,是能够引领这个世界走向光明的能人。
1705597523
1705597524 想成为这样的人,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
1705597525
1705597526 医疗防疫部门的守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就像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抵御各种病毒一样,平时的内心管理也重在预防恶习的侵入。
1705597527
1705597528 与我们的身体一样,内心的薄弱之处一旦遭受恶习的攻击,就会做出种种违心的举止行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情感调整和情感管理过程。
1705597529
1705597530 1993年1月7日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1705597531
1705597532 就像一刻都不曾停留、悄悄流逝的时间一样,世上万物也不曾停息过一刻,始终处于变化之中。
1705597533
1705597534 周围的人在变,我的心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 上一页 ]  [ :1.70559748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