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16709
此外,王氏记西后出亡前后的情形,也很详细,可以参考该书第十三、十五、十九各页。
1705716710
1705716711
(三)两党合作的失败和以后的龃龉
1705716712
1705716713
三四月间,日人宫崎寅藏因居香港之便,往新加坡谒南海先生,再商两派合作的事,但是结果因为这次的误会,不独两派合作的可能完全消失,而且以后还越发的水火起来。这在两派救国的事业上,虽然是一件不幸的事,但也是因为两派实在有不能相合的条件在。冯自由在他的《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里,记这次宫崎谒南海先生的事说:
1705716714
1705716715
“庚子某月,日人宫崎寅藏语中山,谓彼于康有为有恩,闻康近到新加坡,拟亲往游说,使其抛弃保皇之义,联合革命。中山以为不易,宫崎固请,乃许之。香港康徒闻宫崎曾赴粤谒李鸿章,遽电告康,谓宫崎奉李鸿章命,来南洋行刺请慎防。康以告新加坡英官。故宫崎至新埠二日,即被警察逮之入狱。中山到自越南闻其事,乃亲访英总督,说明底蕴,始获释放。自是日本志士所倡道孙、康合作之议,始废然抛弃,而两党更无合作之望矣。”
1705716716
1705716717
又该书第三十二章《日志士与星洲之狱》一节说:
1705716718
1705716719
“庚子二月,菲律宾独立军起,中山欲率党员及日本同志,至岷尼刺助之,因购军械事,被骗于日人中村弥六,卒无所成。时惠州义师将次发动,中山乃偕宫崎、平山、远藤、福本、原口、山下、伊东、大崎、岩崎、伊藤诸人,先后至香港,欲乘香港警厅戒备稍懈时,密入内地指挥军事。乃因宫崎在新加坡被康有为疑为刺客一事,香港政府下令严防中山登岸,中山及宫崎诸人因是折回日本。先是宫崎主张孙、康两派合作之说甚力,得中山同意,乃偕清藤亲赴新加坡,访康有为,欲以词动之。讵香港康徒闻宫崎曾到广州访刘学询,疑与粤督李鸿章有所结托,遽以电康,谓宫崎奉李鸿章命来新行刺,康乃求当地英官保护。宫崎、清藤甫入境,即被警察逮捕下狱。数日后中山自西贡驰至,遂向英官设法保释,联袂赴港。自是日本志士皆称康有为为无情汉,无复有倡孙、康合作之说者。”(《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第三十二章第三〇七页)
1705716720
1705716721
三月二十九日,先生曾致孙中山先生一书,商共同勤王问题。现在抄录下来,可见两派合作的事,已经是没有希望了:
1705716722
1705716723
“足下近日所布置,弟得闻其六七,顾弟又有欲言者,自去年岁杪,废立事起,全国人心悚动奋发,热力骤增数倍,望勤王之师,如大旱之望雨。今若乘此机会用此名号,真乃事半功倍。此实我二人相别以来,事势一大变迁也。弟之意常觉得通国办事之人,只有咁多,必当合而不当分。既欲合,则必多舍其私见,同折衷于公义,商度于时势,然后可以望合。夫倒满洲以兴民政,公义也;而借勤王以兴民政,则今日之时势,最相宜者也。古人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弟以为宜稍变通矣。草创既定,举皇上为总统,两者兼全,成事正易,岂不甚善?何必故画鸿沟,使彼此永远不相合哉。弟甚敬兄之志,爱兄之才,故不惜更进一言,幸垂采之。弟现时别有所图,若能成(可得千万左右),则可大助内地诸豪一举而成。今日谋事必当养吾力量,使立于可胜之地,然后发手,斯能有功。不然,屡次卤莽,旋起旋蹶,徒罄财力,徒伤人才,弟所甚不取也。望兄采纳鄙言,更迟半年之期,我辈握手共入中原。是所厚望,未知尊意以为何如?”(三月二十九日任公先生由檀岛《致孙逸仙书》)
1705716724
1705716725
从此以后,两党便大大地冲突起来,直到民国成立的时候,这道鸿沟还没有完全消除。光绪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是他们冲突最激烈的时期;那时候有人把《新民丛报》和《民报》的辩论文章辑成一部书,叫做《革命论与立宪论之激战》,冯书记以两党冲突的情形说:
1705716726
1705716727
“自是以后,海外各埠革命党与保皇党之冲突,日益剧烈,东京政闻社之开幕,及徐勤在小吕宋与新加坡之演说会,均被革命党员捣乱破坏,两党机关报之大开笔战,尤无时无地无之。”〔《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上编)五十一页〕
1705716728
1705716729
以下转录冯书所列各埠两党机关报表:
1705716730
1705716731
革命党 地点 年代 当事人 《中国报》 香港 辛丑 陈少白 陈思仲 黄世仲 《中国报》 香港 乙巳以后 冯自由 朱执信 陈春生 《民生日报》 檀香山 甲辰 程蔚南 张孺伯 《大同报》 旧金山 甲辰 唐琼昌 刘成禺 《民报》 东京 丙午 章太炎 汪精卫 胡汉民 朱执信 《中兴报》 新加坡 丁未 田桐 张绍轩 周杜鹃 汪精卫 《自由新报》 檀香山 丁未以后 卢信 温雄飞 《华英报》 云高华 戊申 周天霖 崔通约 《大汉报》 云高华 庚戌 冯自由 《少年报》 旧金山 庚戌 黄超五 黄芸苏 〔《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上编)五十二页〕
1705716732
1705716733
保皇党 地点 年代 当事人 《岭海报》 广州 辛丑 胡显鹗 《商报》 香港 乙巳以后 徐 勤 伍宪子 《新中国报》 檀香山 甲辰 陈继俨 梁文卿 《文兴报》 旧金山 甲辰 梁朝杰 梁君可 《新民丛报》 横滨 丙午 梁启超 《南洋总汇报》 新加坡 丙午 徐 勤 伍宪子 《新中国报》 檀香山 丁未以后 陈继俨 梁文卿 《日新报》 云高华 戊申 何卓竞 黄孔昭 《日新报》 云高华 庚戌 梁文卿 《世界报》 旧金山 庚戌 梁朝杰 梁君可 〔《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上编)五十二页〕
1705716734
1705716735
(四)澳洲之游
1705716736
1705716737
先生居沪十日,以汉口事败,无可补救,乃往新加坡晤南海先生。居若干日,应澳洲保皇会之邀,始于八月自印度■伽岛乘英国轮船,为澳洲之游。
1705716738
1705716739
是年先生有散文若干篇,其中有《少年中国说》一文。去岁以来,先生为文时常自署名为哀时客,此后便改为少年中国之少年了。
1705716740
1705716741
是年六月,前湖南巡抚义宁陈右铭先生宝箴卒。
1705716742
1705716743
1705716744
1705716745
1705716747
梁启超年谱长编 一九〇一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十九岁
1705716748
1705716749
先生游澳半年,本年四月复返日本。冬,《清议报》停刊,改办《新民丛报》。《三十自述》:
1705716750
1705716751
“居澳半年,由西而东,环洲历一周而还。辛丑四月复至日本。”
1705716752
1705716753
三月至五月,先生于《清议报》发表《中国积弱溯源论》一文,鼓吹保皇,反对革命。六月二十六日,章太炎于《国民报》第四期发表《正仇满论》予以批驳。章氏指出:
1705716754
1705716755
“梁子所悲痛者,革命耳;所悲痛于革命,而思以宪法易之者,为其圣明之主耳。”
1705716756
1705716757
先生这次游澳的详细情形,很少材料可以参考,只有四月十七号给南海先生的一封信,述及此行奔走会事和捐款的情形:
1705716758
[
上一页 ]
[ :1.7057167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