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613738e+09
1705613738
1705613739 伊格纳西奥是少数几个质疑他们的人,甚至还质疑了评审团的资质。不过质疑并没有引起任何波澜。伊格纳西奥没有因此丧失威望,没遭雷劈,他的房子也没被纵火,家人们也并没因此遭受文学黑暗时期的诅咒。
1705613740
1705613741 伊格纳西奥总是在观点和分析中注入自己的激情。他也为此付出过高昂的代价,比如他2004年曾经被当时拥有旺泉出版社的《国家报》扫地出门。伊格纳西奥说这场事故是“审查制度对其自由言论的侵犯”。
1705613742
1705613743 他与以刘易斯·巴塞特斯为首的报纸编辑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起因是埃切瓦里亚对自己最不喜欢的一本书——巴斯克作家贝尔纳多·阿恰加的《风琴师的儿子》的评论,《国家报》的编辑们认为伊格纳西奥的评论太过残酷。
1705613744
1705613745 自从被埃切瓦里亚评论后,三个月里这本书完全没有销量,而贝尔纳多·阿恰加也是旺泉出版社的作家。埃切瓦里亚因此被雪藏了三个月,不能在报纸上发表任何言论。之后,他很快就辞职了。
1705613746
1705613747 埃切瓦里亚和豪尔赫·博尔皮之间还发生过另一场争论。争论是由2004年4月18日埃切瓦里亚在智利的《民族报》上发表的关于《美洲言论》(塞依斯·巴拉尔出版社)的评论引起的。《美洲言论》一书收集了2003年那次著名的塞维利亚作家聚会上参与者们的文章,而那次聚会也是波拉尼奥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亮相,几周后他就离开了人世。埃切瓦里亚的主要观点如下。
1705613748
1705613749 所有的人都在那儿,围着大师吱吱乱叫:“是我,是我,老师,到我了吗?”假装自己被选中的样子,似乎连神的力量都想唤醒,用在自己身上。罗贝托在那儿笑着——这些人怎么会没注意到呢?——他们这些,朋友或是敌人,机灵鬼或是蠢蛋,都在说着,“年轻的作家们都将身心卖给了市场”,“文学,尤其是拉丁美洲的文学,是社会的成功”,“我们只在乎成功,在乎金钱,在乎名誉”,“我们必须赶紧卖掉自己的书,不管卖给谁,不然市场就对我们没兴趣了”,“如果需要牺牲掉博尔赫斯,我们也会照做的:我们是胆怯的凶手,是谨慎的凶手”。
1705613750
1705613751 这就是让博尔皮生气的一段节选。
1705613752
1705613753 博尔皮通过2004年7月在墨西哥杂志《自由文学》西班牙版上的一个专栏发表了题为“驳伊格纳西奥·埃切瓦里亚”的文章。“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波拉尼奥去塞维利亚参会的真正原因。尽管这件事让埃切瓦里亚很困扰,但对于我们这些作家来说,我们是带着对波拉尼奥的作品和对他本人真诚的崇敬去参会的。至少从我的感觉来说,罗贝托当时跟我们所有人聊得非常愉快。我想说的就是这些。”墨西哥作家这样写道,也就此划清了与埃切瓦里亚的界限,两人的对立一直持续到今天。
1705613754
1705613755 我们因为要撰写本书,也因为里卡多·奥斯即将拍摄纪录片《未来的战役Ⅱ》,而有机会采访到伊格纳西奥。此时,波拉尼奥的作品早已声名大噪。
1705613756
1705613757 应定居在赫罗纳的智利年轻作家豪尔赫·莫拉雷斯的要求,当地的一条街被命名为波拉尼奥大街。揭幕仪式的当天,有很多知名人士出席,其中包括帕蒂·史密斯,她是罗贝托·波拉尼奥作品的铁杆粉丝,之后也成为《国家报》前评论员埃切瓦里亚的好友。我们都知道,埃切瓦里亚还和《荒野侦探》中某章节里一个名为伊尼阿奇·埃切瓦尔内的角色有着很多不谋而合的相似之处,很多人都把这个角色看作埃切瓦里亚的化身。
1705613758
1705613759 根据伊格纳西奥的看法,波拉尼奥是先杜撰了伊尼阿奇·埃切瓦尔内与贝拉诺之间的决斗,之后他俩才在巴塞罗那的《通话》的发布会上见了面。他否认波拉尼奥创作伊尼阿奇·埃切瓦尔内这个角色的灵感源自他,虽然他从未成功地脱掉与《荒野侦探》的干系。
1705613760
1705613761 是否可以说您是最了解罗贝托·波拉尼奥作品的人?
1705613762
1705613763 不、不,当然不是。我认为我还差得很远。有很多比我更了解罗贝托作品的人。现在比以往更多了。研究波拉尼奥的人当中,有很多非常厉害的学者。
1705613764
1705613765 到底是学者还是粉丝呢?
1705613766
1705613767 两者都是吧。如果想要深入研究,肯定先要成为狂热的粉丝。现在真的有很多对罗贝托作品了如指掌的人,比如卡门(1)、布鲁诺(2)、罗德里戈,他们都比我了解得更加深入。
1705613768
1705613769 您觉得读波拉尼奥作品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1705613770
1705613771 每次我被问到如何开始读波拉尼奥,怎样才是读他作品最好的方式这些问题时,我都会先建议大家去读《荒野侦探》。这本小说魅力无穷,尤其是故事的开端,如果这本都没法吸引你,那应该也别无其他作品了。另一个不错的方式是先读些他的短篇故事,但是读短篇故事很难不与他的其他作品联系起来,而且其中的个人色彩也少了些。所以我还是坚持将《荒野侦探》作为开端,它更吸引读者。此外,这本书与罗贝托的个人经历也息息相关。对年轻人来说,是本不错的入门读物。
1705613772
1705613773 您也是这样爱上波拉尼奥的作品吗?
1705613774
1705613775 不,我读的第一本书是《遥远的星辰》。我也很喜欢这本,但我不得不承认,对它我没那么着迷。我喜欢它,我从这本书中看到了作者受到博尔赫斯的影响,我读它的时候就像我在完成我的工作,为了写评论。之后我又读了《美洲纳粹文学》,这本也不错,但我看到的还是作者在博尔赫斯的影子里写作,看到了他对文学失望的讽刺。实际上,我是晚些时候才发觉到波拉尼奥自己的印记,直到读到《荒野侦探》时,我才意识到他确实是位不凡的作家。
1705613776
1705613777 博尔赫斯对波拉尼奥来说是神一般的存在,是这样吗?
1705613778
1705613779 是的。我认为博尔赫斯是对他影响最深的人之一。也许有很多其他人曾影响他,有的很重要,有的则没那么深刻。我经常说还有位作家对他的影响很大,虽然他的名字不常被提及:库尔特·冯内古特。特别是当你读完波拉尼奥再去读冯内古特时,你就会发现这种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波拉尼奥是位很强势的读者,他的身边总是回荡着很多的声音。但他本人承认的给他的文学创作奠定基调的只有博尔赫斯。假设你去读《美洲纳粹文学》,你既能看到《恶棍列传》的影子,又能看到博尔赫斯和比奥伊·卡萨雷斯共同创作的《布斯托斯·多梅克纪事》的一些特点。这些书里的笑点也是波拉尼奥文字里所具有的风格。
1705613780
1705613781 如果说博尔赫斯是波拉尼奥的神,是不是说他采用的是一种与标准背道而驰的写作方式?我不知道波拉尼奥多大程度上依靠着他所捍卫的作家、同行者和同行们来营生?
1705613782
1705613783 我想,波拉尼奥从未想象过在他死后人们会一致拥戴他。不管曾经多么地自大,他也从未有过这种意识,当然,我也不觉得他真的很自大,总之他从未想过自己会站到这么中心的位置,尤其是在《2666》出版后。我其实觉得罗贝托从一开始,从他的作品出版前,甚至从他出名之前,就像每一位伟大的作家一样,已经在文学地图上投射出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而就像所有伟大的作家一样,他之后也会对自己的标准稍做改变。不仅是因为他要将自己定位成一位权威的作家,也是为了给自己留有更多的余地。我认为每个尽职尽责的作家都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此外,罗贝托的写作方式也受到他在墨西哥作为先锋派诗人创作时的影响:既极具讽刺性,也不乏亲和力。是现如今已经不再使用的同谋和敌对态度并存的写作方式。罗贝托的魅力之一,就是他重燃了一种至高主义的态度,既表现在他的喜好上,同时又能从他的憎恶上看出,而这些憎恶之前通常只蛰伏在我们文化特色的礼貌的外皮之下。他非常清楚自己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非常的先锋派,这一风格之后很大程度上转移到他的叙事文学中:并不是非常地激进好斗,却充满了他自己作为大众作家的态度。你必须想到他为公众写作的态度实际上仅仅只在四五年间形成的,并没有很长的时间。他一直被淹没在文学圈里,几乎无人知晓,直到1997—1998年。这也是《括号间》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它收录了波拉尼奥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在文学圈里,他一开始似乎是隐形的,而你却能发现他如何在逐步发展自己喜爱和擅长的策略。我敢肯定,他绝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如此成功。
1705613784
1705613785 您和波拉尼奥会经常讨论这些给他带来重大影响的作家吗?比如说,您两位会就里卡多·皮格利亚或者塞萨尔·埃拉交流彼此的观点吗?
1705613786
1705613787 说实话,不太会。我必须要承认我记忆力非常差,所以很可能我现在跟你聊的这些是我自己假想出来的。实际上,我跟罗贝托并不太聊文学。我们只是偶尔地不可避免时才聊到这块,但也是其中不相关的事儿。我完全没印象和他聊过你说的这些作家,除了个别我们俩都非常欣赏的才会偶尔提及。
[ 上一页 ]  [ :1.7056137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