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677385
1705677386
埃莉诺第一次遇见里德和雷普时,正在为发现丈夫与露西·梅瑟之间的私情而苦恼不已。她极度缺乏信心,她需要赏识,而她又那么孤独。她在伊丽莎白和埃丝特的女性圈子里找到了力量和勇气,决意自我创业,自我开拓,成为凭自己本事吃饭的人。多年以来,她们的友谊已深化为一种继续支撑着埃莉诺活下去的亲密之情。
1705677387
1705677388
通过在同盟会的工作,埃莉诺遇见了另两位终身知己:南希·库克和马里恩·迪克曼。库克是一位朝气蓬勃、外表坚强的青年女性,时任纽约州民主党妇女部主任。迪克曼个子较高,是一位说话轻声细语的学者,冷峻的面容下掩藏着不加渲染的睿智。她是曼哈顿唯一的女子学校——托德亨特学校的一名教师和副校长。像伊丽莎白和埃丝特一样,南希和马里恩也住在一起,这种同居被称为“波士顿式的婚姻”。几年来,这两位女性始终积极投身于为妇女争取选举权所进行的长期奋斗,以及废除童工、设立最高工作时限的运动。
1705677389
1705677390
种种迹象显示,这四位女性与其余6位妇女(包括纽约州民主党委员会妇女部成员伊莉诺·摩根索和卡罗琳·奥戴、社会工作者莫利·迪欧森,以及美联社记者洛伦娜·希科克)一起,都对埃莉诺的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她们在政治、战略和公共政策方面使她受益匪浅,并鼓励她打开心扉,建立自信、自尊。在这个生活的转折点上,埃莉诺与所接触的大多数男性关系疏远,而与女性朋友之间建立了温暖、坦诚、快乐俏皮和轻松自由的友谊。她们见面时相互亲吻拥抱,临睡前相互打闹,离别后写着情意绵绵的长信,向所谓“合理”的传统理念发起挑战。
1705677391
1705677392
当埃莉诺初次遇见这些大胆而成功的女性时,她发现自己对她们所取得的职业成就有些害怕。“如果我不得不走出家门、自食其力的话,”她承认说,“我怀疑自己哪怕连一名优秀的清洁女工都做不好。我没有一技之长,没有经验,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但是,一旦埃莉诺得到朋友的鼓励,所有这一切都会改变。她开始发现自己过去从不知道的许多才能——非凡的组织技巧、出众的判断力、实际的洞察力以及惊人的承受力。在两年的时间里,在女性同辈们的指点下,埃莉诺在纽约的社交圈中以一种生力军的姿态出现,成为政治改革、工人利益以及儿童事务的代言人,应报社之约撰写综述稿,被推举为各种委员会的成员。与此同时,她开始在托德亨特学校每周教三天课,组织安排文学、戏剧和美国历史等课程。“她喜欢这个工作,”马里恩·迪克曼回忆道,“女孩子们崇拜她。”
1705677393
1705677394
尽管富兰克林与路易斯·豪有时拿埃莉诺的“老婆们”和“娘娘腔的男人”开玩笑,但他俩都意识到,埃莉诺正在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她为了国家不知疲倦地工作,必将有助于提高富兰克林的声誉。甚至在脊髓灰质炎使富兰克林致残之前,豪就鼓励埃莉诺积极参政。一旦疾病袭来之时,埃莉诺替代富兰克林处理政事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况且,富兰克林和豪都真诚地喜欢伊丽莎白和埃丝特,南希和马里恩,而且觉得她们的谈话令人振奋,颇具吸引力。
1705677395
1705677396
在萨拉看来,埃莉诺的转变使她更加难以接受。一个有教养的妇女,花上这么多的时间离开家门在公众面前亮相,萨拉对此简直惊骇莫名。一个妇道人家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萨拉解释说:“我这一代人没有做过这些事情。”埃莉诺卷入政坛的时间越长,她带萨拉外出吃饭或为萨拉的朋友沏茶的时间就越少。埃莉诺回忆说:“我婆婆很难过,当我不在身边的时候,她觉得我老是没空。”
1705677397
1705677398
萨拉常常将此归咎于埃莉诺的朋友们。她们来海德公园时,萨拉总是以苛责的眼光上下打量着她们男性化的衣着和牛津鞋,困惑地盯着她们的短发,让她们感到很不自在。对萨拉而言,她们看上去都很相像,不修边幅,不合常情,稀奇古怪。富兰克林对此比较谅解,他建议埃莉诺和她的朋友南和马里恩在森林里搭座小屋,以便远离萨拉,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富兰克林对埃利奥特·布朗解释说:“我夫人和她政坛上的几位女性朋友想在后山的森林小溪边建一座小屋,”并请他负责操办这项计划。接着,富兰克林开始热心于建造这座“小屋”——它用散石建造,后来逐渐扩充为有22个房间的大房子。
1705677399
1705677400
1925年,埃莉诺在瓦尔基尔别墅度过了第一个夏天,她心怀感激地告诉丈夫说:“它的平和充满着神圣的意味。”从那以后,虽然她仍旧待在主宅院里,但只要富兰克林和孩子们在海德公园,瓦尔基尔别墅就成了她的家——她所拥有的第一个家。“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埃莉诺想越过这里跑到瓦尔基尔别墅去过夜吗?”萨拉有一次大惑不解地向埃莉诺的朋友发问:“她为什么不能睡在这儿?这里是她的家,她属于这里。”
1705677401
1705677402
这位曾在1925年对自食其力的前景颇为胆怯的妇女,在1941年成了全美演讲收入最高的人之一,她每场演讲的收入达1000美元。她的联合专栏文章《我的日子》刊登在135种报纸上,其销量与多罗西·汤普森、威斯特布鲁克·佩格勒以及雷蒙德·克拉珀等量齐观。而在1938年,她的自传《这是我的故事》的第一部分出版后,赢得了广泛的欢迎以及评论界的褒扬。的确,埃莉诺比任何人都更清醒地懂得,她的成功与总统夫人的身份毫不相关。尽管如此,在1940年4月,当罗斯福竞选连任第三届总统一事根本还没着落的时候,《联合特写报》就与埃莉诺续签了5年的专栏合约。这很清楚地表明,她已在凭自身的实力闯天下了。
1705677403
1705677404
因此,在1941年1月,埃莉诺坐在萨拉房间的餐桌边,对婆婆说,她的拉丁美洲朋友(指巴拿马总统阿努尔福·埃里亚斯的儿子——译者注)在她的家,那位于宾夕法尼亚大街的大白房子(指白宫——译者注)里是不受欢迎的。此时很显然,在总统身边的两位贵妇人之间的权力天平已经发生了倾斜。
1705677405
1705677406
1941年1月20日那天,总统前往国会大厦参加就职典礼时兴致极高。天朗气清,阳光普照。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他的公众支持率已创下了71%的新高。罗斯福坐在敞篷轿车上,脸上展现着人们熟悉的微笑,并挥动着大礼帽向数千名为他祝福的群众致意,人们守候在沿线的每一个路口,等待着他的到来。
1705677407
1705677408
正午时分,总统在国会大厦广场站在欢呼的人群面前,进行第三次就职宣誓。罗斯福家族的19名成员目睹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其中包括萨拉、埃莉诺以及所有的5个孩子。当他开始发表演讲时,冬日的斜阳照亮了他的右脸,看上去就像一块刻有浮雕的宝石。他的声音非常清晰,他的手势十分有力,他的演说是一种对民主精神的呼唤。
1705677409
1705677410
“有些人相信,民主……按照一种神秘的和人为的宿命来衡量,是有限的——相信由于某种不可解释的原因,暴政和奴隶制已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相信自由是一股正在消退的潮水。但是我们美国人知道这是不真实的。”
1705677411
1705677412
“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他继续说道,“有一个需要衣食住行的血肉之躯,一个需要得到教诲和信息的大脑,但是国家所需要的,还有某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某些更永恒、某些大于它各部分之和的东西。正是那种东西,与国家的未来最为休戚相关——它呼唤为它的存在进行最神圣的捍卫。这是一种我们难以——甚至不可能——找出一个单纯、朴素的词汇来形容的东西。然而,我们都明白它是什么——它就是精神,是美国的信念。”
1705677413
1705677414
罗斯福就职以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促使国会通过《租借法案》。这项有争议的立法作为1776号提案递交给参议院,它要求授予总统这样的权力:只要“总统认为一个国家的国防事务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国防事务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便可将国会的适当拨款转换为军火物资提供给该国政府。
1705677415
1705677416
反对者主要从两个方面抨击这一提案:首先,按照参议员罗伯特·塔夫脱的话说,它准许总统的独裁权力“可以在全世界范围进行一次不宣而战”;其次,它会无情地将美国推向战争。政府发言人的意见恰恰相反,他们争辩说:这项提案使英国得以继续对德国作战,是让美国远离战火的最后一线希望,也是最好的方法。
1705677417
1705677418
政府面临的局势十分微妙:国会辩论对于争取巨额援助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为此多争论一天,英国在准备迎击有预谋侵略的艰难斗争中就会多损失一天。“《租借法案》向人们提出一个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考验。”华盛顿特约记者大卫·劳伦斯写道,“这个考验就是:美国能否避免连续几星期的争论,做出一个对其国家安全产生巨大利益的军事决策。”
1705677419
1705677420
1月份,听证会在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举行,记者和观察员将会议现场挤得水泄不通。到了中午时分,委员会高大宽敞的会议室里已是座无虚席。但仍不断有好事者频频涌入,他们站在角落里,或是坐在窗台上,或是排着长长的队在外面的走廊里翘首以盼。第一位作证反对《租借法案》的证人,是新近辞职的美国驻英国大使约瑟夫·肯尼迪。此人由于跟《波士顿环球报》专栏作家路易斯·莱昂斯进行了一次很不慎重的会谈而被迫丢了大使的乌纱。几个星期以来,肯尼迪一直在向孤立主义者频送秋波,他挑动他们说,自己将与政府公开断绝关系,并参加他们的反战联盟。可是,罗斯福比他的对手更了解自己的下属,1月中旬的一天清晨,他把肯尼迪请进白宫进行了一次交谈。总统在卧室里显得十分轻松,他让肯尼迪敞开心扉,倾诉自己从“国务院的毛头小子们”和“总统的狗腿子们”那里所受的委屈。肯尼迪告诉总统说,把他7年的行政管理工作划上一个不光彩的句号是不公正的,他过去一直唯总统的马首是瞻,现在到了该为肯尼迪家族做些事情的时候了。
1705677421
1705677422
总统同情地点点头,并追忆两人过去多年一同共事的美好时光。他对肯尼迪说,一旦《租借法案》通过,他肯定会让全国认识到公仆乔·肯尼迪的作用是多么宝贵。和以往一样,肯尼迪被罗斯福的感召力所折服,他完全改变了原先准备在国会面前的发言基调,以至于原来与之结盟的孤立主义分子都觉得自己被肯尼迪出卖了。虽然肯尼迪表示,国会在外交事务上的权力应当受到保护,因此他不同意以目前形式出现的《租借法案》,不过他完全支持对英国的援助,并鹦鹉学舌般地模仿政府的腔调说,支援英国是避免战争的最好方式。这是一个令人大惑不解的发言,对《租借法案》既不赞同,也不反对,这使肯尼迪成为辩论双方的抨击对象。罗斯福原来担心他的前任英国大使会挑起孤立主义分子的责难,听了他的发言大大舒了一口气。
1705677423
1705677424
听证会召开几天以后,安娜·罗斯福的丈夫约翰·伯蒂格,给肯尼迪寄去了一纸态度友好的便笺:“我敢肯定我们的思路完全一致,而罗斯福家、肯尼迪家以及伯蒂格家也会并肩作战,除了要让美国远离战火之外,还要永远使美国保持自由!”肯尼迪的回信带着一丝自怜自艾的味道,他告诉伯蒂格:“除了一贯忠实的伯蒂格家还对我另眼相看之外,如果我的证词和处境意味着我已成为一名被政府放逐的社会弃儿,那么就听其自然吧……至少,我很高兴您和安娜能如此善解人意地写信给我,内心感激莫名,非言辞所能及。”
1705677425
1705677426
假如肯尼迪看到后来伯蒂格与总统的信件往来,那么他就不会感到高兴了。伯蒂格决定将肯氏便笺的副本送交岳父大人,引发了两人之间的通信。
1705677427
1705677428
罗斯福在信中首先感谢女婿将肯尼迪的便笺给他看,然后便以一种少见的率直口吻写道:“我感到有些难过的是,他担心自己还有他的家庭成为社会的弃儿。事实上,他应该理所当然地意识到,关于他在委员会面前所作的证词,国家舆论所责备的只能是他自己。大多数人和大多数报纸都感到他在同一时期摇摆不定,态度暧昧——这是想玩两面派的伎俩。”
1705677429
1705677430
“事实的真相是,乔现在是,而且永远是喜怒无常的爱尔兰小子,他早年被巨大的金融收益冲昏了头脑,他一贯爱国,一贯自私,一贯想着自己身后应该给9个孩子每人一笔百万遗产(他常常这样告诉我)。他对目前美国生活方式上的任何变化都会极为恐惧。对他而言,一个小资产阶级的未来,在希特勒式的统治下比在丘吉尔式的统治下更加安全。这一想法已成了他潜意识中的一部分,而他却矢口否认……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比他老200岁!”
1705677431
1705677432
虽然肯尼迪模棱两可的证词对反对派的意见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反对派依然继续对《租借法案》进行毫不留情的抨击,而查尔斯·林德伯格强有力的警告使这种抨击达到了高潮。他认为参议院第1776号提案“离民主又远了一步,离战争又近了一步”。总统完全预料到会出现这样一连串的攻击,他手中也有两件保留的秘密武器——哈里·霍普金斯和温德尔·威尔基。
1705677433
1705677434
在1月上旬,罗斯福曾委派霍普金斯赴伦敦与丘吉尔会晤,并对英国的决定,英国的需要,获得了最直接的印象。此次伦敦之行,搭乘的是泛美航空公司的“帆船”号,迂回绕道花了5天时间。当霍普金斯抵达伦敦时,已是“病得缩成一团,累得连解下安全带的力气都没有”。几年以后,丘吉尔的儿媳帕梅拉·丘吉尔·哈里曼回忆自己第一眼见到抱病的霍普金斯时极为震惊:他嘴边叼着一支已熄灭的雪茄,身穿一件从不脱下的大氅,疲惫不堪。
[
上一页 ]
[ :1.70567738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