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678923
1705678924
轮胎的配给制之后便是汽油的配给供应。1942年5月15日,汽油配给制首先在东海岸实行。尽管汽油供应并不匮乏,政府还是认为汽油配给制是节约橡胶的唯一办法。这项制度始于东部的17个州,然后向西部推广。汽油消费者被分成不同的等级,大部分司机领到A卡,他们每周可以加5加仑的汽油;B卡发给了军事工程人员、医生和其他需要增加行车距离的职业人员;X卡发给那些行车距离没有限制的人员。
1705678925
1705678926
对于虚报人员身份的情况,在汽油配给委员会那里可以被处以1万美元的罚款和10年监禁。然而在几个星期里,数千名汽车驾驶者以种种伎俩骗到了B卡或X卡,而实际上他们的工作并不需要这些卡。那些老老实实领取A卡的人发现他们的邻居成了特权阶级时叫苦不迭。当得知国会议员也自动领取了X卡时,在人们中间引起了公愤。公众内心的积怨爆发得如此强烈,以至于参议院不得不召开会议,要求议员们放弃他们对特权的要求。公然持对抗意见的参议员们以66票反对、2票赞成的投票结果,挫败了这项动议。群众的心情开始变得消沉起来。雷蒙德·克拉珀写道:“正是那些似乎是整个国家楷模的人,以及鼓励人民勇于放弃个人私利的人,其所作所为跟自己所讲的完全背道而驰。他们不是想着同舟共济,而是像被淋湿的母鸡一样咯咯地叫唤着,维护自己的特权。”
1705678927
1705678928
当罗斯福意识到汽油配给制被搞得一团糟时,便立即在几个方面多管齐下。在6月中旬,他发起了一场全国性的节约橡胶运动。他设想不仅要回收成吨的珍贵的废料,而且要在急需推广的国内汽油配给制充分发挥作用之前,向国人心里灌输对橡胶短缺问题的体谅和理解意识。为了发起这场运动,他和民众进行了一次唠家常式的聊天。“我想和你们谈谈橡胶的话题,”他说,“谈谈橡胶和战争——谈谈橡胶和美国人民。”然后他继续阐述橡胶紧缺的现状,以及建立合成橡胶产业的设想。“那需要假以时日,”他解释说,“因此眼下的需要十分迫切。”许多废旧轮胎要么丢弃在地下室或车库里,要么依然还挂在苹果树上给孩子们荡秋千,要么被做成了浇花用的软管、橡胶鞋和橡胶雨衣,如果美国的老百姓能回到自己的家庭或后院,收集这些废旧橡胶,就可以满足这种迫切的需要。从6月15日到6月30日的两个星期内,政府授权加油站的加油工以每磅1美分的价格收购废旧橡胶。
1705678929
1705678930
民众的响应极其踊跃。两周之内,全国的橡胶储备增加了400多吨,差不多平均每个男女老少捐赠了7磅。白宫自身也堆满了五花八门的废旧橡胶制品。加利福尼亚州圣坦那市的梅塔·科克兰夫人来信说:“今天我把自己用旧的橡皮束腰剪下来拧成绳子寄给你们,我希望能有权宣布自己是第一位为了正义事业而捐献个人穿戴服饰的捐献者。”纽约州的本·科恩寄来了一包橡皮球和几具橡胶骨架。“12月7日,日本人轰炸珍珠港那天,我真诚可信的朋友、小狗斯纳菲死了,”他在信中写道,“小狗是我们家的一切,当你们接受了我的小狗的玩具后,我相信你们不会认为我是个小气鬼,这些玩具是我的斯纳菲最后的纪念品。”从宾夕法尼亚州瑞丁市的民主党俱乐部第16选区送来了一只由10万个橡皮筋做成的大球,重量达70多磅。
1705678931
1705678932
节约橡胶运动结束之后,总统立即邀请金融家伯纳德·巴鲁克出任一个通盘研究橡胶问题的委员会领导,这个委员会负责组织各种必需的民间活动,以确保足够的橡胶军需供应。巴鲁克堪称大手笔,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坚持不懈探寻事件真相而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因此被授予“实事求是先生”的称号。《纽约时报》在8月中旬发表述评说:“这些天来,全国上下都在焦急地等待关于橡胶问题的明确报告。这个报告也许意味着长期以来人们将无法驾车闲逛,这样,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将会发生剧变。但是此间人士相信,在街头开车的人们一旦面临这样的事实,会心甘情愿接受这种损失。这种信任是由于一位由总统提名领导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的人,他的品格和声誉没有被人们轻视。”
1705678933
1705678934
巴鲁克的报告公布于1942年9月上旬,这份报告要求全国上下实行新一轮的汽油配给制。报告总结说:“汽油定量供应是节约橡胶的唯一途径。此外的任何方法都已尝试过,而我们发现这种办法是唯一可行的。对汽油使用的限制并不是因为这一商品的短缺,而完全是一种节约橡胶的手段。任何有关汽油供应的土政策都是违法和无效的。”报告同时要求将国内的汽车行驶时速限制在35英里,并且必须任命一位“橡胶局长”。《新共和报》发表评论说:“巴鲁克的橡胶报告看上去可能是自战争爆发以来华府所做的第一件真正的好事。”《财富》杂志也同意这一观点。它的述评指出:由于最初发生的所有混乱状况以及公众的愤然呼声,使得配给制的第一次误入歧途得以纠正,因此“巴鲁克委员会的报告最权威地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能力,也是一个政府通过自我批评而不断进步的一次样板”。
1705678935
1705678936
全国范围的汽油配给制施行之后,人们高高兴兴驾车闲逛的次数明显减少,每逢星期天,巨大的车流缩减成水滴,交通路口的红绿灯机械地闪烁着,但是没有一辆车停下或是启动。因为星期天开车的人们知道,他们随时可能被美国物价管理局的调查员拦下,盘问他们为什么必须开车外出。市民们更习惯于把车停在家里,再次开始学习步行。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汽车的囤积量成倍增加,送牛奶的车辆被缩减到隔日通行,车祸死亡率急剧减少,在家庭或是夜总会举行的晚会总是在午夜前就收场,以便让人们赶上最后一班回家的公共汽车。
1705678937
1705678938
总的说来,人们的休闲活动变得更加简单和纯朴,大家用更多的时间或看电影,或在家里自娱自乐,打牌,做拼字游戏,和朋友闲聊,或者看书。珍珠港事件爆发时,威廉·夏伊勒写的《柏林日记》高居畅销书榜首。第二年春天,埃利奥特·保尔的《巴黎最后一瞥》和约翰·斯坦贝克的《月落》取而代之成为最畅销书籍。接着在7月,马里恩·哈格罗夫在布莱格要塞训练营的自传《哈格罗夫秘史》就像“划过苍穹的流星”成了整个月份里销量最大的热门书。一位观察家评论说:美国人很喜欢阅读描写自己的儿子们在那个年代军旅生涯的书。当小伙子们投身战场时,关于战争本身的书,如威廉·怀特的《他们曾是牺牲品》成了畅销书的主角。
1705678939
1705678940
橡胶问题一旦纳入正轨之后,总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生活费上涨问题和通货膨胀的潜在威胁上。他在4月提出的稳定局势的七点方针还没有在国会获得通过,由于担心在大选之年出现对抗选举的行动,国会很不情愿为农产品制订最高限价或是课以更重的赋税。到了夏末,稳定局势的通盘计划已岌岌可危。食品价格不断上涨,而工资水平却原地不动,劳工们愤怒不已。“你不能指望所有的吃穿用品都在飞涨,而劳工的工资依然维持现状。”罗斯福在一次言辞犀利的演讲结尾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国会不在10月1日通过法案稳定农产品价格,他将以自己的方式去行事。他的战时特权允许他这样做,而他有意使用这种权力。
1705678941
1705678942
尽管威斯康星州的参议员罗伯特·拉·福利特宣称总统“已把枪抵在国会的脑袋上”,然而总统的最后通牒还是奏效了。国会在10月2日上午10点通过了必需的立法,离总统所说的最后期限只晚了一天。同一天,总统为最高法院助理大法官詹姆斯·贝尔纳斯委派了一个权力颇大的新职务,他被任命为稳定经济委员会主任。那个星期的晚些时候,国会还批准了关于增加个人和团体的所得税的议案。反通货膨胀的斗争终于拉开了帷幕。
1705678943
1705678944
1705678945
1705678946
1705678948
非常年代:罗斯福夫妇在二战岁月中 第14章 “上帝保佑,幸亏有了老弗兰克!”
1705678949
1705678950
1942年9月17日星期四晚上,总统与第一夫人登上了有10节车厢的总统专列,开始了对工厂、军营和海军基地为期两周的视察。那一天是漫长的。总统早早起身,向以座上客身份盘桓此地已有数日的玛莎公主道别。然后,从上午10点左右到晚餐之前,罗斯福和国会领导人、经济顾问、军方人士一起,连续不断地开会。现在,他被安顿在镶着橡木的私人车厢里,这节车厢里有4间政府高级包房,1间舒适的起居室,1间足够容纳12人的餐厅。总统无疑很想放松一下。
1705678951
1705678952
富兰克林·罗斯福不是那种轻易要求照顾个人需求的人,不过,在这一特殊场合,他直截了当地告诉埃莉诺说,希望她能在两个星期的火车旅途中陪伴自己。埃莉诺同意一直陪他到芝加哥。到那时,她原本要中途离开赴华盛顿参加一个既定的会议,后来也许由于种种原因,她又可以陪伴丈夫走完剩余的旅程。
1705678953
1705678954
罗斯福在那年夏天始终很孤独,一种他已多年没有尝到过的孤独。在波克山玛莎公主的别墅里度周末,使他愉快地暂时忘掉战争。但是在每个工作日结束时,他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哈里·霍普金斯仍旧住在白宫,可是在他的奉献精神和充沛的精力尚未走下坡路时,结婚已经使他不太容易在晚上和总统在一起。而且,最重要的是,那年夏天,罗斯福永远不可能和米西再叙旧谊了,显然这使罗斯福极为难过。
1705678955
1705678956
且不说总统如何孤立无援,米西如何病入膏肓,总统母亲如何撒手人寰,哈里·霍普金斯如何陷入情网,至少罗斯福和埃莉诺还有一线改善关系的希望,这样他俩就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也许是再次相互打开心扉的机会来了,他希望埃莉诺陪他一起坐火车旅行。
1705678957
1705678958
总统的旅途中又多了几个同伴。他邀请两位未婚的堂妹劳拉·德拉诺和玛格丽特·萨克雷同行。当罗斯福晚上因困倦而不想见其他人时,就想和她俩坐在一起。有一次总统对劳拉·德拉诺和玛格丽特·萨克雷说:“你们是我唯一知道不用费心招待的人。”和富兰克林一样,劳拉和玛格丽特都曾在幼儿时期就受到教育,她们用阳光般的微笑面对世界,待人亲切愉快。安娜的女儿埃莉诺·西格雷弗斯回忆说:“她俩是非常好的旅伴。迷人,聪慧,富有教养,诙谐风趣。米西中风之后,她俩一直在我们左右。”
1705678959
1705678960
亲友们称劳拉·德拉诺为波利。她52岁了,却依然风姿绰约。劳拉长着一张瘦削的脸庞,颧骨高耸,额前留着精巧的V型刘海,被染成蓝白色的头发烘托着,略微泛出紫色的阴影。“在所有我认识的人当中,她的紫色发型看上去最为美妙。”埃莉诺·西格雷弗斯回忆说,劳拉还喜欢穿红丝绒的宽松长裤,手腕上饰以五六只小手镯,走起路来沙沙作响。她像是为午夜的客厅带来了早上八九点钟的灿烂阳光。埃莉诺的侄女埃莉诺·沃特金斯说:劳拉意识到自己相貌迷人,她“疯狂地卖弄风情”,在总统面前轻松活泼地嬉笑喧闹。有一则轶事说她和日本大使馆的首席秘书来须三郎曾经有过一段情史,此人是日本富家子弟。安娜的儿子科蒂斯·罗斯福评论说:“这真是一则丑闻,对德拉诺家族来说简直不能容忍。舆论压力实在太大了,于是劳拉再也没有结婚。”
1705678961
1705678962
与劳拉过分张扬的个性恰好相反,玛格丽特·萨克雷性格文静、朴实,从不故作娇媚。她身材矮小瘦削,幽默之中颇具讽刺性,举止温和。“戴西”善解人意,喜欢小鸟、小狗,嗜好读书。那只处处陪伴总统的惹人怜爱的苏格兰小猎狗法拉正是戴西送的。1940年,总统曾让戴西负责为图书馆收集整理他的私人出版物。对于这位循规蹈矩的妇女而言,这是一份理想的工作。
1705678963
1705678964
埃莉诺对德拉诺和萨克雷两位小姐怀有复杂的情感。虽然她很乐意有她俩的陪伴,因为这样能够让她从总统专列的中途自由地离开,正如她所希望的那样。两人对总统的微笑献媚,以及那些不切实际的谈话,都使埃莉诺感到很不耐烦。汤米在给埃丝特·雷普的信中说:“很显然总统喜欢那些不是过于一本正经的女人。劳拉·德拉诺绝不是傻瓜,可是她的技巧让人觉得许多女人看上去只会喋喋不休。”更有甚者,劳拉还喜好闲聊。科蒂斯·罗斯福说:“她有一种要抢别人话头的冲动。当富兰克林·罗斯福聊得高兴时,埃莉诺却不那么快活。”埃莉诺也不欣赏劳拉那种轻佻的幽默。埃莉诺见过丘吉尔之后,劳拉唯一想知道的就是丘吉尔是不是很性感。埃莉诺不知如何嘲弄她,只是简单地说了句:“我真的不知道,劳拉,我真不晓得。”
1705678965
1705678966
总统在启程之前告诉联邦经济情报局局长助理迈克·赖利,他所希望的是能看到全美国的一切,而不要毫无意义的夹道欢迎和花里胡哨的接待活动。那只能妨碍生产,让他看不到真正吸引他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视察“脱离日程”,尽可能在抵达当地的最后时刻,通常是总统到达当天的凌晨3点,再通知工厂主和所有的州长们。记者们被告知,他们在总统离开之后才能发稿。
1705678967
1705678968
总统视察的第一站是底特律。那里已经进行了一场历史性的产业结构改革。9个月之内,多产的汽车工业的整个生产能力已转向坦克、枪炮、飞机和炸弹的生产。珍珠港事件已应验了美国汽车、飞机、农业机械工人联合会领导人沃尔特·鲁瑟的预言,通用汽车公司目前制造整装的飞机、防空大炮、飞机引擎、潜艇的柴油引擎等,福特公司目前生产炸弹、吉普、装甲车、部队运输车和滑翔机,克莱斯勒公司正在建造坦克、坦克引擎、军用卡车和扫雷器。这个曾一度年产400万辆汽车的产业,如今正在建造全国3/4的飞机引擎、1/2的坦克和1/3的机枪。
1705678969
1705678970
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就在底特律出现了“钩心斗角的竞争”,观察家们对此已习以为常了。不过他们惊讶地注意到汽车工业“三巨头”目前正“忽离忽散”,都相互依赖于彼此的零件和组件生产。记者沃尔特·达文波特1942年夏天在《矿工》杂志上报道说:“福特公司正在为通用公司制造所有重要的部件。后者则竭力称赞这种贫乏无味的生产举措,而这种生产能力原先是通用公司假装不放在眼里的。这正好比布鲁克林·道奇斯离职一两天,帮菲利赢得的几场游戏。”
1705678971
1705678972
视察底特律的第一站是克莱斯勒公司的坦克军工厂。这是世界上完全用于生产军用坦克的规模最大的军工厂。仅在一年前,这间硕大的工厂厂址还是交错纵横的玉米地,工厂占地有五个城市街区那么宽,两个城市街区那么长,厂房各处以铁轨相连。当总统乘坐一辆敞篷汽车进入厂区时,吃惊的工人们高声欢呼并吹起了口哨。“上帝保佑,幸亏有了老弗兰克(总统富兰克林的昵称——译者注)!”一位脸上脏兮兮的工人喊道。总统高兴地笑着,向人们挥帽致意。在埃莉诺、密歇根州州长默里·凡·瓦戈纳、克莱斯勒公司总裁K.T.凯勒的陪同下,罗斯福来到新研发的M-4“舍曼式”坦克的测试场地。这种坦克比它的前辈M-3重型坦克更重,更快,更安全。这辆新式坦克当时正在测试六项复杂的操纵系统。当驶过一连串泥泞的凹地之后,一个令人提心吊胆的时刻发生了:这辆威力无比的坦克带着隆隆的巨响,以很快的速度朝着总统迎面开过来。当驾驶员将坦克开到离总统专车仅15英尺的地方戛然而止时,罗斯福的眼睛瞪大了好一会儿。“开得真不错!”总统笑着评价说,“开得真不错!”
[
上一页 ]
[ :1.70567892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