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43810
1705743811
大头心道:“如果世间真有曹子建笔下‘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之人,那一定是指眼前的这个女子。”
1705743812
1705743813
她叫沈玉英,苏州人。为了她,袁世凯床头金尽,两人坠入爱河。
1705743814
1705743815
人言婊子无情,但沈玉英是真爱袁世凯。
1705743816
1705743817
大头年轻时身材尚未发福,除了头大一些,整体上属于一表人才。再加上能说会道,天生把妹达人,沈玉英被哄得死心塌地,拿出私房钱给大头当盘缠,劝他早离上海,另谋出路。
1705743818
1705743819
爱情不是张嘴奥迪伸手迪奥,而是昙花一现的梦幻泡影。真正走到最后的,是情义。沈玉英让杜十娘不再是传奇,更羞煞了一帮拜金比拜佛还虔诚的上海女人。离别前,玉英备酒送行,含泪对大头说:“你走以后,我就出钱赎身,搬出青楼。切记努力功名,不要相负。”
1705743820
1705743821
大头指天誓日,挥泪而别。
1705743822
1705743823
由于中法关系日益紧张,沿海戒严,庆军六个营已移防至山东登州。袁世凯一路向北,在途中结识了阮忠枢。
1705743824
1705743825
阮才子后来成为袁世凯三大笔杆子之首,另外两人夏寿田、张一麐虽亦受倚重,但终不敌阮忠枢和大头几十年的交情。
1705743826
1705743827
阮忠枢作文,常常挥毫而就,所拟文稿“最当袁意”。袁世凯的奏章书信,大多出自其手笔,甚至连朝廷的御旨,也时由阮来起草。
1705743828
1705743829
而同时,阮忠枢又是一个喜欢打麻将抽鸦片的旧式文人,剪了辫子可以直接去演《书剑情侠柳三变》。大头有重要公文需要他拟写时经常找不到人,派家仆去寻,不在烟馆就在妓院。
1705743830
1705743831
找到了人也不耽误事,用腰带把自己捆在椅背上,写好文章继续寻欢作乐。
1705743832
1705743833
1881年5月,袁世凯来到山东登州,正式投入吴长庆营中。
1705743834
1705743835
事实上,庆军虽说归淮军管,但因不是嫡系部队,不受待见,吴长庆和李鸿章基本貌合神离。
1705743836
1705743837
庆军的前身是吴父在老家办的团练,发展到五百人后被淮军收编。
1705743838
1705743839
然而,团练不是团购,下个单就不管售后。一帮人都是乡里乡亲走到一起的,管你是李鸿章还是李鸿藻,人家只认吴长庆。
1705743840
1705743841
更何况,你直隶总督是从一品,我浙江提督也是从一品,听你调度那是服从安排识大体。
1705743842
1705743843
作为武官,吴长庆深感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连秀才都不是),只好缺啥补啥,在带兵之余手不释卷,网罗文士,被时人称为“儒将”。
1705743844
1705743845
进士出身的李鸿章听说后差点没笑掉大牙,需要找茬时便指责吴长庆“罗致文人以通声气”。
1705743846
1705743847
此时,吴长庆见故人之子来投,非常高兴,欣然收留,并刻意培养,严加指点。
1705743848
1705743849
吴长庆受够了李鸿章的鸟气,不想自己的悲剧在下一代身上重演的他为袁世凯请了最好的老师:深得吴器重的幕僚张謇。
1705743850
1705743851
南通人张謇(1853—1926)余生还将和袁世凯过招无数,第一回合大头留给他的印象是:态度谦恭,文章狗屁不通。
1705743852
1705743853
虽然眼下张謇只是个秀才,但众所周知他后来高中了状元。做人要厚道,你不能拿一个状元的审美标准来衡量大头的文章。
1705743854
1705743855
就在袁世凯因办事干练被提拔为营务处帮办(总管庆军各营的司令部,帮办排在总办和会办之后)时,山东之东,再一次波涛汹涌。
1705743856
1705743857
1705743858
1705743859
[
上一页 ]
[ :1.70574381e+09 ]
[
下一页 ]